熊小翠
-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 针灸治疗肩周炎,应以辨证施治为基础,根据疼痛部位进行经络辨证,根据病因进行病因辨证,两者结合是辨证的最有效辨证方法。因此在治疗本病时,要以辨证施治为基础进行选穴治疗,根据经络辨证取局部穴、循经穴;根据病因辨证取穴;根据愉...
- 熊小翠艾宙
-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疗法疗效评价
- 刺络放血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见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其临床常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肢有沉重、乏力感,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
- 熊小翠覃鹏章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刺络放血下肢浅静脉桃红四物汤隐静脉溃疡面积
- 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同步运用彩超观察双侧颈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除第1次治疗后头痛评分无显著改善外,30例患者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患侧第1次治疗后及第5次治疗后椎动脉管径、平均流速、每分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均P<0.01)。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30/30)、痊愈率为60.0%(18/3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颈椎动脉血液供应。
- 艾宙刘光德熊小翠侯冯彬
-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腹针彩色超声
- “薄氏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疗效与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腹针标准处方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疗程.分别在腹针治疗前、第1次、第...
- 艾宙刘光德熊小翠侯冯彬
- 关键词:薄氏腹针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火针治疗中风后遗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遗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中风后遗肢体痉挛患者采用火针治疗,采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简化Fugl-meyer(FMA)量表和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治疗前后中风患者的肌肉的...
- 段权熊小翠
-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火针疗法
- 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 邓柳玉熊小翠
- 关键词: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针灸
- 薄氏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疾患所引发的或与颈椎密切相关的平衡感觉障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典型和集中体现,临床中该类患者除典型的眩晕、颈项部疼痛症状外可同时伴有恶心、耳鸣、心慌等复杂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据统计国内发病率约在...
- 熊小翠
- 关键词:薄氏腹针颈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治疗
- 古今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被引量:5
- 2015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为5%-10%[1],且病因至今尚未阐明。
- 熊小翠覃鹏章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古今医家生殖功能障碍持续性无排卵紊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