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瘢痕
  • 12篇畸形
  • 11篇手术
  • 9篇烧伤
  • 8篇皮瓣
  • 8篇缺损
  • 6篇软组织
  • 6篇颞部
  • 6篇下颌
  • 6篇康复
  • 5篇手畸形
  • 5篇女性
  • 5篇组织缺损
  • 5篇下颌角
  • 5篇挛缩
  • 4篇软组织缺损
  • 4篇烧伤后
  • 4篇皮片
  • 4篇皮片移植
  • 4篇面部

机构

  • 4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4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辽宁省辽河油...
  • 1篇威海市口腔医...

作者

  • 80篇濮哲铭
  • 28篇钱云良
  • 27篇许礼根
  • 23篇施耀明
  • 23篇孙宝珊
  • 22篇汪希
  • 22篇章一新
  • 22篇杨群
  • 14篇杨军
  • 14篇张余光
  • 13篇王丹茹
  • 8篇刘天一
  • 8篇顾月霞
  • 7篇苏薇洁
  • 7篇杨群
  • 7篇闵沛如
  • 7篇金蓉
  • 6篇汪希
  • 6篇张艳
  • 5篇冯少清

传媒

  • 9篇中国美容医学
  • 9篇中国美容整形...
  • 9篇组织工程与重...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中华医学美学...
  • 5篇中国实用美容...
  • 4篇第十二届全军...
  • 3篇实用美容整形...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美容...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整形再造外科...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2003年庆...
  • 1篇第4届东方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9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黄色瘤的病因及相关特点被引量:1
2011年
在整形外科中最常见的黄色瘤(xanthoma)多位于眼睑部位,尤其是上睑内上侧区域。中老年女性发病较多,表现为孤立性的局部肿物,表面呈黄色并略突出皮肤。
刘天一钱云良张余光杨军濮哲铭汪希杨群
关键词:黄色瘤高脂血症整形外科
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策略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65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按颈部下唇唇红缘一颌上区、颌下区、颈前区3个解剖学亚单位的不同要求,对颈部挛缩瘢痕进行相应松解,后行颈阔肌松解术,部分颏部发育短小患者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依据覆盖颈部创面的皮肤组织与创周皮肤组织的色泽、质地、厚度等尽可能接近的相似性原则,除学龄前患儿行皮片移植外,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局部皮瓣、邻位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瘢痕松解及颈阔肌松解术;9例患者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32例患者采用局部扩张皮瓣,7例患者采用邻位皮瓣,11例患者采用游离皮瓣,15例患者采用皮片。术后所有皮片、皮瓣均成活,所有患者术后颈部活动良好,重建后的颏颈角角度为90—120°。随访6~24个月,6例植皮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皮片挛缩,采用皮瓣修复的患者均未见挛缩现象。结论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以颏颈角重建为重点,依据亚单位原则松解挛缩瘢痕,依据相似性原则修复创面,优先采用皮瓣移植术,次选植皮术,可取得较佳修复效果。
冯少清苏薇洁喜雯婧闵沛如濮哲铭张艳章一新
关键词:烧伤外科皮瓣瘢痕挛缩
邻近部位皮瓣转移修复鼻端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选择不同的邻近部位皮瓣修复鼻端部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鼻尖、鼻翼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选用邻近部位皮瓣转移修复22例(鼻唇沟皮瓣9例,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瓣3例,轴型鼻背旋转皮瓣4例,额部皮瓣6例)。结果:皮瓣转移至受区后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原有组织接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邻近部位皮瓣转移是修复鼻端部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黄婵濮哲铭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植修复足部骨及肌腱外露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植修复足跟部位骨及肌腱外露病例的经验及适应证.方法 足跟部位清创后,采用逆向移植法切取皮瓣.蒂部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蒂宽3~5 cm,皮瓣面积16 cm×6 cm~20 cm×10 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一般位于外踝上5~7 cm.结果 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早期多有肿胀,48 h后皮瓣肿胀减轻.本组12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不可逆性血流障碍发生.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佳、成活可靠、外形好、操作简单,是修复跟腱区皮肤缺损伴跟腱及跟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刘天一杨群钱云良杨军濮哲铭汪希张余光章一新王丹茹施耀明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踝组织缺损
鼻端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9例临床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鼻端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鼻尖、鼻翼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 ,修复方法包括邻近部位皮瓣转移修复 1 9例 (鼻唇沟皮瓣 9例 ,额部皮瓣 6例 ,轴型鼻背旋转皮瓣 4例 ) ,耳郭组织移植 1 0例 (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 7例 ,反流轴型耳郭复合组织瓣 3例 )。结果  2 9例患者 ,随访 2周至 6个月 ,修复组织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接近 ,修复效果满意。
濮哲铭许礼根
关键词:皮瓣组织缺损
乳晕浅深层旋转三角形皮瓣和筋膜组织瓣治疗重度乳头内陷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矫正女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首先在乳头区中央部标出重建乳头顶部位,再于其上、下两侧乳晕部分别设计浅深层的带蒂旋转三角形皮瓣和筋膜组织瓣,厚度约0.5cm。皮瓣的血供来自乳晕皮下动脉网;筋膜组织瓣的血供来自乳腺深部。深层组织瓣经乳头基底部隧道水平推进或向上推进,以改善颈部高度和宽度,并加强其支撑力量。浅层三角形皮瓣顺时针旋转推进并包绕颈部,以使乳头颈充分成形。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康复快,没有出现血肿、感染和血运障碍所致的乳头坏死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患者均对乳头外形感到满意,无复发。结论乳晕浅深层旋转三角形皮瓣和筋膜组织瓣法是矫正重度乳头内陷和术后复发的一种较好手术治疗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高富雷张余光汪希濮哲铭杨群章一新杨军钱云良
关键词:乳头乳头内陷乳晕皮瓣
指背岛状筋膜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 利用指掌侧动脉与指背侧动脉系统之间的动静脉吻合网 ,形成指背岛状筋膜瓣 ,修复同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将其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后可修复手部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结果 手外伤急诊应用 39例 ,效果良好。结论 指背岛状筋膜瓣是I期修复同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濮哲铭施耀明孙宝珊许礼根
关键词:筋膜瓣软组织缺损
烧伤残存示指移位再造拇指术
2002年
目的对严重烧伤残缺手 ,通过改良的残存示指移位再造拇指 ,避免术中拇指血运障碍和术后肿胀。方法保留残存示指桡侧疤痕皮肤和周围组织 ,仅在示、中指指蹼间作纵形切口 ,分离截断示指掌骨 ,然后旋前位移向拇指。 结果 15例 16指残存示指移位再造拇指手 ,无一例发生术中血运障碍和术后肿胀。 结论在严重烧伤残存手采用该手术方法避免再造拇指的血运障碍和术后肿胀 ,手术操作简易。
许礼根钱云良施耀明濮哲铭
关键词:拇指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鼻延长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鼻延长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对47例患者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行鼻延长术。分析患者手术前后鼻唇角、鼻梁长度指数和鼻部外形自主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0±6.7)个月。手术前后的鼻唇角、鼻梁长度指数及鼻部外形自主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整体满意度为97.8%;1例患者术后10 d因感染取出材料,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应用于鼻延长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鼻延长手术材料的一线选择。
王祝威闵沛如李洁章一新濮哲铭
关键词:并发症
女性下颌角肥大截骨范围的量化及手术方法的选择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探讨女性下颌角轮廓特点,量化下颌骨截骨范围,寻找适合手术方法的途径。方法术前X线测量正常女性面部下颌角的间距比值,得到下颌角与下面部和颧部协调的比例关系;针对下颌角肥大特点,分别采用耳后切口、口内切口、口内外联合切口和咬肌注射肉毒毒素的方法,矫正下颌角肥大。结果测得正常女性下颌角度为(120.0±5.9)°、升支髁突垂线夹角为(10±2)°、乳突下颌角高度与下面高度比值为1∶(2.00±0.30)。硬组织正位片测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比值为1∶(1.30±0.14);软组织侧位测量,耳垂下颌角高度与下面高度比值为1∶(2.00±0.20);软组织正位片测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比值为1∶(1.20±0.12)。32例患者中,7例行耳后切口,5例行口内外联合切口,10例行口内切口,3例行耳后切口附加口内切口,7例行咬肌注射肉毒毒素。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术前量化截骨范围,不仅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而且可以使下颌角与下面部和颧部的比例更协调。
张余光杨军王丹茹章一新濮哲铭汪希杨群钱云良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