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学谊

作品数:65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蛋白
  • 15篇细胞
  • 14篇蛋白质
  • 14篇蛋白质Z
  • 14篇白质
  • 11篇血浆
  • 11篇凝血
  • 10篇肿瘤
  • 10篇梗死
  • 9篇凝血因子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基因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疗效
  • 7篇骨髓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血浆凝血因子

机构

  • 4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4篇广州铁路中心...
  • 9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64篇潘学谊
  • 28篇郭煜
  • 26篇关则兵
  • 15篇蔡小燕
  • 12篇张柔玲
  • 12篇曾文彬
  • 11篇李铭杰
  • 9篇黄方
  • 8篇朱琳
  • 7篇尹金柱
  • 7篇蔡小燕
  • 6篇唐开放
  • 6篇叶文
  • 4篇周万兴
  • 4篇商谊
  • 4篇丁彩屏
  • 4篇刘亚楠
  • 4篇迟作华
  • 3篇黄旭明
  • 3篇徐芝龙

传媒

  • 15篇血栓与止血学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广东省医学会...
  • 3篇广东省医学会...
  • 2篇新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2013年广...
  • 1篇铁道医学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白血病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质Z在肺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蛋白质Z(Protein Z,PZ)在肺腺癌组织、肺腺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以期在临床蛋白水平上来探讨PZ在肺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6例肺腺癌组织(包括肺腺癌旁组织),同时选...
黄方潘学谊关则兵李铭杰郭煜曾文彬徐之龙王宏
关键词:蛋白质Z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
血浆Gas6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血浆Gas 6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Gas6水平,并行基因测序分析Gas 6内含子c.834+7G>A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分布。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Gas 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Gas 6内含子c.834+7G>A中AA基因型的Gas 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A基因型组Gas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as 6基因c.834+7G>A位点中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脑梗死、脑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Gas 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脑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其c.834+7G>A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与脑梗死、脑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呈负相关,可能起到保护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唐开放潘学谊李铭杰郭煜关则兵朱琳黄方
关键词:脑出血
脑梗死患者蛋白质Z与部分炎性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蛋白质Z(protein Z,PZ)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抗凝血因子,为P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凝血因子Xa(F Xa)的辅因子,在新近的文献报道中,表明PZ缺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oke,AI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相关。近来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的病理过程中存在炎症和免疫反应,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和再灌流损伤。
潘学谊关则兵罗小静蔡小燕郭煜迟作华张柔玲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蛋白质Z炎性因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凝血因子蛋白酶抑制剂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损害的传统药物与新药疗效对比
目的 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总结我院MM伴肾功能损害患者传统药物治疗与新药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药物治疗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
曾文彬潘学谊郭煜关则兵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硼替佐米
血浆Gas 6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血浆Gas 6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Gas 6水平并行基因测序分析Gas 6内含子c.834+7G>A位...
潘学谊唐开放李铭杰郭煜关则兵朱琳黄芳
文献传递
脂质体介导hTERT反义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检测HL-60细胞的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细胞早期凋亡流式检测法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结果hTERT ASODN组(终浓度10μmol/L)、脂质体介导hTERT ASODN组(终浓度0.5μmol/L)均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HL-60细胞凋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ASODN组对HL-60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均弱于阿糖胞苷(终浓度10μmol/L)(P<0.01)。结论脂质体的介导增强了hTERT AS0DN抑制HL-60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效果。脂质体介导hTERT ASODN有可能成为化疗外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益补充。
关则兵潘学谊蔡小燕
关键词:脂质体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HL-60细胞凋亡
蛋白质Z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蛋白质Z(ProteinZ ,PZ)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血液凝固因子Ⅹ (FⅩ )的关系。方法 PZ及FⅩ∶Ag用ELISA法检测 ,血浆FⅩ∶C采用一期法测定。对 1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4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6 0名健康者的PZ、FⅩ∶C、FⅩ∶Ag进行测定及相关性比较 ,同时对初发与再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PZ、FⅩ∶C、FⅩ∶A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IS组和AMI组的PZ水平分别为 (94 0 .0 2± 2 2 9.82 ) μg/L与 (10 71.4 4± 180 .5 2 ) μg/L ,与对照组 [(2 2 5 7.97± 4 79.76 ) μg/L]相比明显下降 (P值均 <0 .0 0 1)。AIS组的FⅩ∶C、FⅩ∶Ag水平分别为(136 .73± 34.93) %、(135 .5 4± 5 4 .39) % ,AMI组分别为 (139.5 3± 2 9.18) %、(12 9.75± 2 1.91) % ,与对照组 [分别为 (94 .33± 2 0 .0 0 ) %和 (77.2 2± 13.19) % ]相比显著升高 (P值均 <0 .0 0 1)。AIS、AMI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Ⅹ∶C、FⅩ∶Ag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 (P值均 <0 .0 0 1) ,同时再发AIS、AMI组PZ、FⅩ∶C、FⅩ∶Ag分别与初发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 ,显示PZ水平的下降程度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PZ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P <0 .0 5 ) ,而FⅩ∶C、FⅩ∶Ag水平与年龄?
潘学谊丁彩屏钟亮伊黄旭明周万兴郭煜尹金柱蔡小燕关则兵张柔玲
关键词:AMI初发心脑血管疾病AIS蛋白质负相关
蛋白质Z与部分炎性因子在脑梗死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蛋白质 Z(Protein Z,PZ)、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梗死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
潘学谊关则兵罗小静蔡小燕郭煜迟作华张柔玲
文献传递
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脾切除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以探讨适宜的二线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997~2007年近10年间住院的所有诊断为ITP且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共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A组20例为脾切除组,B组32例为使用免疫抑制剂组(包括环孢菌素A、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7天、1月、6月、24月时的血小板计数(BPC)及治疗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从治疗第3天起至24个月BPC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副作用包括术中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脾切后继发感染等,发生率为15.0%;B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肝损害、肾损害、出血性膀胱炎、末梢性周围神经炎及其他等,发生率为45.0%。其中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脾切除后仍能达到有效。个别切脾后疗效不佳者仅需小剂量激素和(或)联用免疫抑制剂维持。结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脾切除治疗起效时间快,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作为激素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首选二线治疗方法。
刘凌冯莹庞缨叶絮蔡晓东潘学谊陈安薇谭获毛平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疗效副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的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AMI组(80例)和对照组(80名)因子Ⅴ促凝活性(factorⅤcoagulantactivity,FⅤC)、因子Ⅶ促凝活性(factorⅦcoagulantactivity,FⅦC)、因子Ⅷ促凝活性(factorⅧcoagulantactivity,FⅧC)、因子Ⅹ促凝活性(factorⅩcoagulantactivity,FⅩC)、因子Ⅺ促凝活性(factorⅪcoagulantactivity,FⅪC)。结果①AMI组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分别为(134±25)%、(187±32)%、(212±64)%、(140±29)%和(193±6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AMI组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63%、77%、90%、64%、81%;②AMI组中再发病例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均为P<001);③不同年龄患者各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有差异。结论AMI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增高明显,存在着高凝状态,可能与AMI的发病相关,因此定期检查凝血因子活性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并加以预防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潘学谊周万兴尹金柱郭煜曾志恒蔡小燕关则兵张柔玲
关键词:AMI促凝活性凝血因子活性急性心肌梗死血浆凝血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