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海清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元代
  • 4篇金元
  • 4篇金元之际
  • 3篇元史
  • 2篇人世
  • 2篇史事
  • 2篇转运司
  • 2篇汉人
  • 2篇汉人世侯
  • 1篇地方行政
  • 1篇地理志
  • 1篇点校
  • 1篇点校本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建置
  • 1篇殉节
  • 1篇盐课
  • 1篇遗言
  • 1篇元代前期
  • 1篇政治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5篇温海清

传媒

  • 5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文献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史林
  • 1篇文史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天祥殉节与宋亡历史观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以文天祥殉节事件为中心,针对南宋"不亡于厓山之崩,而亡于燕市之戮"的说法,讨论了元人有关"宋亡"的另一种历史观,即文天祥死国标志"宋亡"。通过钩稽文天祥勤王抗元直至其被杀期间不为人所习知的遗文轶事,揭示出宋亡元兴之际文天祥在反元复宋活动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与地位,当日人们对于文天祥中兴宋朝抱有切实的期待。而通过比较元代各类文献所记文天祥当年死国事件中的不同叙述重点,可以观察到诸种"文天祥传"的书写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其中邓光荐所撰《丞相传》对于文天祥死国事件的叙述最为重要,且影响最大。文天祥殉节意味宋已不可复,这种独特的"宋亡"历史观,在元时代的史学作品中有所呈现,相关史著正可从这个角度引以解析。
温海清
关键词:殉节历史观
文天祥之死與元對故宋問題處置之相關史事釋證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圍繞文天祥死事以究明如下四點:一、文天祥被元軍俘獲之後的心路歷程實有變化,在最初求"速死"與最終"只求一死"之間,當還存有"不死"想法的可能。二、忽必烈終敕文天祥以死,當日元廷官方説辭甚爲簡單,僅將其歸咎於薛寶住匿名告變事。事實上,文天祥被殺是多重因素參雜的結果,既與當日元廷内部各種政治勢力間的角力有關,又與反元局勢變化相關聯。三、文天祥被處死事涉及一位諫言者"閩僧",他的身份問題應從南方漢僧與西番僧楊璉真加等人合謀盗掘南宋攢宫的歷史事件中去索解。杭州徑山妙高和尚很可能就是"閩僧"。四、宋末元初盗掘南宋攢宫事件之餘曫,展延至元明易代之際,它又藴含着當日朱明政權爲其代元而張本的現實政治考量。
温海清
王恽中统初年的身份问题
2010年
王恽中统初年的身份问题,《元史·王恽传》与《王恽神道碑》所载均不甚详确。《元史·王恽传》载:“中统元年,左丞姚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时省部初建,令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财者一人,恽以选至京师,上书论时政,
温海清
关键词:身份问题神道碑理财者元史
胡祗遹《紫山大全集》误收王恽文考辨
2010年
元人胡祗遹所撰《紫山大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有《平阳府临汾县新廨记》一文,而元人王恽所撰《秋涧先生大全集》(以下简称《秋涧集》)(《四部丛刊》本)卷三十七亦有《平阳府临汾县新廨记》。两文除个别地方用字不一,或偶有脱文处外,几乎完全一致。
温海清
关键词:考辨误收《四库全书》《四部丛刊》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评介
2004年
温海清
关键词:书评元代政治制度监察制度
北魏、北周、唐时期追祖李陵现象述论——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中心被引量:15
2007年
本文通过考述北魏、北周、唐时期出现的诸多追祖李陵的现象,以“拓跋鲜卑系李陵之后”为讨论中心,从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视角出发,来重新梳理和解析此类深为学界所质疑的追祖现象。本文还结合时代背景,将李陵视为一种胡汉杂糅的文化象征符号,探讨了其在北方游牧人与汉地农耕民接触与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
温海清
关键词:拓跋鲜卑民族融合
元代初期诸路转运司考述被引量:5
2007年
诸路转运司在世祖朝曾两立两废:中统三年正式设立,至元八年被明令罢废;至元十三年复立,而至元十五年旋又被罢废。诸路转运司职能广泛,负责督办一路财赋,直接经度诸色赋计,并且还在掌握户口增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然而其漕运、监察等项职能却渐趋弱化。其地位较高,曾一度与宣慰司、廉访司并称"三司";在元代前期北方的财政税收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元代诸路转运司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总管府路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定型。
温海清
关键词:元代前期
金元之际的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元史·地理志》腹里部分研究
本文聚焦于始自蒙古南下徇地中原、迄于忽必烈至元初年大约六十年间(1210s-1270s)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路、府、州、县行政建置与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问题,进行考释和分析。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温海清
关键词:金元时期行政建置汉人世侯
文献传递
金元之际“十道”变迁考论——兼论元代腹里地区的形成
2011年
本文针对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现象,聚焦于蒙古窝阔台汗八年画境"十道"时的分道状况与中统元年十路宣抚司的辖境问题,探讨了"十道"的具体变迁情况及其给蒙元北部中国地区区划所带来的影响。本文认为,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划分现象,与该时期诸转运司路的划分紧密相关。这种类似于财政型性质的"十道"区划体系,非常明显地反映出金元之际北部中国地区的一种跨高层级辖区的演变图景。元初"十道"体系渐趋式微,其崩解的过程则正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有元一代所谓"腹里地区"的历史形成过程;据此,我们还可进一步窥知元代腹里地区内部区划的生成概况。
温海清
“万户路”、“千户州”——蒙古千户百户制度与华北路府州郡体制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考察了蒙古南徇中原将具有草原游牧文化传统的军政合一性质的千户百户制带入华北汉地的具体历史过程,并对该时期世侯(或部分当地长官)所系军事职衔(万户、千户,或佩虎符、金符)与其所占路府、州郡的具体情形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比对,揭示出蒙古千户百户制度与华北路府州郡体制之间存在对应性关联,即汉地万户往往对应于路府单位,千户则基本对应于州郡单元。本文将此归纳为"万户路"、"千户州"。
温海清
关键词:金元之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