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志梅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热泵
  • 4篇吸收式
  • 4篇吸收式热泵
  • 2篇余热
  • 2篇正交
  • 2篇正交实验
  • 2篇烧结矿
  • 2篇显热
  • 1篇地埋管
  • 1篇地埋管换热
  • 1篇地埋管换热器
  • 1篇电动
  • 1篇电动汽车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土壤温度场
  • 1篇汽车
  • 1篇埋管
  • 1篇埋管换热器
  • 1篇换热

机构

  • 4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温志梅
  • 4篇钟晓晖
  • 4篇赵斌
  • 3篇韩希强
  • 2篇靳振欢
  • 1篇李峰
  • 1篇姬爱民
  • 1篇李海英

传媒

  • 1篇流体机械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暖通空调
  • 1篇节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系统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唐山市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状况调查分析,对全年不同方位角和倾角上的太阳能辐射量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南偏东9.8°方向、倾角为39.7°的倾斜面上接收的太阳能辐射量最大,其值为1.62×106Wh/m2。研究中对3kW风力发电机和1kW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进行了计算,并以1辆纯电动轿车为负载进行了容量配比优化,设计了风力发电系统、风光互补系统及光伏系统三种不同的方案,经过对各方案的经济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分析,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该系统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3kW,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8.96kW。
李海英李峰姬爱民温志梅
关键词:风光互补优化设计
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余热能梯级利用理论,搭建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台。在烧结矿初温相等的条件下,比较了9组正交实验工况的火用回收率与热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10~16 mm、料层厚度1 200 mm、冷却风量748 m3/h、进口风温70℃的工况下,火用回收率和热回收率均较高,分别为49.0%和88.1%。动力与吸收式热泵分级回收系统平均热回收率达84.6%,平均火用回收率达47.6%,比单级动力回收系统热回收率平均提高了10.7个百分点、火用回收率平均提高了2.3个百分点。
赵斌温志梅钟晓晖韩希强
关键词:烧结矿显热吸收式热泵正交实验
余热-地热源吸收式热泵U形地埋管数值模拟
2013年
将烧结余热系统、吸收式热泵机组和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相结合,搭建了余热-地热源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实验台。利用Fluent软件对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U形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温度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无论是单U管还是双U管,其周围土壤温度沿深度方向变化不明显,而不同深度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较大。
钟晓晖温志梅赵斌韩希强靳振欢
关键词:U形地埋管换热器吸收式热泵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
余热-地热源吸收式热泵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烧结矿余热为驱动热源,搭建了余热-地热源吸收式热泵实验台。对系统开停机、稳定及变工况运行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余热-地热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系统运行的结果,可为以余热-地热源相结合的双源热泵能源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钟晓晖温志梅赵斌靳振欢
关键词:吸收式热泵
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研究
基于余热能梯级利用理论,搭建烧结矿显热分级回收实验台。在烧结矿初温相等的条件下,比较了9组正交实验工况的炯回收率与热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10~16 mm、料层厚度1 200 mm、冷却风量748m/h、进口风温7...
赵斌温志梅钟晓晖韩希强
关键词:烧结矿显热吸收式热泵正交实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