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晓婷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南齐书
  • 2篇考辨
  • 2篇《南齐书》
  • 1篇代词
  • 1篇疑问代词
  • 1篇义项划分
  • 1篇语文
  • 1篇战国
  • 1篇战国竹简
  • 1篇中考
  • 1篇中考语文
  • 1篇社科
  • 1篇社科基金
  • 1篇释义
  • 1篇视域
  • 1篇同素逆序词
  • 1篇同源词
  • 1篇逆序
  • 1篇逆序词
  • 1篇清华简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洪晓婷
  • 1篇董志翘

传媒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辞书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中的介词“于”和“於”——兼谈清华简的真伪问题被引量:3
2015年
论文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以下简称《清华简(壹)》、《清华简(贰)》)中的介词"于"和"於"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介词"于"和"於"使用情况的整理统计,归纳其用法,观察介词"于"和"於"的发展变化,并与先秦其他出土和传世文献中介词"于"和"於"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从语言的角度探讨清华简的真伪问题。结论是:《清华简(壹)》《清华简(贰)》中各篇介词"于"、"於"的使用情况完全符合先秦其他出土、传世文献中的使用规律,因此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清华简》的真实性。
董志翘洪晓婷
关键词:清华简介词
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批识的校勘价值
2016年
中华书局王仲荦点校的《南齐书》是目前该书最好的版本,吸收了国内古代到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然而尚有一海外校勘记——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批识,较少为人关注,其校勘功能未能充分发掘。今对荻生批识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类、统计,并与中华书局标点本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地比勘、统计、辨析,得出荻生的批识总计614条,大体可分为指出异文、补出脱文、指出衍文等11类。批识中以指出异文和纠正误文为数最多。初步判断可靠的有297条,其中对中华书局本《南齐书》修订有补益的,至少120条,还有不少批识未详存疑,亦对中华书局本《南齐书》修订很有借鉴意义。
洪晓婷
关键词:荻生徂徕《南齐书》校勘
同素逆序词与词典编纂被引量:1
2020年
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有助于完善词典的编纂。联合双音词的构词特点决定了同素逆序词的普遍存在。词典编纂可以利用联合双音词的同素逆序词现象,即联合双音词同素逆序词的普遍存在和同素逆序词词义演变的相似性,结合文献考察,检验词条收录、释义、义项划分与安排等方面是否合理。文章以先秦已见的类义联合双音词同素逆序词的历时考察为例,通过与《汉语大词典》的比对,展开说明。
洪晓婷
关键词:同素逆序词词典编纂义项划分释义
释“蕹”
2012年
本文采用同源词联系比较、农业种植知识验证等方法,探讨得出:"蕹"的命名理据是长势旺盛、蔓生、植株密集给人一种聚拢而盛大的感觉,不是李时珍所说的"惟以壅成,故谓之壅",也不是《遁斋闲览》所说的"番舶以瓮盛之归,故又名瓮菜"。同时整理了与"蕹"意义相关的同源词系列,得出其多有"聚、合"、"盛、多、大"之意。
洪晓婷
关键词:同源词命名理据
基于STEM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
STEM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形态,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掌握知识习得技能。这种教育理念与人工智能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同时也有助于学...
洪晓婷
关键词:初等教育STEM人工智能课程
文献传递
闽南语三个次方言区疑问代词“偌”“若”“夥”
2021年
闽南语询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泉漳、潮汕、雷琼三个次方言区呈现为三种音读,分别为:[lua^22][dzioʔ^5][ua^33]。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语音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三者的语义、语法功能高度一致;第二,三者的历史来源一致,本字是“若”,继承自中古汉语口语,是当时新兴的疑问代词之一;第三,“若”的入声韵和阴声韵来自不同历史层次,是与通语的语言接触造成的不同时期的语音层次叠置。
洪晓婷
关键词:疑问代词闽南语
《南齐书》“治瓜”、“治爪”考辨——兼及《南史》“翦瓜”
2016年
《南齐书》是南朝齐代重要的史料,也是中古汉语重要的语料,但因流传时代久远,讹误缺漏较多。中华书局本《南齐书·袁彖列传》的"治瓜"和《南史·袁湛列传附袁彖传》的"翦瓜",当作"治爪"、"翦爪"。
洪晓婷
关键词:《南齐书》《南史》
“瑱”“珥”“珰”考辨被引量:3
2014年
文章采用训诂分析、文献佐证、出土实物互证等方法探讨得出耳饰"瑱、珥、珰"的区别:"瑱",分服饰用"瑱"和葬玉用"瑱",男女皆可使用,塞的是外耳道,具有填充、镇定的意义;"珥"和"珰"都是直接穿插进耳饰孔的女性耳饰,"珥"具有贯穿和弯曲的意义;"珰",流行于汉代,多为圆柱状,中间细腰,两端渐粗,具有挡、掩的意义。文章还讨论了三者"耳饰"义内涵的变化及关系。
洪晓婷
关键词:耳饰
浅探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与“学”的有效策略——以广州市中考语文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现代文阅读题似乎已成了学生语文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主要"拦路虎"之一。本文从阅读的含义和初中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考查范围、考查难度等角度入手,以广州市中考语文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现代文阅读"教"与"学"的有效应对策略。
洪晓婷
关键词:教学初中语文
国家社科基金视域下的华侨华人研究——基于1991—2020年立项数据的量化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对1991年至2020年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华侨华人研究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0年来,华侨华人研究项目立项数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但占国家社科基金总立项数的比例仍较低;学科分布广泛,涵盖全部26个学科中的22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各地区华侨华人研究水平差异很大,广东、福建两省获得的项目数约占总数的一半;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获得的项目数居于前三位;研究者倾向于根据居住地给华侨华人分类,而对华侨华人的祖籍地、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关注度仍相对较低。
洪晓婷
关键词:华侨华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