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惠聪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油菜
  • 3篇含油量
  • 3篇甘蓝
  • 3篇甘蓝型
  • 2篇多效唑
  • 2篇油分
  • 2篇高油
  • 2篇高油605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油菜品种
  • 1篇油菜生长
  • 1篇油菜新品种
  • 1篇油菜种
  • 1篇油菜种子
  • 1篇油菜籽
  • 1篇育种
  • 1篇栽培

机构

  • 10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民政厅

作者

  • 10篇沈惠聪
  • 8篇周伟军
  • 2篇奚海福
  • 2篇季吟秋
  • 2篇叶庆富
  • 2篇江宇
  • 1篇林贤青
  • 1篇江宇

传媒

  • 7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油分高产抗病油菜高油605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被引量:2
1998年
高油分高产抗病油菜高油605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①沈惠聪周伟军(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AHigh┐YieldandDisease┐ResistantRapeseedVarietyHigh┐Oil605(BrassicanapusL.)R...
沈惠聪周伟军
关键词:油菜高油605农艺性状
全文增补中
油菜籽含油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及预报模式被引量:24
1989年
近年来,长江下游亚区菜籽含油量的变异范围处34.~44.9%,集中在39.0~40.9%.年度间差异3~5%左右.本区内相同品种的地域差异为纬度每增高一度,含油量增加0.4439%.种子形成期光强减弱至自然光强的1/4,含油量比对照降低16.63%;温度与水分差异亦可使含油量降优5~7%.种子形成期是气象因子影响含油量的关键时期,含油量与此期的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平均温度、≥3℃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因此,可用种子形成期的日照时数为主要气象指际,抽苔期日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含油量预报的数学模型.
沈惠聪江宇季吟秋周伟军
关键词:油菜籽含油量气象因子
多效唑调控油菜生长的作用机理被引量:20
1993年
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可使苗高降低和分枝数增加,植株内源GAs类物质和IAA含量显著下降,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明显增加,ZRs类物质含量也有一定增加。外源GA_3能较好地逆转多效唑对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株高增加,而且植株体内GAs类物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因此,多效唑不仅可调节油菜体内的GAs类物质含量,还可以通过调节内源IAA和ABA含量以及乙烯释放量来调控油莱生长,喷施多效唑能改善油菜经济性状,提高籽粒产量,而对菜籽品质无不良影响。
周伟军沈惠聪奚海福叶庆富
关键词:油菜多效唑
多效唑对油菜生理调控及增产作用初探被引量:17
1991年
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的生理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表明:油菜三叶期喷施多效唑能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8.1~18.5%),根系活力(提高25.0~21.4%)和内源乙烯释放量(提高132.0~120.0%),大田苗期再喷多效唑对叶绿素与根系活力提高不大,而乙烯释放量仍有增加。多效唑处理的植株茎杆较粗,分枝数多,秕角较少,粒数增多,增产效果明显。产量以三叶期喷施多效唑为最高(15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9.5%,大田苗期再喷多效唑反而降低了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喷施多效唑对油菜籽的品质无不良影响。
沈惠聪周伟军奚海福叶庆富
关键词:油菜多效唑叶绿素根系
油菜渍害若干生理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6
1993年
利用专门设计的作物控水种植槽对油菜各生育期进行渍水处理,研究渍害对油菜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乙烯释放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升高,植株早衰;终花期叶片光合速率比对照降低8.7%~38.1%。同时,还发现渍害不仅影响当时植株的正常生理机能,而且在渍水以后仍有持续的不利影响。
林贤青沈惠聪季吟秋周伟军
关键词:油菜渍害生理
油菜高油分育种的前景与问题探讨被引量:15
1995年
增产菜籽油的途径除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外,提高菜籽的含油量潜力很大。选育和推广高油分品种对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有着重大意义.环境条件对含油量也有一定影响,而选育适于特定生态条件下的高油分品种,更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重要手段。应用和推广高油分品种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成片种植并加强管理。
周伟军徐光华沈惠聪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育种
甘蓝型早熟油菜新品种601被引量:1
1991年
我国长江流域一年三熟制地区,油—稻—稻三熟制占有很大比例。在该三熟制中,选用早熟高产油菜品种,是一项争季节夺取全年粮油双丰收的重要措施。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甘蓝型早熟油菜601(原品系名为“79601”),系从1977年自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引入的甘蓝型材料“09”中经系统选育而成,是一个早熟、生长整齐。
沈惠聪
关键词:油菜甘蓝型早熟品种
单、双低油菜品种的油分和脂肪酸组分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1997年
选择华东地区7个有代表性试点分析了近年育成和推广的8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的含油量和主要脂肪酸组分的稳定性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为稳定性品种;双低油菜浙引84-7和Tower两品种含油量高,稳定性较好.油菜品种芥酸的回归系数和变异系数变化最大,亚油酸和亚麻酸次之,而油酸则较稳定.浙引84-7的亚油酸含量最高,适宜于高纬度地区种植;而其芥酸含量最低,且具平均稳定性.此外。
周伟军江宇沈惠聪
关键词:油菜含油量
高油605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被引量:1
1998年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高油605是浙江农业大学油菜育种课题组用695作母本,农林18(日本)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5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过程1980年配制杂交组合695×农林18(日本),1989年从中选出优良甘蓝型株系605...
沈惠聪周伟军
关键词:油菜高油605选育栽培技术
甘蓝型油菜种子主要脂肪酸气象生态效应及数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0
1990年
在长江下游地区采用分纬度种植的方法,应用积分回归、相关和偏相关,逐步回归等统计手段,定量地探讨长江下游地区甘蓝型油菜的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当地气象因子间的基本关系和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形成期是影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关键生育期;获得1.6%以下芥酸含量的气象指标临界值为:种子形成期日平均温度大于19℃、日照时数长于6.5h/d.同时,还建立了预测各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数学模型,也讨论了低芥酸油菜育种基地的选择依据,对优质油菜的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沈惠聪江宇
关键词:脂肪酸甘蓝型油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