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俐杉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血管成像
  • 4篇去骨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头部CT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系膜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CT
  • 2篇CTA
  • 2篇肠系膜
  • 1篇单纯性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内

机构

  • 10篇成都市第一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汪俐杉
  • 7篇汤化民
  • 5篇林伟
  • 4篇唐昌会
  • 4篇陈宝
  • 2篇张波莉
  • 2篇唐康宁
  • 1篇银文杰
  • 1篇段萍
  • 1篇贾长海
  • 1篇李文波
  • 1篇伍兵
  • 1篇陈卫霞
  • 1篇李红
  • 1篇杨帆
  • 1篇刘勇
  • 1篇何源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华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SD-CTA与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院5例经SSD-CTA检查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SSD-CTA重建图像质量不及VCTDSA,但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于本院技术条件,收集AVM患者数量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的观察体会,SSD-CTA细节分辨不及DSA,但所收集病例与DSA诊断一致。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方法。
林伟汤化民张波莉汪俐杉陈宝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静脉畸形
利用表面遮盖法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SSD进行头部CTA去骨的可行性,并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进行比较。方法制作颅骨血管模型,采用64排螺旋CT及两组不同的参数对标本各进行10次扫描。方法 A: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参数一致,120 kV,200 mA,转速0.75秒/圈,层厚0.67 mm,Pitch 0.531。方法 B:平扫80 kV,100 mA,Pitch0.924;增强为120 kV,200 mA,Pitch 0.924,余参数与A方法一致。利用SSD对A、B两种方法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观察模拟血管的显示效果。同时测定两种扫描方式的平均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SSD重建后颅骨模型的平均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SSD重建两组方法均遮盖去骨成功。采用A方法的DLP为(1215.25±41.35)mGy.cm,B方法为(701.90±19.24)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A方法的平均CT值为(642.96±12.02)HU,B方法为(642.23±13.23)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SSD重建进行的头部CTA去骨具有可行性。
汤化民林伟唐昌会何源汪俐杉唐康宁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无创、辐射剂量较DSA低、检查时间快等优点,但由于头部CTA存在颅骨的干扰,影响了对疾病的诊断。为了去除颅骨的干扰,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减影及去骨的方法,其方法各有优劣,笔者就上述技术进行综述。
汤化民林伟唐昌会汪俐杉陈宝
关键词:血管成像技术CTA去骨螺旋CTDSA
成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理想阈值设定的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椎骨质密度、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重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起预估颅骨平均CT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作为SSD的理想阈值。同时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头部CTA检查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 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约为640 Hu。以该值作为SSD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 结论 在利用理论颅骨平均CT值作为重建阈值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SSD图像质量再判断及修正,即可简便地完成后处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林伟汤化民陈宝汪俐杉唐康宁刘勇
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37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7例经临床证实AD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参照DeBaKey标准进行分型、总结。结果 37例患者CT均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不同密度的真假腔、分隔真假腔的内膜瓣、内膜破口的位置以及真腔夹层延伸范围。其中Ⅰ型5例(13.5%)、Ⅱ型2例(5.4%),Ⅲ型30例甲亚型4例(10.8%):乙亚型22例(64.9%),另外4例(10.8%)为主动脉分支动脉内局限性夹层腹腔干动脉2例(5.4%)、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各1例(2.7%)。结论 64排螺旋CT可成为诊断AD的首先检查方法。DeBaKey标准尚不完善,应进行改进。
唐昌会汤化民汪俐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多平面动脉内
肛瘘的磁共振诊断被引量:23
2019年
肛瘘是一种常见但又较难治愈的外科疾病,由于术前对于病变估计不足,术中遗漏瘘管、瘘管分支及隐匿性脓肿等,造成术后复发率高。因此,术前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对于提高肛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MRI在肛瘘术前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对肛管周围解剖、肛瘘发病机理、MRI技术及其价值、肛瘘分型及肛瘘MRI报告书写等进行全面阐述。
杨帆汪俐杉李文波陈卫霞
关键词:肛瘘瘘管磁共振成像
表面遮盖重建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去骨成像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技术(SSD-CTA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35例利用VCTDSA技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原始数据导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技术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27例同时进行了SS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虽然SSD-CTA的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较VCTDSA稍差,但两种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SA相比,SSD-CTA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检查、诊断方法。
汤化民林伟张波莉汪俐杉陈宝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高分辨CT影像形态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高分辨CT形态学特征,与周围血管位置变化关系。方法选取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IS和MIA患者,分为AIS组(48例)和MIA组(79例),总结患者术前胸部的高分辨CT图像特征及术后的病理学资料,并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肺部小结节病灶的大小、密度及是否有血管穿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小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为(9.1±0.8)mm,MIA组的最大值径为(9.6±1.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中小结节密度不均,呈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有10例,占20.8%,MIA组mGGN为31例,占3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中结节周围有血管穿行的有13例,占33.3%,MIA组中结节周围血管穿行的有41例,占5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的高分辨CT形态学特征可以对AIS及MIA这两种病理亚型进行预判断,可为患者提供手术方案及预后治疗提供帮助。
李红段萍汪俐杉银文杰
关键词:形态学特征CT
肺结节病26例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26例确诊肺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24例(92.4%)胸部淋巴结增大,6例(23.1%)见淋巴结钙化,17例(65.4%)伴发肺部异常。结论:肺部结节病用影像诊断和动态观察结果为依据,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该病,但是仍然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访,注意和其他类似疾病加以区别。
唐昌会汤化民贾长海汪俐杉
关键词:结节病肺部CT
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肠及肠系膜损伤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肠及肠系膜损伤(BBMI)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急诊腹部增强CT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单纯性BBMI患者54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23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由2位影像医师分析临床表现及CT征象,并计算基于影像学肠道损伤评分,即Faget评分和Mc Nutt评分(BI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CT判读肠道损伤部位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壁中断、系膜缘及游离气腹、肠系膜血管中断/活动性出血、节段肠道强化减低、非局灶肠壁增厚的发生率在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get评分、BIP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get评分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28,最佳阈值为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95.7%。CT诊断BBMI肠道损伤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2%、87.5%、90.3%、76.1%、98.7%、7.78、0.03。结论:急诊增强CT对腹部钝性单纯性BBMI手术干预与否及损伤部位定位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汪俐杉汪俐杉
关键词:肠系膜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