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茅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3篇静脉
  • 2篇血栓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腔内
  • 2篇腔内修复
  • 2篇主动脉
  • 2篇下肢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肾囊肿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动静脉内瘘术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机构

  • 11篇丽水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毛茅
  • 6篇叶永根
  • 5篇李春孟
  • 3篇丁敏勇
  • 3篇雷国伟
  • 2篇周子花
  • 1篇雷桂花
  • 1篇王理富
  • 1篇梅祎军
  • 1篇熊军芳
  • 1篇雷国伟
  • 1篇叶秋玉
  • 1篇陈桂芬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3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 检测良性结肠肿瘤、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探讨ICTP在良恶性结肠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恶性胃肠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71例为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4例为转移性肿瘤患者,另选43例良性结肠肿瘤患者为B组,同时,设52例同龄健康人为C组,均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ICTP活性.结果 B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6.75 ±3.34) μg/L,C组血清ICTP活性为(4.68±2.91) μg/L,A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14.84±8.49) μg/L,其中,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和转移性结肠肿瘤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分别为(17.47±10.86) μg/L和(8.14 ±5.45) μg/L.A组中两类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中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CTP是反映结肠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有助于良恶性结肠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丁敏勇梅祎军周子花毛茅李春孟王理富
关键词:转移性肿瘤
杂交手术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2018年
目的探究杂交手术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60例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均实施杂交手术治疗,并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随访半年,研究杂交手术治疗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的ABI(踝肱指数)[(0.82±0.38)]、间歇性跛行距离[(532.24±42.78)m]较治疗前[(0.32±0.20)、(159.78±12.61)m]明显提高,[t(ABI)=9.019,t(间歇性跛行距离)=64.687,P〈0.05];治疗后的Fontmne分级结果优于治疗前(P〈0.05);Ⅱ级组一期血管通畅率(96.00%)较Ⅲ级组(81.92%)、1V级组(77.78%)明显提高(x2=9.265,P〈0.05),但Ⅲ级组患者的一期血管通畅率和Ⅳ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9,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尤其适用于治疗高危重症患者。
毛茅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
双入路技术在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双入路技术在长段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下肢动脉双入路技术介入治疗12例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明确闭塞长度及远端流出道情况,均为股动脉入...
丁敏勇叶永根毛茅叶秋玉
文献传递
56例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
2013年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经验。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共56例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以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方法。结果本组资料共行鼻烟窝内瘘术12例,腕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35例,曾接受两次以上手术的9例患者均行铅笔上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所有内瘘术均一期成功。患者术后无出血、窃血综合征、血栓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有5例患者因穿刺损伤、针眼未愈合等,造成血管浪费,增加了手术困难。结论内瘘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整体考虑和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血管、确保血管通路。
李春孟雷国伟毛茅叶永根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血管保护术式选择
支架复合装置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伴分支血管灌注不良
2021年
目的比较支架复合装置和单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伴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20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TBAD伴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的患者120例,按照支架植入类型不同分为覆膜支架组52例与复合装置组68例。覆膜支架组采用单纯TEVAR治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复合装置组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腹主动脉裸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30天愈后。结果复合装置组术后30天灌注不良有关死亡率低于覆膜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装置组术后30天腹主动脉真腔直径大于覆膜支架组,假腔直径小于覆膜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TEVAR治疗急性TBAD伴灌注不良相比,使用支架复合装置治疗后能降低灌注不良相关死亡率,且远端腹主动脉的真腔扩张及假腔缩小更显著,有助于改善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状态。
毛茅叶永根雷国伟舒鹏飞冯玉灵
关键词:B型主动脉夹层
选择性血管重建术治疗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重建术治疗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3年3月18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例患者切除瘤体后行药物治疗,观察组9例患者切除瘤体后再予以选择性血管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显效率为11.11%、总有效率为33.33%、恶化率为44.4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44.45%、总有效率为66.68%、恶化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在麻木、静息痛、溃疡数目以及在踝肱指数、间跛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血管重建术由注射毒品所致的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可靠,术中通过夹闭髂外动脉或股动脉后,检测足背动脉的血流信号判断是否需要重建血管方法简单,有效地改善患肢的缺血,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丁敏勇周子花叶永根李春孟毛茅
关键词:药物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用溃疡油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研究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中,外用溃疡油的效果。方法 2018年08月-2023年08月,16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形式划分,80例实施创面治疗方案;80例实施外用溃疡油治疗。分析上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上述分别设置为研究组、对照组。分析上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3、7、14、21天时溃疡组织的各指标水平对比显示,前者优势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微循环障碍和组织修复水平优势更加显著(P<0.05);促血管新生因子水平数据显示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与研究组血管新生情况、淋巴管新生情况对比显示对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外用溃疡油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血管新生及淋巴管新生情况,提升微循环障碍和组织修复水平,溃疡组织得到有效改善,可以加以推广。
林建建余爱华毛茅曾淑丽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溃疡组织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囊收缩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年
目的分析影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囊收缩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1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囊收缩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单纯性肾囊肿(SRC)的存在、初始瘤囊长径小以及肾动脉下颈成角小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1年瘤囊收缩失败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RC(OR=0.039)和初始瘤囊长径(OR=1.089)是导致瘤囊收缩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初始瘤囊长径外,SRC的存在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囊收缩失败的危险因素,可能与SRC患者的腹主动脉瘤壁更具有易变性有关,临床可于术前对腹主动脉瘤壁进行生物力学评估,以改善手术效果。
舒鹏飞毛茅叶永根雷国伟冯玉灵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单纯性肾囊肿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急性下肢DVT患者38例,其中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的患者18例(观察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患者20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消肿率、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肢肿胀、深静脉通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d,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DT相比,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DVT可明显地缩短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总用量,患肢肿胀改善、深静脉完全通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CDT比较差异不大。
毛茅李春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7例因动静脉内瘘血管未扪及震颤或搏动就诊的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即时造影检查均提示血流通畅。血栓抽吸时间36~171s,平均119.1s;内瘘闭塞长度8~33cm,平均22.8cm;术中出血量10~25ml,平均13.5ml;术后首次血液透析血流量245~285ml/min,平均261.4ml/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d。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成功率高、创伤较小,是一项值得临床选择的治疗方法。
李春孟叶永根毛茅雷国伟冯玉灵雷桂花
关键词:血栓形成血液透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