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小彬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脊髓
  • 8篇脊髓损伤
  • 6篇细胞
  • 6篇间质干细胞
  • 6篇骨髓
  • 6篇骨髓间质
  • 6篇骨髓间质干细...
  • 6篇干细胞
  • 3篇嗅鞘细胞
  • 3篇细胞移植
  • 2篇间质
  • 2篇大鼠脊髓
  • 2篇大鼠脊髓损伤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B盐
  • 1篇嗅鞘细胞移植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损伤
  • 1篇神经元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毕小彬
  • 8篇邓宇斌
  • 4篇刘宇
  • 4篇王亚柱
  • 3篇叶美红
  • 3篇朱文标
  • 2篇史玉朋
  • 2篇沈君
  • 2篇甘丹卉
  • 1篇沈慧勇
  • 1篇黎银焕
  • 1篇江志羔
  • 1篇原清涛
  • 1篇刘晓刚
  • 1篇胡军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11次中国...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磁性标记及其在大鼠体内核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实验研究表明,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获取简单,扩增容易,免疫原性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在细胞移植治疗血液、免疫、肿瘤及神经系统等领域的疾病时具有很大的优...
邓宇斌毕小彬刘宇沈君甘丹卉王亚柱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移植MRI
文献传递
生物材料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治疗脊髓损伤的趋势是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创造出最适宜神经细胞再生恢复的环境,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良性质使得它在脊髓损伤和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兴起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更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思路,即通过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修复受损脊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和细胞载体系统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展示了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和细胞分子治疗策略中的优越性。
江志羔黎银焕毕小彬邓宇斌
关键词:脊髓损伤生物材料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磁性标记示踪及丹酚酸B盐协同间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干细胞包括胚胎千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成体T细胞,这类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和快速增殖,同时具有向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目前多种疾病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热点。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分泌治疗...
毕小彬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丹酚酸B盐细胞存活脊髓损伤
文献传递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和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功能修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比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人胚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组(BMSCs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PBS对照组(PBS组),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脊髓传导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组织结构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组BBB评分高于OECs组(P<0.05);两细胞治疗组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BMSCs组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损伤近端有较多再生纤维向远端延伸,形成神经纤维束,而OECs组再生纤维较少;两种移植细胞均可在损伤处部分存活,BMSCs组可见BMSCs来源的细胞Nestin、NF、GFAP的阳性表达。结论BMSCs移植比OECs移植能更有效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
邓宇斌朱文标毕小彬史玉朋王亚柱叶美红胡军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嗅鞘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胚胎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胚胎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探讨共移植的OECs对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A组)、OECs移植组(B组)、MSCs与OECs联合移植组(C组)及PBS注射组(D组),术后1~5周采用BBB评分、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方法检查脊髓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起,A、B、C组BBB评分和诱发电位潜伏期与D组比较恢复明显,C组与A、B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周时C组损伤区有较密的神经轴突分布,近端可见大量成束再生轴突;A、B组损伤区及近端再生轴突分布稀疏;D组损伤区及近端少见轴突。C组移植的MSCs中Nestin及NF表达阳性的比率较A组高(P<0.05)。结论:联合移植OECs可促进MSCs向神经元方向转化,提高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MSCs与OECs可以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协同作用,联合细胞移植是提高脊髓损伤修复效果的可行方法。
朱文标邓宇斌毕小彬刘宇史玉朋叶美红沈慧勇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质干细胞嗅鞘细胞
Gd-DTPA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中的磁共振示踪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用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标记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用于细胞示踪的可行性。方法用jetPEITM-FluoF结合Gd-DTPA形成顺磁性颗粒,标记MSCs,电镜观察标记情况,并用MTT法测定标记细胞的活力。对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和大鼠脊髓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Gd-DTPA可高效标记MSCs,同时对MSCs生长无影响。体外及MSCs移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MRIT1WI均显示,标记细胞呈高信号强度。结论Gd-DTPA成功标记的MSCs在体外和大鼠脊髓组织内均可检测到明显的MRI信号强度改变。Gd-DTPA可以用于MSCs标记的MRI示踪。
邓宇斌毕小彬沈君甘丹卉刘宇叶美红
关键词:细胞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来源的神经元与嗅鞘细胞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脊髓损伤后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目前认为移植具有治疗作用的种子细胞是这方面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法。本课题组已成功将人、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将其与GDNF缓释生物材料联...
邓宇斌朱文标王亚柱刘宇毕小彬
文献传递
猕猴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猕猴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7-01在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恒河猴10只。①将体外分离传代获得的猕猴骨髓间质干细胞中加入Hoechst33342标记液,然后应用隐丹参酮进行诱导分化。②按照改良Allen氏法制作猕猴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n=5)在脊髓损伤处头尾两端注射已初步诱导的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照组(n=5)注射磷酸盐缓冲液。③细胞移植后1周至3个月,采用Tarlov评分方法(0 ̄4级)评价猴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情况:0级为肢体完全瘫痪;4级为正常。④采用Trueblue逆行追踪实验评估轴突通路的再建情况。⑤移植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将脊髓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5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2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猴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半小时后,神经元样细胞的胞体和轴突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强阳性表达。细胞移植3个月后,实验组猴子的脊髓损伤段冰冻切片中有大量Hoechst33342标记阳性的细胞。②实验组术后1周起即可见动物双下肢有轻微动作,至2个月左右,猴子的脊髓功能基本得以稳定,此时Tarlov评分介于2级与3级之间。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动物脊髓功能无恢复。③实验组可见脊髓组织形态完整,细胞无变性衰亡。④实验组动物的胸段脊髓和大脑感觉运动区的冰冻切片上均发现了Trueblue标记阳性的细胞。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猕猴的运动功能恢复。
邓宇斌原清涛刘晓刚毕小彬
关键词:细胞移植骨髓细胞间质细胞脊髓损伤猕猴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被引量:3
2006年
轴突生长的抑制因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髓鞘相关糖蛋白(MAG),Nogo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是3种主要的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Fs)。Ephrin-B3是另外一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受体,p75受体和LINGO-1组成Nogo受体复合体。Rho-A和蛋白激酶C是MAIFs发挥轴突生长抑制作用的重要胞内分子。拮抗MAIFs或是阻断MAIFs的信号通路,可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毕小彬邓宇斌王亚柱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NOGO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