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龙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肠癌
  • 2篇血管密度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痔上黏膜
  • 2篇痔上黏膜环切
  • 2篇痔上黏膜环切...
  • 2篇藤黄酸
  • 2篇重度痔
  • 2篇黏膜环切术
  • 2篇微血管

机构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8篇梁文龙
  • 5篇曹杰
  • 5篇杨平
  • 4篇孙政
  • 2篇陈熙文
  • 2篇王强
  • 2篇李旺林
  • 2篇王成兴
  • 2篇张通
  • 2篇曾山崎
  • 2篇张伟健
  • 1篇连文
  • 1篇黄红丽
  • 1篇张炎
  • 1篇周汉新
  • 1篇陈转鹏
  • 1篇林泳
  • 1篇严文辉
  • 1篇刘峰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信迪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CRC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瑞戈非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水平、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3.33%、疾病控制率为8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60.00%(P<0.05);两组糖类抗原(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细胞毒性T细胞(CD8^(+))占比均下降,两组辅助性T细胞(CD4^(+))占比、CD4^(+)/CD8^(+)比值均上升,而且观察组CD4^(+)占比、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更高(P<0.05),CD8^(+)占比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生存期(P=0.040)和无进展生存期(P=0.046)均比对照组长;观察组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低(64.44%比62.22%,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在晚期CRC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延长了生存时间,减轻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梁文龙曹杰黄庆林泳黄红丽杨平李冠炜胡鹤
关键词:结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痔黏膜中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R2 m 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痔组织与正常肛垫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对照组中的MVD均值分别为5.59±0.98、3.92±0.81(P<0.05);VEGFR2染色评分分别为5.95±1.01、2.32±0.72(P<0.05),痔组织中VEGFR2 m RNA表达丰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R2在痔垫的微血管生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痔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梁文龙曹杰杨平李旺林孙政陈熙文王强刘峰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藤黄酸抑制VEGFR2活化在抗结直肠癌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检测藤黄酸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探讨VEGFR2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藤黄酸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藤黄酸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梁文龙
关键词:藤黄酸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中药治疗
文献传递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疗效观察(附153例报告)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痔疮自动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疗效。方法将278例轻中度(Ⅰ~Ⅲ)痔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RPH组行RPH治疗153例,对照组行微波治疗125例。其中RPH组中以出血及单点脱垂(脱出痔核≤2个)症状为主的病人只行1次套扎术,环形脱垂患者(脱出痔核>2个)相隔4周后行第2次套扎术;微波组环形脱垂患者行分期分部位2次治疗,时间相隔4周,每次治疗痔核不超过4个。结果RPH组治愈146例(95.4%),微波组治愈108例(86.4%)。术后随访半年,RPH组术后回缩不全4例(2.6%),3例复发(1.9%),微波组12例回缩不全(9.6%),5例复发(4.0%)。术后调查RPH组150例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98.0%),微波组114例表示满意(91.2%)。RPH组患者术后无肛管疤痕形成、肛门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结论RPH作为治疗轻中度痔的一种方法,不但具有极佳的疗效,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不用住院及麻醉,患者痛苦轻微,几无并发症,可重复操作,值得广泛推广。
梁文龙张炎
关键词:脱垂痔自动痔疮套扎术
力确刀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65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力确刀(LigaSureTM)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混合痔(Ⅲ、Ⅳ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行PPH+LigaSureTM)65例及对照组(行PPH+痔核结扎)6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次排便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便中带血、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尿潴留、肛门分泌物、肛门狭窄发生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次排便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便后带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尿潴留、肛门分泌物、肛门狭窄发生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LigaSureTM联合PPH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陈转鹏曹杰梁文龙廖述文张伟健曾山崎杨平张通王成兴孙政
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切术混合痔
不同牵引方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的牵引方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点牵引法、两点牵引法以及四点牵引法,对120例Ⅲ~Ⅳ度痔行PPH,每种牵引方法40例,观察并记录3种手术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肛垫上移率、肛缘水肿时间、黏膜宽度及随访半年后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原发性及继发性大出血.一点牵引法、两点牵引法、四点牵引法手术时间[(32.15±10.20)、(33.02±11.52)、(35.98±9.87) min]、术中出血量[(36.66±14.08)、(35.52±16.25)、(45.88±15.73)ml]、术后出血量[(22.08±7.54)、(15.26±6.55)、(13.02±6.36) ml]、肛垫上移率[80.00% (32/40)、95.00%(38/40)、92.50% (37/40)]、黏膜宽度[(2.50±1.25)、(3.05±1.15)、(3.08±1.05) cm]及随访半年后复发情况(3、0、0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肛缘水肿时间[(3.21±1.05)、(3.32±1.50)、(3.40±1.4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点牵引法在保证PPH切除痔上黏膜的宽度、完整及均匀的同时,手术时间并未明显增加,能更好地提高手术效果.
连文王成兴梁文龙杨平孙政张伟健曾山崎曹杰
关键词:肛管外科手术
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藤黄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藤黄酸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5 d后开始用不同浓度藤黄酸治疗,28 d后处死,测定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微血管形态的变化;提取组织中总RNA和蛋白,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对照组,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691±67.2)、(481±62.9)、(377±37.0)、(190±67.9)mm3,瘤质量分别为(0.681±0.072)、(0.473±0.062)、(0.377±0.044)、(0.192±0.068)g,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积、瘤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藤黄酸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45%、72%;(2)HE染色可见藤黄酸组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肿瘤新生血管闭锁;(3)与对照组相比,藤黄酸组VEGFR2 mRNA表达丰度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并呈显著量效关系;(4)对照组MVD明显高于藤黄酸组(P<0.05)。结论藤黄酸能够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能抑制结肠癌移植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的表达有关。
梁文龙曹杰杨平李旺林廖述文张通陈熙文王强孙政
关键词:结肠癌藤黄酸SW480细胞新生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Fe@CN-CN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磁靶向热疗效果的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Fe@CN-CN)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观察其对大鼠移植性肝癌(HCC)的磁靶向热疗效果。方法:在体外,观察Fe@CN-CN在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确定体内实验条件。36只移植性HCC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A组生理盐水组,B组微球组,C组微球热疗组。C组治疗中记录肿瘤区及周围器官温度,7d后,测量肿瘤体积、质量,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病理变化和微球沉积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不同电流强度条件下磁流体均能在20min内达到最高温度,产热效应随着两者升高而增强。肿瘤区组织温度10min内可达到(42.6±0.20)℃,可恒温维持30min,并显著性高于右肝叶和直肠温度(F=10.925,P=0.000)。C组的瘤质量显著小于其他两组(F=98.830,P=0.000)。C组的瘤质量抑制率为48.5%,是B组的1.5倍;C组的肿瘤体积最小,显著小于其他两组(F=89.086,P=0.000),仅是A组的42.5%;病理切片显示C组和B组肿瘤组织中均见Fe@CN-CN沉积,C组肿瘤组织呈重度坏死,B组呈中度坏死,A组呈轻度坏死。结论:Fe@CN-CN具有良好的感应产热性能,能靶向定位于大鼠移植性HCC,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有效升高肿瘤组织温度,从而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严文辉郭跃华周汉新李富荣梁文龙张琳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移植磁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