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曼
- 作品数:75 被引量:5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乳腺癌微血管数与预后因素淋巴结状态、pS2的关系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微血管数与预后因素淋巴结状态、pS2的关系。方法:用LSAB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IBC)中的微血管数(MVC)和pS2表达。结果:在76例IBC中MVC的均数是57.82±22.22;淋巴结阳性52例中有远处转移23例,无远处转移29例,MVC分别为68.02±20.12与55.18±19.08,差异有显著性(P<0.05)。腋淋巴结阴性24例中,有远处转移9例,无远处转移15例,MVC分别为70.77±11.11与42.62±23.54,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发癌pS2阳性与阴性的病例,MVC分别为56.75±19.06与67.08±20.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VC可作为乳腺癌一项预后指标,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原发癌MVC越高越易形成远处转移;
- 林汉良程嘉骧程嘉骧梁小曼
- 关键词:微血管乳腺癌MVC
- iNOS、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对 9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iNOS和VEGF检测。结果 iNOS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1%和 5 8.2 %。iNOS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 <0 .0 5~ 0 .0 1)。VEGF高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iNOS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NOS可能参与VEGF诱导的肿瘤血管形成 。
- 赵茜梁小曼吴秋良区穗芳谢秀琴
- 关键词:乳腺癌一氧化氮合酶VEGF免疫组织化学
-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PCNA(单抗PC10)检测,并与随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PCNA在本组病例的表达率为69.8%22.PCNA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比较,两组在所占晚期病人比较(分别为65%与23.1%)、淋巴结转移率(86.7%与57.8%)、复发转移率(80%与50%)、2年死亡率(50%与19.2%)、5年生存率(31.7%与65.4%)几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1~0.005)。强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的差异更为显著(分别为23.3%与65.4%,P<0.0001);3.PCNA表达结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3个因素协同分析,对乳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有更大的意义。PCNA(-)、淋巴结(-)、TNM ⅠⅡ病例的5年生存率可达90.9%;相反,PCNA(+),淋巴结(+)、TNM ⅢⅣ病例的5年生存率只有13.9%(P<0.0001)。结论:乳腺癌PCNA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PCNA是估计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 梁小曼程嘉骧林汉良候景辉
-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预后
- 乳腺癌微血管数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1997年
-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微血管数(MVQ)与转移、预后的关系,MVQ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erbB-2、nm23-H1、组织蛋白酶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中MVQ与PCNA、c-erbB-2、nm23-H1、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结果MVQ在7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均数是57.82±22.22。MVQ与淋巴结转移、c-erbB-2、组织蛋白酶D(癌细胞)的表达无关;MVQ与远处转移(10年内)、PCNA、组织蛋白酶D(间质细胞)表达呈正相关(P值均小于0.01);而与nm23-H1、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MVQ与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生存期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
- 程嘉骧林汉良梁小曼梁小曼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转移微血管数预后
- 乳腺癌差异表达的MicroRNA的筛选研究被引量:27
- 2009年
-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发现与乳腺癌相关的miRNA,为进一步阐明其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收集8例新鲜的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总RNA并分离出小RNA进行Cy3荧光标记,将标记的小RNA在miRNA芯片上进行杂交反应,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验证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对芯片数据进行SAM分析,结果筛选获得16个乳腺癌相关miRNAs,相对于癌旁组织,在乳腺癌组织中9个miRNAs表达上调,7个miRNAs表达下调。其中显著上调的有miR-21,miR-365,显著下调的有miR-497,miR-31。【结论】筛选得到乳腺癌miRNA差异表达谱,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黄秀芳邵建永颜黎栩李晓霞杜紫明邓玲梁小曼
- 关键词:MIRNA乳腺癌MIRNA芯片实时定量RT-PCR
- 原发于小肠的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报道
- 2017年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原发于子宫的少见恶性肿瘤。在小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其认识。
- 吴涛胡晓杰李晶梁小曼
-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小肠免疫组化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CD44v6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2年
- 背景与目的:CD44v6是乳腺上皮恶性转化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不同的表达,但其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检测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15例导管内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正常组织、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癌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肌上皮细胞(basalepithelialcell)的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00%、85.72%、66.66%、66.66%、0%,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癌变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皮细胞(luminalepithelialcell)的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20.41%、83.34%、93.33%、100%,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癌变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44v6蛋白表达对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否癌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何洁华梁小曼候景辉黄亦莉吴秋良肖永波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组织CD44V6蛋白免疫组化基因表达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4年
- 曹云梁小曼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研究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
- 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对482例肺癌的诊断及分类准确率分析被引量:10
- 1996年
- 本文收集纤维支气管镜涂片及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肺恶性肿瘤共482例。结果发现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诊断敏感率为8238%(388/388+83);在有明确病理学分类对照的178例中,细胞学分类总准确率为8820%(157/178);各类型分类准确率在小细胞癌为9143%(32/35);鳞状细胞癌为8353%(71/85);腺癌为9176%(44/48);鳞腺癌10例,细胞学分为腺癌8例,鳞癌2例。若以小细胞与非小细胞癌两大分类计算,则小细胞癌分类准确率为9143%(32/35),非小细胞癌为9790%(140/143)。
- 何洁华梁小曼
- 关键词:肺肿瘤支气管镜细胞诊断准确率
- 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合并小细胞癌1例
- 2002年
- 温海滨云径平吴秋良梁小曼
- 关键词:直肠肿瘤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