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查良玉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秸秆
  • 5篇还田
  • 3篇稻种
  • 3篇水稻
  • 3篇水稻种
  • 3篇水稻种子
  • 3篇种子
  • 3篇近红外
  • 3篇近红外光
  • 3篇近红外光谱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3篇发芽
  • 3篇发芽率
  • 2篇生态
  • 2篇生态补偿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偏最小二乘法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查良玉
  • 4篇卞新民
  • 4篇李毅念
  • 3篇刘璎瑛
  • 3篇丁启朔
  • 3篇姜丹
  • 2篇丁为民
  • 2篇朱利群
  • 2篇吴洁
  • 1篇丁为民
  • 1篇王兆烨
  • 1篇张蕾
  • 1篇段华平
  • 1篇王小华
  • 1篇李妍
  • 1篇扶明英
  • 1篇翁乐羽
  • 1篇刘茜
  • 1篇秦琴

传媒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机械开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低碳特点与经济效益分析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是南京农业大学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相结合的新型技术系统。该技术是针对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粮食产量高、秸秆产量大、土壤耕作层浅、茬口衔接紧、大量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立苗影响大、对...
查良玉
关键词:生态补偿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快速无损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快速无损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S1.水稻种子样品的收集与水稻种子的老化处理;S2.水稻种子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S3.水稻种子发芽试验;S4.水稻种子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波段...
李毅念姜丹刘璎瑛丁为民丁启朔查良玉
文献传递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稻麦秸秆沟埋量分别为2.10,1.05 kg·m-1)。设置沟埋深度20 cm(D2),30 cm(D3),常规还田(CK)3个处理,分析稻麦作物从播到收生育全过程农田的成本投入与收入关系以及生态补偿来评价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稻麦轮作田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常规还田,沟深20,30 cm机械开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投入成本分别为15 423.80,18 686.89,21 585.56元·hm-2·a-1,经济总收入分别为43 038.24,47 890.57,45 721.98元·hm-2·a-1;CK,D2,D3生态功能价值分别为37 960.75,51 621.85,40 632.34元·hm-2·a-1,生态补偿价值分别为197.68,770.97,525.21元·hm-2·a-1,经济总效益分别为27 812.30,29 974.66,24 661.64元·hm-2·a-1。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较常规还田成本投入大,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获得生态补偿量,沟深20 cm的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更佳的经济总收入和效益,在不影响作物实际产量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开沟深度进行秸秆机械集中沟埋全量还田可较常规还田获得更高的总经济效益。
查良玉李毅念王兆烨张蕾王姝欢秦琴卞新民
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为测试改进的开沟机开沟质量是否满足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开沟埋草、覆土要求,研究了秸秆机械沟埋还田对埋草沟的排水降渍效果及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1),设置沟埋深度为20,30 cm,常规还田(CK)3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梯形沟上、下口宽分别约为35.00和19.20 cm,D2,D3处理间平均开沟深度分别为19.50,29.90 cm,集中抛土距离分别为38.00,41.00 cm,集中覆土厚度分别为11.45,17.17 cm,土壤破碎率均达90%以上;埋草沟具有与排水沟相近的土壤降渍效果,各处理下埋草沟含水量下降幅度均大于CK,不同深度埋草沟的降渍效果优劣排序为30.00 cm深优于20.00 cm;埋草沟上小麦出苗及生长情况均好于CK。该机开沟作业质量稳定、性能测试良好、满足埋草覆土要求;埋草沟具有排水功能、对小麦出苗及生长无影响,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可行性。
查良玉仇忠启王小华吴洁朱利群卞新民曹伟召杜磊
关键词:秸秆排水小麦生长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集中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kg/m)。设置沟埋深度为20cm(D2),30cm(D3),常规还田(CK)3个处理。利用West提出的净碳排放方程对CK、D2、D3农田各项投入造成的碳排放和土壤碳累积及农作物碳吸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K、D2、D3稻麦轮作各项农田投入造成的碳排放量分别为9 018.19,6 459.9,7 162.86kg/(hm2.a),表层0-28cm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8 375.98,15 854.42,10 954.36kg/(hm2.a),农作物年碳吸收量分别为10 912.42,12 863.95,12 585.51kg/(hm2.a);农田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0 270.2,-22 258.5,-16 377.0kg/(hm2.a),与CK相比,D2、D3的相对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1 988.30,-6 106.81kg/(hm2.a);D2、D3农业投入的碳减排量2 558.29,1 855.33kg/(hm2.a)分别为碳增汇量28 718.4,23 539.9kg/(hm2.a)的8.91%,7.88%,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储碳减排能能力较常规还田强,其贡献优先排序是D2>D3>CK。
查良玉吴洁仇忠启段华平曹伟召杜磊卞新民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测试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现阶段水稻种子发芽率测试仍然按照传统的农作物种子发芽技术规定进行发芽试验,此方法存在试验周期长、成本高、专业性要求高等缺点,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测试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新方法。采用人工老化方法在温度45℃、湿度100%的条件下分别老化处理2个品种杂交水稻种子0,24,48,72,96,120,144h;用近红外光谱仪分别采集2个品种不同老化时间段杂交水稻种子光谱数据共280份,随机分成校正集(168份)和检验集(112份);测试不同老化时间段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以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光谱波段和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2个品种的水稻种子光谱数据采用全波段和标准化+正交信号校正预处理时模型最优,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RC)与验证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65和0.931,校正标准误差(SEC)与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1.929和2.899,验证集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4.2%以内。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李毅念姜丹刘璎瑛丁为民丁启朔查良玉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
模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氮素淋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完善秸秆集中沟埋技术体系,本试验设置集中掩埋深度50 cm、35 cm、20 cm和埋草量15 kg/m2、10kg/m2、5 kg/m2处理,在2010年6月至10月、2011年6月至10月进行麦秸集中沟埋还田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埋草深度35 cm、埋草量5 kg/m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稻田渗漏液日平均总氮浓度及总氮量,其中2010年与2011年日平均总氮浓度分别比无秸秆还田对照降低17.20%和12.47%,总氮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0.90%和14.07%。秸秆还田后,稻田渗漏液量随之增加,且埋草量越多,渗漏量越大。因此,适宜的还田量和还田深度能够减少氮素的淋失,减少环境污染。
李妍刘茜扶明英朱利群翁乐羽查良玉卞新民
关键词:氮素淋失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快速无损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快速无损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S1.水稻种子样品的收集与水稻种子的老化处理;S2.水稻种子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S3.水稻种子发芽试验;S4.水稻种子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波段...
李毅念姜丹刘璎瑛丁为民丁启朔查良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