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无菌性脑膜炎
  • 1篇膜炎
  • 1篇脑膜
  • 1篇脑膜炎
  • 1篇进化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分子进化
  • 1篇分子进化分析
  • 1篇PCR
  • 1篇REAL-T...
  • 1篇VP1基因
  • 1篇病毒
  • 1篇病原
  • 1篇病原检测
  • 1篇病原学

机构

  • 2篇泉州市疾病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作者

  • 2篇陈明春
  • 2篇林碧莲
  • 1篇郑丹凤
  • 1篇陈炜
  • 1篇杨育红
  • 1篇刘建忠
  • 1篇陈志扬
  • 1篇翁育伟
  • 1篇陈培蓉
  • 1篇郑友限

传媒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改进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陈培蓉林碧莲杨育红郑丹凤陈志扬陈明春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REAL-TIMEPCR病原检测食品安全
无菌性脑膜炎暴发中病原学检测及埃柯30型肠道病毒的基因特征和分子进化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引起福建省泉州地区2011年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疫情的埃柯30型肠道病毒(echovirus 30,ECHO30)病原及基因特征,分析基因变异情况及进化来源。方法对泉州市2011年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疫情中的临床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核酸检测,随机选5份阳性样本进行肠道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测序所得VP1序列用BLAST程序在GenBank上序列搜寻比对,确定其基因型,并通过构建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规律。结果 47份样本经rRT-PCR检测,有39份非EV71和Cox 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5份阳性样本的肠道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均为876 bp,且同源性最高,均大于98.9%,最高仅相差一个核苷酸,与它们具有较高同源性的均是ECHO30。与本次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ECHO30分别是2008年河南省和浙江省的分离株,与中国台湾2001年无菌性脑炎分离株以及印度2011年分离株则距离较远;原型株Bastianni和20世纪90年代美国分离株和本次分离到的ECHO30毒株距离最远。结论 2011年ECHO30在泉州地区发生一定程度的传播流行,并导致无菌性脑膜炎疫情的局部暴发流行,进化树分析表明本次分离株与国内近年ECHO30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国外分离株则相对较远。
郑友限刘建忠翁育伟陈炜林碧莲陈明春
关键词:无菌性脑膜炎VP1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