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爽

作品数:5 被引量:10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旅游
  • 2篇旅游者
  • 2篇目的地
  • 1篇信息权
  • 1篇信息搜索
  • 1篇演进
  • 1篇搜索
  • 1篇图文
  • 1篇消费者
  • 1篇消费者购买
  • 1篇消费者购买意...
  • 1篇旅游目的
  • 1篇旅游目的地
  • 1篇目的地形象
  • 1篇劫持
  • 1篇会展
  • 1篇会展人才
  • 1篇会展专业
  • 1篇供应链
  • 1篇感官

机构

  • 3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5篇林爽
  • 4篇吕兴洋
  • 2篇徐虹
  • 1篇刘祥艳
  • 1篇易丽蓉
  • 1篇刘丽娟

传媒

  • 1篇消费经济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品牌劫持:旅游目的地形象异化演进过程研究被引量:46
2014年
到访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对目的地形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旅游者权力理论,将旅游者视为与DMO一样的能动主体,对应DMO投射形象提出了旅游者投射形象的概念,进而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过程从原有的单一个体模型拓展到时间阶段和影响主体更为完整的群体网络状模型。研究进一步通过比较到访旅游者和DMO传播对潜在旅游者引致形象形成过程的影响力,提出当旅游者投射形象比DMO投射形象被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时,就会发生品牌劫持现象。文章结合普洛格(Plog)提出的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此种情况之下目的地形象异化的演进过程,并为目的地营销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吕兴洋徐虹林爽
关键词:目的地形象
一图胜千言? 图片与文字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在线评论中图片的数量日益增加。相比文字评论,二者对消费者影响作用大小尚存分歧。文章采用实验法探讨图片和文字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差异,分析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以及图文评论的叠加效应。结果表明:(1)产品类型调节了图片和文字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作用。感官型产品图片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大于文字评论,而非感官型产品文字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大于图片评论。(2)图文联合并不总能实现叠加效应。仅在感官型产品购买情境中,图文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显著大于图片评论及文字评论;而非感官型产品图文评论与文字评论无显著影响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在线评论管理和营销者提供参考建议。
林爽吕兴洋宋慧林
在线信息搜索对旅游者感知形象及决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本文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利用实验、出声思维、访谈等多种方法,结合词频统计、同位素示踪等分析手段解析了在线信息搜索对于旅游者感知形象演化及目的地选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潜在旅游者持有的目的地原生形象具有集中性。随着外部信息搜索的进行,来自DMO控制型信息源的信息加强了这种印象并形成引致形象的热门词部分,依此旅游者对意识域中众多可选目的地进行筛选并形成考虑域。这一过程构成"广泛信息搜索路径"。而对非DMO控制型信息源的信息摄取则使引致形象演化出长尾,这些形象的细节性信息促使旅游者做出具体决策,此即为"精细信息搜索路径"。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决策过程即是在不断重复这两条路径,直至做出最终选择。
吕兴洋刘丽娟林爽
关键词:长尾
西南地区会展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2年
为促进西南地区会展业的发展,探索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良性模式,本文在调查西南地区高校开设会展专业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会展教育经验。分析西南地区高校会展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应准确把握会展业对人才要求,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会展职业观念,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行业需求构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林爽易丽蓉刘祥艳
关键词:会展人才
消费者权力、增权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本文论述了消费者权力的概念及构成,在消费者权力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信息是消费者增权的基础,消费者间的有效联合、低成本地获取信息与高效地交换信息是消费者增权的三个关键因素。文章进一步结合舒尔茨的渠道权力对角线转移理论,指出消费者增权的最大影响是促使供应链权力进一步向下转移,分析得出供应链权力最终的归属并不是消费者,而是属于供应链末端最靠近消费者的企业或组织。
吕兴洋徐虹林爽
关键词:供应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