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桥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篇直流
  • 4篇直流系统
  • 4篇功率
  • 3篇振荡
  • 3篇直流附加控制
  • 3篇直流功率
  • 3篇直流输电
  • 3篇输电
  • 3篇阻尼控制
  • 3篇附加控制
  • 2篇低频振荡
  • 2篇短路
  • 2篇短路比
  • 2篇多馈入直流系...
  • 2篇阻尼控制器
  • 2篇协调控制
  • 2篇落点
  • 2篇敏感点
  • 2篇紧急直流功率...
  • 2篇高压直流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南方电网

作者

  • 11篇李兴源
  • 11篇林桥
  • 4篇赵睿
  • 3篇李宽
  • 3篇王曦
  • 2篇张英敏
  • 2篇陈实
  • 2篇胡楠
  • 1篇肖俊
  • 1篇刘天琪
  • 1篇李保宏
  • 1篇王渝红
  • 1篇国建宝
  • 1篇易俊
  • 1篇王安斯

传媒

  • 2篇电测与仪表
  • 2篇华东电力
  • 2篇电网技术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电气应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CSC的相不平衡混合串补模式原理及其抑制SSR的SSDC参数设计
2014年
基于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相不平衡理论研究了利用混合串联电容补偿结构进行次同步谐振(SSR)的抑制,详细分析了相不平衡抑制SSR的原理。这种结构是在三相中的两相采用固定电容进行补偿,在第三相用固定电容和TCSC串联补偿。其本质旨在减少电气和机械间的能量交换,并用测试信号法与固定串补模式的电气阻尼特性进行了对比验证,证明了其具有抑制SSR的能力,但由于提供阻尼不足系统仍会发生SSR。对此基于极点配置设计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最后在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上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结构和设计的控制器能很好的抑制SSR。此外,因其所需设备是传统的1/3,能减少经济投入。
林桥李兴源
关键词:次同步谐振可控串联电容补偿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基于控制敏感因子的PSS和直流附加控制的协调阻尼控制被引量:6
2014年
面对低频振荡阻尼控制器和输入信号多样化的复杂局面,如何优化协调阻尼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和安装地点值得研究。为此,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控制敏感因子指标用以指示阻尼控制器最优安装位置和输入信号;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控制敏感点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与直流附加阻尼控制的协调优化策略,给出了不依赖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实用化计算步骤。通过川渝电网多种运行方式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控制敏感因子能够正确指示阻尼控制器的最优安装位置和输入信号,PSS与直流附加阻尼控制通过相互协调可以全面抑制低频振荡,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陈实李兴源赵睿林桥罗晓伊
关键词:低频振荡PSS直流附加控制协调控制
多直流附加阻尼控制的控制敏感点挖掘被引量:3
2014年
直流附加控制是HVDC系统抑制低频振荡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多直流HVDC系统中不同的直流点加装附加控制所取得的效果和花费的代价不同。提出以达到相同阻尼效果时所需直流调制输出量最小(或单位调制量下阻尼最大)为目标来选择加装附加控制的直流点。基于线性系统理论推导了控制敏感因子指标。计算各发电机对某振荡模式的参与因子,取参与因子较大的机组的功角和惯性时间常数进行处理得到综合功角。通过矩阵束辨识方法确定某直流线路对综合功角主振模式的控制敏感因子。对得到的多直流系统中不同直流的控制敏感因子排序形成最优控制策略表。控制敏感因子愈高的直流线路愈宜作为附加直流控制的安装点。最后对某多直流HVDC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了所得最优控制策略表的准确性。
林桥李兴源王曦赵睿
关键词:直流输电低频振荡直流附加控制
基于扩展等面积法分析直流降功率速率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2016年
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较高的输电可靠性,但当逆变侧交流电网高电压等级交流场退出检修时,可选择不闭锁直流输电,继续通过低电压等级交流场向外输送电力。这就有可能造成逆变侧交流场出现过负荷情况,同时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文中提出通过直流降功率来避免逆变侧交流电网过负荷,且基于扩展等面积法从机理上分析了在故障情况下选取适当的直流降功率速率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国建宝李兴源李宽林桥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扩展等面积法系统稳定性
多落点HVDC附加阻尼控制的最优控制点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四川电网是典型直流多落点系统,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直流线路来阻尼区域间振荡需要研究。在对系统线性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可以衡量直流阻尼控制器安装地点优劣的指标——控制敏感因子。该指标综合考虑了直流阻尼控制器对目标振荡模式的阻尼效果和对其余振荡模式的影响,其值越大表明控制点对区域间振荡模式可控性越好,且对其余振荡模式的影响越小。进一步给出了控制敏感因子的实用化计算步骤。通过对四川实际电网多种运行方式下的BPA数据模型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正确性,为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器最优安装地点的选择提供了实用化计算指标和一定程度的理论解释。
陈实李兴源赵睿林桥罗晓伊
关键词:直流附加控制
整流站与逆变站临近的多直流落点系统的短路比研究
2014年
多馈入短路比是研究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往的研究大多仅考虑送端或仅考虑受端,对于整流站与逆变站临近的多直流系统,传统的多馈入短路比已无法正确描述其运行特性。本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整流站与逆变站临近的多直流落点系统短路比以及电气距离对它的影响,给出了整流站与逆变站临近的多直流落点系统短路比的变化规律。基于CIGRE模型建立了两条整流站与逆变站临近的直流输电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林桥李兴源
关键词:电气距离
多馈入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传统最小电压降落法在判断换相失败时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换相失败判据。为了明确故障阻抗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分别通过2种方法即灵敏度分析法和节点阻抗矩阵法详细分析了故障阻抗与换相电压的数学关系。基于这2种换相电压分析方法,分别给出当地换相失败和同时换相失败时的临界故障和临界耦合阻抗的求解方法。仿真分析表明:改进的换相失败判据准确度很高;由2种换相电压分析方法所得到的换相电压表达式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最后,详细分析了交流故障、负荷特性以及系统参数对换相电压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普遍结论。
肖俊李兴源张英敏林桥
关键词:多馈入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判据交流故障影响因素
兴安直流系统的紧急直流功率回降参数研究
2015年
如果换流站出口的交流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被切除,导致交流系统因甩负荷进而引起最后断路器跳闸,系统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系统将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直流紧急闭锁(Emergency Switch Off,ESOF)等,这对已损失多条交流线路的负荷区域的供电将产生更大的影响,为最大化满足负荷的需求,文章考虑当宝安换流站出口的500k V线路退出时,修改最后线路保护使其不发ESOF,利用4台自耦变电所带的220k V线路继续安全稳定供电,为维持系统稳定和避免自耦变过载,让兴安直流适量进行降功率运行。整体分析了兴安直流回降时的几个关键参数(回降数量、时间、速度)以及无功补偿切除量对自耦变的过载影响,经多次试验得出了最佳控制策略,为实际运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对系统运行有一定指导意义。
林桥李兴源李宽胡楠
基于改进矩阵束算法的多馈入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布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矩阵束算法的多馈入直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布点方法,其特点是通过改进矩阵束算法辨识功角振荡数据来计算对主导振荡模式的直流控制敏感因子以确定对主导振荡模式的最佳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器安装地点。该方法不仅...
李兴源赵睿李保宏林桥刘天琪王渝红张英敏易俊王安斯
文献传递
基于直流综合支援因子的多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衡量交直流耦合程度时,在考虑扩展延伸后的交直流相互作用因子的基础上还综合考虑了潮流转移因子的影响,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新定义了指标——直流综合支援因子,然后将其映射为支援策略的优劣排序。以某电网不同断面发生故障为例,通过计算各条直流所对应的直流综合支援因子得出支援策略。介绍了仿真计算验证结果。
林桥李兴源王曦
关键词:紧急直流功率支援短路比潮流转移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