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冬
- 作品数:175 被引量:68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新常态下的政治生活
- 2014年
- “新常态”在今年5月出现,就流行起来,用来说明要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客观发展的规律和新要求.“新常态”是一种认识论,包含着对待中国发展阶段所持的态度、立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社会政治领域.
- 杨雪冬
- 关键词:政治生活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认识论
- 为什么政策容易出现“翻烧饼”被引量:1
- 2016年
- 笔者所在的机构过去十多年一直跟踪和研究地方治理改革。欣慰地看到许多地方官员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令人忧虑值得深思的现象,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以“改革”、“创新”之名,政策措施反复、推倒重来的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翻烧饼”。
- 杨雪冬
- 关键词:锐意改革地方官员
- 协商民主的前途及挑战被引量:7
- 2013年
- 协商民主的前途,取决于其是否能在满足公民参与需求、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否有助于摆脱选举民主面临的困境,提高现代民主政治的运行绩效。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打破权力垄断,
- 杨雪冬
- 关键词:协商民主现代民主政治社会公平正义公民参与选举民主运行绩效
- 地方政府为什么创新动力不足被引量:6
- 2015年
-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许多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改革创新步伐在放慢,甚至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等懒政怠政现象。
- 杨雪冬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动力
- 底线思维的利弊之辩
- 2017年
- 底线思维已成为一个流行词,常见于各种讲话文件、要求批示之中。底线思维通常意味着,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这里的底线可以被理解为最坏的情况、最基本的原则、最后的选择等,如果跌破底线,就会发生质变,导致不可逆转的局面。因此,底线思维不仅要预判最坏局面,还要找到守住底线的有效措施。
- 杨雪冬
- 关键词:思维实事求是流行词
- 政治文明、现代国家与宪政建设被引量:15
- 2007年
- 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密切相关。文明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内在属性;现代宪政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制度性保障。现代宪政建设不仅是制订宪法,更是实践宪法。各国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际上也是宪法实践程度的差别。因此,宪政文明建设除了要考虑到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原则外,还要照顾到各国的国情。就中国来说,宪政文明建设包括国家宪政化、政党宪政化以及社会宪政化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 杨雪冬
- 关键词:公共权力政治文明宪法宪政建设
- 论高职学生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被引量:3
- 2014年
-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呈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员工的要求。
- 杨雪冬吴志鹏王辉
- 关键词:高职学生
- 走向公共参与取向的乡镇治理被引量:5
- 2009年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从乡镇开始的。在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政社合一”受到批判。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设立乡镇一级政府,随后开始了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的工作,乡镇成为了中国政权体系的最基层。这些年来,乡镇政权一直发挥着三个基本功能:汲取社会资源,控制基层社会;将国家提供的公共品传递给公民;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权运行提供渠道,并充当参与活动的平台。处于国家与社会的交界面上的乡镇政权无法自主地发挥这三个基本功能。国家整体任务的调整、社会力量的壮大以及社会问题的变化,
- 杨雪冬
- 关键词:公共参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体制改革乡镇政府乡镇政权公民参与
- 风险的制度化与制度的风险——以彩票业为例被引量:1
- 2006年
- 从风险与制度的关系角度,分析了彩票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彩票是国家对社会投机行为进行有序管理的制度形式,实现了国家对风险的制度化利用,达到了通过赋予娱乐行为合法性,筹集社会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目的。彩票业的兴起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产生的问题反映了市场经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也说明了任何制度建设都蕴藏着潜在风险。要解决彩票发行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必须从完善和强化监管机制入手,引导和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合法的娱乐活动。
- 杨雪冬
- 关键词:彩票
- 空间、城镇化与治理变革被引量:39
- 2013年
- 空间是治理的基础和对象,城镇化则是改变空间的重大力量。目前关于治理的讨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空间的基础性和约束性。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速度空前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的生存交往空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城市空间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维价值判断的过程。这将对长期形成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等产生根本性影响,也将对既有的治理模式提出重大挑战。因此,必须从理解空间的重构入手,来讨论治理的变革及其走向,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空间、人与治理的协调。
- 陈晓彤杨雪冬
- 关键词: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