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锐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功能试...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循环内皮祖细...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抑制剂
  • 1篇抑制性
  • 1篇制剂
  • 1篇术前
  • 1篇他汀
  • 1篇气体信号

机构

  • 3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宁波卫生职业...

作者

  • 3篇杨锐
  • 2篇叶红华
  • 2篇胡烨文
  • 2篇王世奇
  • 2篇陈晓敏
  • 1篇丰明俊
  • 1篇费晓红
  • 1篇王胜煌
  • 1篇崔翰斌
  • 1篇潘伟民
  • 1篇贺甫威
  • 1篇楼燕如
  • 1篇杜为平
  • 1篇林少沂
  • 1篇王勇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再负荷对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对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他汀治疗并择期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2 h 80 mg阿托伐他汀负荷及术前2 h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80 mg再负荷组)、连续7 d 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40 mg再负荷组)和无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无再负荷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所有患者PCI术前1 h、术后1 h、6 h及24 h外周血中标记为CD45-/CD133+/CD34+、CD45-/CD34+/KDR+和CD45-/CD144+/KDR+的EPCs数量;术前即刻及术后24 h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TnI)水平。结果:(1)80 mg再负荷组患者PCI术前与术后1 h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33+/CD34+和CD45-/CD34+/KDR+的EPCs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PCI术前与术后6 h外周血标记为上述两种指标的EPCs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44+/KDR+的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无再负荷组及40 mg再负荷组患者外周血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2)PCI术后24 h无再负荷组sICAM-1及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CI术后24 h 80 mg再负荷组和40 mg再负荷组sICAM-1和CRP的升高幅度有减少趋势。(3)与无再负荷组相比,80 mg再负荷组PCI术后24 h血清TnI升高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方式影响围术期外周血EPCs数量。术前大剂量他汀短时间再负荷治疗提高围术期外周血中早期EPCs的数量。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减少围术期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
贺甫威叶红华费晓红楼燕如王世奇杨锐胡烨文陈晓敏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VerifyNow-P2Y12系统评估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性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临床评估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性,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99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规律服用氯吡格雷1周以上的冠心病患者,通过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状况,并分别以血小板基线活性、P2Y12反应单位(PRU,代表血小板残余活性)及血小板抑制率来表示。详细记录所有入选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剂量和疗程、合并用药情况以及临床基线特征等。本研究以PRU~〈240为标准,将氯吡格雷服用后血小板反应性分为正常反应及低反应(即氯吡格雷抵抗),后者进一步根据基线活性及抑制率水平分为I型(即基线相关型,假性抵抗)、Ⅱ型(抑制率相关型,真性抵抗)和Ⅲ型(复合型)3种亚型。结果99例受检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48例(48.5%),其中Ⅰ、Ⅱ和Ⅲ型抵抗分别为9例(9.1%)、27例(27.3%)和12例(12.1%);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血小板基线活性较高(P〈0.01),同时PRU增高的人群比例较高(P〈0.01),女性为Ⅰ型抵抗的预测因素(OR=6.500,95%CI2.295~18.407,P〈0.01);而体质指数(BMI)〉24kg/m2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提示为Ⅱ型抵抗的预测因素(OR=3.207,95%CI1.375~7.485,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合用泮托拉唑等因素与基线活性及血小板抑制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erfyNow—P2Y12系统检测提示,氯吡格雷Ⅰ型抵抗因血小板基线活性过高所致,女性为高基线活性的独立预测因素;Ⅱ型抵抗因血小板抑制率过低所致,与氯吡格雷药理作用减弱有关,超重为其影响因素;Ⅲ型抵抗同时存在高基线及低抑制率的特征;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及合用质
林少沂崔翰斌陈晓敏王胜煌周宏林杜为平叶红华潘伟民杨锐丰明俊胡烨文王勇王世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小板功能试验
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 2S含量,并与造影正常者34例对照,分析H 2S含量在冠心病组不同临床亚型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间的差异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 2S水平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H 2S含量逐渐降低,双支及多支病变组H 2S含量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H 2S含量在吸烟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中均显著低于非吸烟组、非高血压组、非糖尿病组(P<0.05),且与年龄及血糖呈负相关(r=-0.40、-0.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血浆H 2S浓度与冠心病独立相关(OR=0.18,P<0.05)。结论血浆H 2S含量降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性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低水平H 2S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孔红杨锐
关键词:冠心病硫化氢气体信号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