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连甲

作品数:250 被引量:1,004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6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85篇蛋白
  • 81篇细胞
  • 65篇骨形成
  • 60篇骨形成蛋白
  • 49篇免疫
  • 46篇肿瘤
  • 35篇基因
  • 29篇组织化学
  • 26篇肉瘤
  • 25篇免疫组织
  • 25篇免疫组织化学
  • 24篇骨肉瘤
  • 21篇颌骨
  • 19篇免疫组化
  • 19篇BMP
  • 18篇上皮
  • 17篇粘膜
  • 16篇口腔
  • 14篇愈合
  • 9篇定量学

机构

  • 221篇第四军医大学
  • 2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1篇香港大学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5篇兰州医学院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第四军医...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机械学院

作者

  • 250篇杨连甲
  • 87篇金岩
  • 45篇董绍忠
  • 34篇高玉好
  • 24篇司晓辉
  • 21篇陈希哲
  • 18篇文艳华
  • 16篇范清宇
  • 14篇裘秀春
  • 13篇孙庆妹
  • 13篇吴织芬
  • 12篇刘宝林
  • 12篇周勇
  • 10篇付崇建
  • 10篇张立藩
  • 10篇王志良
  • 9篇张殿忠
  • 9篇曹新生
  • 8篇张凤秋
  • 8篇田卫东

传媒

  • 58篇实用口腔医学...
  • 17篇华西口腔医学...
  • 15篇牙体牙髓牙周...
  • 1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篇现代口腔医学...
  • 13篇中华口腔医学...
  • 8篇口腔颌面外科...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口腔医学
  • 6篇国外医学(口...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细胞与分子免...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口腔医学纵横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14篇2004
  • 14篇2003
  • 20篇2002
  • 21篇2001
  • 20篇2000
  • 18篇1999
  • 4篇1998
  • 10篇1997
  • 13篇1996
  • 9篇1995
  • 12篇1994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TGFβ1mRNA的表达与凋亡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成蛋白 2 (BMP2 )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 RNA的表达与凋亡发生的相关性及意义 .方法 建立颌骨骨折模型 ,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 BMP2和 TGFβ1m RNA的表达 ,同时采用 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骨折愈合早期 (5~ 11d)的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内有 BMP2 m RNA表达 ,而 TGFβ1m RNA主要在骨折愈合后期 (11~ 14d)的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内表达 ;2细胞凋亡在骨折愈合的 5 d和 11d最多 ,以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为主 ;3BMP2 m RNA的表达与凋亡具有正相关 (r=0 .887,P<0 .0 1) ,TGFβ1m RNA的表达与凋亡无相关性 (r=0 .5 1,P>0 .0 5 ) .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伴随凋亡的发生 ,以控制细胞的数量和清除无用的细胞 。
司晓辉金岩杨连甲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骨折愈合
大鼠骨髓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特征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细胞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 :应用Percoll细胞分离介质 (密度1.0 4~ 1.0 6g/ml) ,将SD大鼠长骨骨髓经非连续梯度离心后收集位于中层的细胞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以透射电镜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圆型单层融合贴壁生长 ,平均直径 15 μm ,单个核并位于中央 ,群体倍增时间约为 3 7h ;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具有特征性的W -P小体。结论 :采用非连续梯度离心沉降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骨髓内皮细胞 ,该细胞具有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的特征。
陈希哲杨连甲张庆诗付崇建
关键词:骨髓细胞培养内皮细胞
雪旺细胞分化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意义
目的: 检测腺样囊性癌中是否存在雪旺细胞分化,雪旺细胞分化是否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有关,腺样囊性癌中哪种细胞成分发生了雪旺细胞分化。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
孙沫逸陈伟罗小龙李建虎张圃杨耀武杨连甲董绍忠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肌上皮细胞免疫荧光双标记
文献传递
猴牙干髓术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1990年
干髓术是一个古老的治疗牙髓病的方法,近年来对此法虽已提出异议,但究竟干髓术能否作为常规牙髓治疗方法之一,尚有待从不同侧面来观察干髓术的得失,方可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本文报道用猴牙进行干髓术实验研究,以两种不同干髓剂对比,观察术后尖周组织的变化。
史俊南赵皿肖明振杨连甲赫丹
关键词:干髓术病理学
稳定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成纤维细胞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探讨BMP对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为BMP基因疗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构建了含有人BMP2开放阅读框(1.2kb)的真核表达载体PBK-B2,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其导入NIH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BMP2基因的稳定转染及表达情况.结果:转染细胞内有BMP2mRNA的转录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人BMP2基因在NIH3T3细胞中得到稳定有效的表达.
司晓辉杨连甲金岩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基因表达成纤维细胞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观察
1996年
总结12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Fontana染色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12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中,有4例为无色素型黑色素瘤,其中2例为Fontana染色阴性。12例均显示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结果提示:对Fontana染色阴性的病例,应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以进一步确诊。
董绍忠高玉好杨连甲
关键词:口腔粘膜肿瘤黑色素瘤免疫组化
不同G值失重对抗措施对大鼠承重骨对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G值人工重力对抗措施对尾部悬吊大鼠承重骨的影响。[方法]采用3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C)、悬吊组(suspension,S)和水平位站立组(G1)、1.5 G对抗...
曹新生杨连甲吴兴裕吴燕红张乐宁张立藩
文献传递
模拟失重对大鼠承重骨骨髓基质细胞数量及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英文)
2007年
背景:骨组织在特殊物理环境如失重环境下,代谢活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和骨形成的核心部分,其对重力环境的变化敏感。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对大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数量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揭示骨丢失的机制。设计:随机配对,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和口腔医学院病理科。材料:选用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实验开始当日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悬吊组,每组10只。碱性磷酸酶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1999-11/2000-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完成。将SD大鼠随机配对分为鼠尾悬吊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悬吊组大鼠做尾部悬吊28d,大鼠始终保持30°头低位及后肢自由悬垂不负重状态。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期满,取股骨,将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细胞计数法和噻唑蓝法绘制原代和传代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体外矿化小结形成量的检测。结果:①碱性磷酸酶活性:原代和传代培养悬吊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钙化小结形成数:悬吊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细胞生长:原代和传代股骨间充质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悬吊组和对照组细胞倍增时间相近。④股骨骨髓基质细胞数:原代细胞培养系中,悬吊组比对照组约少50%(P<0.05)。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数明显减少,后肢承重骨成骨细胞数减少,体外成骨能力降低。
付崇建郁冰冰杨连甲曹新生张立藩
关键词:失重模拟骨髓基质细胞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暴露治疗股骨头骨质疏松的机制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34只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Ⅰ)、模型组(Ⅱ)、磁场组(Ⅲ),I组用正常饲料,II、III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饲养8周后,Ⅱ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3周,Ⅲ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置于磁场环境中,暴磁时间为10h/d,所采用激励磁场的强度为4×10-4T、频率为15Hz,饲养3周。结果8周时,II组与I组比较,股骨头骨密度降低,股骨头的骨小梁、股骨头骺板、骺板向骨细胞转化区域的软骨细胞及骨髓腔内的脂肪细胞均有明显病理性改变。11周时,Ⅲ组与Ⅱ组比较,以上各指标有明显差别,而与Ⅰ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单纯脂肪代谢紊乱可以引起股骨头的骨质疏松,股骨头骺板变得不连续、成骨活性降低、骨髓腔脂肪细胞肥大。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改善股骨头的骨密度,改善股骨头骨髓腔的脂肪细胞肥大,增加了股骨头骺板的成骨活性,改善了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质,对股骨头骨质疏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张鹏罗二平马保安申广浩杨连甲文艳华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密度
微波技术在牙齿和骨组织标本制备中的应用
1993年
牙齿和骨组织的标本处理技术是口腔病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牙齿和骨组织(尤其是牙齿)的高度矿化,必须先经过脱钙处理。以往用常规方法处理牙齿和骨组织制片时间较长(5-10d),这不仅拖延了病理诊断报告时间,且标本经酸处理时间长而导致核着色不鲜艳,胞浆红染。
孙庆妹金岩常青杨连甲
关键词:微波骨组织标本制备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