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英珍

作品数:248 被引量:1,782H指数:2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9篇心肌
  • 144篇病毒
  • 108篇心肌炎
  • 108篇肌炎
  • 94篇毒性
  • 94篇病毒性
  • 85篇病毒性心肌炎
  • 69篇细胞
  • 56篇心肌病
  • 56篇肌病
  • 48篇型心
  • 46篇柯萨奇
  • 46篇扩张型
  • 46篇扩张型心肌
  • 46篇扩张型心肌病
  • 38篇小鼠
  • 25篇柯萨奇病毒
  • 24篇小鼠心
  • 23篇心肌细胞
  • 22篇心脏

机构

  • 126篇复旦大学
  • 84篇上海医科大学...
  • 43篇上海市心血管...
  • 26篇上海医科大学
  • 23篇南华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上...
  • 9篇卫生部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田纳西州立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作者

  • 243篇杨英珍
  • 87篇陈灏珠
  • 84篇陈瑞珍
  • 46篇郭棋
  • 34篇葛均波
  • 30篇李双杰
  • 25篇虞勇
  • 15篇王齐兵
  • 15篇熊丁丁
  • 14篇张召才
  • 14篇宿燕岗
  • 14篇杨学义
  • 13篇张新刚
  • 13篇于小华
  • 12篇彭天庆
  • 11篇金佩英
  • 11篇邹云增
  • 10篇顾全保
  • 10篇王时俊
  • 10篇舒先红

传媒

  • 20篇中华心血管病...
  • 18篇上海医科大学...
  • 14篇复旦学报(医...
  • 1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1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中国临床医学
  • 7篇上海医学
  • 6篇中国分子心脏...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中国心血管杂...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家庭医学(上...
  • 4篇国外医学(心...
  • 4篇新药与临床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12篇2005
  • 22篇2004
  • 10篇2003
  • 19篇2002
  • 16篇2001
  • 10篇2000
  • 18篇1999
  • 20篇1998
  • 18篇1997
  • 10篇1996
  • 15篇1995
  • 11篇1994
  • 6篇1993
  • 3篇1992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嗜铬粒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嗜铬粒蛋白A(CgA)广泛分布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因其半衰期长而成为评估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的强有力指标。在扩张型心肌病中,交感神经兴奋性长期增强对于疾病进程具有激活作用,促进心肌细胞死亡,凋亡和刺激心肌间质胶原的增...
谢烨卿陈瑞珍虞勇郭棋杨兆华邹云增杨英珍
文献传递
低氧和复氧致心肌电生理的改变及高钾液的影响
1996年
分别用细胞内微电极和Langendorff心脏灌流技术在低氧复氧豚鼠心肌条和离体大鼠心脏上观察到:缺血多由折返机制产生以室性早搏(发生率为5/8)为主的心率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有触发机制参与,主要形成室颤(发生率为7/8)。高钾(13mM/L)有类似低氧条件所致的电生理改变,且通过减少复氧早期钙离子内流而抑制后除极所致触发活动,并可阻断低氧心肌的折返通路而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
钱佑文杨学义姚瑞明杨英珍陈灏珠
关键词:再灌注心律失常电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4
1996年
本研究观察了黄芪、牛磺酸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将急性VMC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30例,给予黄芪、牛磺酸、辅酶Q10及一般抗心律失常药;一般治疗组(对照组)18例,给予极化液、辅酶Q10及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结果:中西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外周血肠道病毒核糖核酸转阴及控制过早搏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抗病毒、保护心肌细胞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有效措施。
顾薇杨英珍何梅先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毒性心脏病病毒持续感染的新见解
1994年
病毒性心脏病病毒持续感染的新见解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杨英珍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VM)的病毒持续感染导致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DCM)有不同看法,这涉及VM与DCM的关系,而这一问题的阐明对今后病毒性心脏病(VHD)的防治...
杨英珍
关键词:病毒基因急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
牛磺酸对实验性小鼠Coxsackie 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用Coxsackie B3病毒(CV 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病毒心肌炎(VMC)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对此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牛磺酸能减少感染病毒后小鼠的死亡只数,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害,减少感染CVB3后ECG的异常变化,加快血清及心肌CVB3RNA转阴,感染CVB3后血清牛磺酸浓度明显增加.本实验结果显示,牛磺酸对实验性VMC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宿燕岗熊丁丁杨英珍李延文陈灏珠
关键词:牛磺酸小鼠COXSACKIE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保护
RNA-RNA原位杂交检测和定量分析心肌中肠道病毒RNA
1994年
RNA-RNA原位杂交检测和定量分析心肌中肠道病毒RNA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彭天庆,杨英珍本研究以同位素S标记肠道病毒特异的柯萨奇B-3病毒(CVB3)的负股RNA为探针作原位杂交对多种心肌石蜡切片进行肠道病毒RNA检测,同时结合...
彭天庆杨英珍
关键词:肠道病毒原位杂交检测急性心肌炎石蜡切片
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心肌活检石腊包埋标本中巨细胞病毒基因被引量:1
1994年
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心肌活检石腊包埋标本中巨细胞病毒基因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德国马尔堡菲力普力普斯大学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李武,M.Crombach,U.Schonian,杨英珍,B.Maisch用原位杂交(I...
李武杨英珍
关键词:心肌活检病毒性心肌炎巨细胞病毒原位杂交心肌肌凝蛋白
醛固酮诱导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PCPE-1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是否影响柯萨奇病毒B_3(CVB_3)所致小鼠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组织中PCPE-1(Procollagen C-Proteinase Enhancer 1)的表达。方法以CVB_3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建立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n=30);小鼠感染CVB_3 24 h后以螺内酯(7.5 mg/kg/day)灌胃作为螺内酯干预(Spi)组(n=20);同期腹腔无菌注射等容积不含病毒的EMEM液设立为正常对照(Con)组(n=10)。运用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特异染色和偏光显微镜显像,并辅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积分(CVF)和Ⅰ型胶原的含量。应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PCPE-1 mRNA的表达。结果DCM小鼠CVF和Ⅰ型胶原明显增多(P<0.001),而这种增高的趋势在螺内酯干预组被明显遏制(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M小鼠心肌组织中PCPE-1及ColⅠmRNA同时异常增加(P<0.001),螺内酯干预后PCPE-1及ColⅠ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醛固酮可刺激病毒感染导致的DCM小鼠纤维化心肌组织中PCPE-1 mR- NA的表达增高,PCPE-1将可能作为临床心肌纤维化药物干预潜在的作用靶点。
申锷陈瑞珍杨英珍郭棋虞勇邹云增陈灏珠
关键词:病毒扩张型心肌病纤维化胶原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正>病因与发病机制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已确认一些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病毒感染、免疫机制以及遗传因素等。其中以肠道病毒感染(尤其是...
杨英珍王齐兵
文献传递
原位杂交法检测颗粒酶B在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初步探讨颗粒酶B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4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柯萨奇B3病毒(CVB3)及病毒稀释液腹腔接种,第7天处死,取其心脏,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小鼠心肌浸润细胞中颗粒酶B的表达。四星图像分析系统对杂交阳性信号面积与病变面积行半定量分析,并对两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小鼠20只中16只检测到颗粒酶BmRNA的阳性信号,阳性率80%,对照组阴性。杂交阳性信号面积与病变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88,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浸润细胞中检测到颗粒酶B的表达。提示颗粒酶B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田静杨英珍封启明鲍伟胜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颗粒酶B原位杂交小鼠CVB3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