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欧欧
- 作品数:37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CCL18、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8(CCLl8)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外科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90例,癌旁组织标本30例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Ll8和MVD在3类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CCL18在乳腺癌组织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和良性组织组(P=0.000).并且乳腺癌的分期越晚CCLl8在乳腺癌组织组表达水平越高(P=0.000),乳腺癌组织组MVD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00),且表达水平在Ⅲ期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0)。结论CCL18和MVD均可作为乳腺癌标志物之一,两者表达水平对于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 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何俊玲苏昆仑杨欧欧罗华刘殿雷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预后
- 依西美坦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模型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依西美坦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模型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影响。方法选取SPF级BALB/c雌性小鼠,向小鼠右腋皮下注射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悬液0.5 m L,肿瘤结节≥2 mm×2 mm为造模成功。按照体重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成3组(均灌胃给药):内分泌组(8只,依西美坦片25 mg)、化疗组(8只,TP方案:紫杉醇135 mg·m-2+顺铂20 mg·m-2)、联合组(9只,依西美坦片25 mg+TP方案),正常组6只;均给药3周。3周后处死小鼠,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小鼠右腋皮下组织MMP-9及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小鼠MMP-9蛋白的相对含量:与正常组的0.01±0.00比较,内分泌组、化疗组与联合组分别为0.75±0.37,0.71±0.25,0.3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联合组相比,内分泌组和化疗组小鼠MMP-9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鼠E-cadherin蛋白的相对含量:与正常组的0.64±0.28比较,内分泌组、化疗组与联合组分别为0.17±0.08,0.20±0.17,0.44±0.28,内分泌组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联合组相比,内分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MMP-9 mRNA的相对含量:与正常组的0.48±0.04比较,内分泌组、化疗组与联合组分别为10.80±0.04,10.54±0.13,3.4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联合组相比,内分泌组和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鼠E-cadherin mRNA的相对含量:与正常组的13.36±0.06比较,内分泌组、化疗组与联合组分别为5.13±0.04,5.25±0.02,11.36±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联合组相比,内分泌组和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MP-9和E-cadherin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依西美坦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MMP-9和E-cadherin水平。
- 杨欧欧罗华徐海滨
- 关键词: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发生于乳腺大、中、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导管内膜增生突入导管内呈乳头状。72%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浆液性、血性或混合性),另一临床表现是乳腺肿块。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
- 何俊玲汤丽珠徐海滨苏昆仑胡祖健杨欧欧崔凤
- 文献传递
- 自动乳房全容积扫查系统对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研究
- 苏昆仑徐海滨杨欧欧罗华张正贤刘玲琳潘农任兴昌胡祖健杨慧芬何俊玲
- 近20年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经上升到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前列。因此准确判断预后并采取合理治疗成为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现代乳腺癌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这一系列的治疗及...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疾病诊断
-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与开放切除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比较
- 何俊玲罗华杨慧芬胡祖健苏昆仑杨欧欧刘玲琳蓝天徐海滨
- 从CXCL12/CXCR4生物学轴探讨乳移平配伍引经药抗乳腺癌肺转移机理体外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移平"配伍肺经引经药"桔梗"对人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HM的增殖、趋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乳移平组、乳移平配伍桔梗组、乳移平配伍川牛膝组、阿霉素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含药血清的制备,MTT法测不同组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测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测细胞CXCL12、CXCR4、PI3K的表达。结果: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可进一步抑制MDA-MB-231HM的增殖能力(P<0.01)和趋化活性(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能进一步下调MDA-MB-231HM细胞株CXCL12、CXCR4基因(P<0.05)。结论:乳移平配伍桔梗通过进一步下调CXCL12/CXCR4生物学轴及其介导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进一步的抑制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株增殖能力和趋化活性的作用。
- 刘玲琳徐海滨胡祖健何俊玲苏昆仑杨欧欧罗华杨慧芬刘胜孙霃平
-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
- 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重建随访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腺切除即刻假体重建手术肿瘤学安全性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5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NSM)即刻乳房假体重建术(IBR)。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前2年随访1次/3个月,2年后随访1次/0.5~1年,随访时间3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2例(3.9%)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乳头乳晕部位复发病例。3例(5.9%)发生完全或部分乳头坏死,1例(2%)出现局部皮肤坏死(3cm×2cm)假体暴露经换药3个月后再次手术取出假体,12例(23.5%)切口延期愈合经换药1~2个月切口愈合,7例(13.7%)皮下及假体周围积液,2例(3.9%)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好转。未发生包囊挛缩和假体破裂,乳腺外观主观评价优良率达86.3%。结论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重建在肿瘤学上是安全的,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不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的优点。
- 徐海滨杨欧欧胡祖健苏昆仑何俊玲罗华
- 关键词:乳腺癌
- 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肿瘤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NPBC)和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PBC)的临床及分子特点,辨别它们之间的肿瘤生物学差异。[方法]收集并比较77例NPBC和116例PBC病例的个人资料和免疫组化特征。个人资料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淋巴结状态及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指标包括ER、PR、C-erbB-2、CK5/6、EGFR、E-cadherin、Ki-67和p53。[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NPBC组和PBC组患者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淋巴结侵犯以及ER、PR、CK5/6、EGFR和E-cadherin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CK5/6在两组间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肿块较小,分化良好,区域淋巴结转移少。并且与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相比,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具有CK5/6低表达的肿瘤生物学特点,即基底样亚型少见。
- 苏昆仑徐海滨胡祖健何俊玲杨欧欧罗华刘玲琳
-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化生物标志
- 黄芪联合川芎嗪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联合川芎嗪在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探索最佳的辅助用药方案。方法:将80只雌性SD大鼠腹部的游离真皮脂肪瓣移植到胸部,成功建模。随后将大鼠分成4组(每组20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 g/mL);川芎嗪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4 mg/mL);黄芪+川芎嗪组,每天腹腔注射含有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1:1的混合液,持续4周。每组在术后即刻、1周、2周和4周取出移植物,测定各时间点真皮脂肪瓣的重量和厚度、氧化损伤程度,并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的表达。结果:所有给药组都能增加游离真皮脂肪瓣的重量和厚度(P<0.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真皮脂肪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所有给药组在第4周都显著增加了游离真皮脂肪瓣组织VEGF的表达,其中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显著增加了CD34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有助于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延缓真皮游离脂肪萎缩。在体积维持上,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效果最佳。
- 杨欧欧罗华陈慧杨慧芬詹晨妮徐海滨
- 关键词:川芎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34
- 二至丸合桂枝汤对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5-羟色胺及抑制素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二至丸合桂枝汤对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5-羟色胺(5-HT)及抑制素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64例。均采用他莫昔芬片,每次10 mg,每天2次。对照组加用谷维素片,每次40 mg,每天3次。观察组采用二至丸合桂枝汤加减内服,每天1剂,经期不停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绝经期症状采用改良Kupperman量表进行类更年期症状体征的分级量化评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后各评价1次。检测治疗前后5-HT和抑制素B水平。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Kupperman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8周、12周后Kupperma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5-HT和抑制素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和抑制素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至丸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和抑制素B水平有关。
- 杨慧芬罗华杨欧欧胡祖健何俊玲徐海滨
-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二至丸桂枝汤KUPPERMAN评分5-羟色胺抑制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