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林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3篇经络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源性
  • 2篇脂肪源间充质...
  • 2篇生物相容性材...
  • 2篇细胞活性
  • 2篇理化性能
  • 2篇结缔组织
  • 2篇解剖学
  • 2篇筋膜学
  • 2篇活性
  • 1篇弹性纤维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穴位

机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杨林林
  • 9篇原林
  • 7篇戴景兴
  • 4篇曲戎梅
  • 4篇余磊
  • 3篇王春雷
  • 3篇周志涛
  • 3篇王军
  • 3篇沈宝林
  • 3篇张学全
  • 2篇邱小忠
  • 2篇姚大卫
  • 2篇刘金伟
  • 2篇李晋
  • 2篇彭晨
  • 2篇姜雪梅
  • 1篇陈学英
  • 1篇周兵
  • 1篇赵冰雷
  • 1篇董玉科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针灸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经络穴位到支持与储备系统——基于数字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第十大功能系统假说(英文)被引量:20
2007年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网络支架可能构成针灸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发现,穴位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从生物种系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网状支架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称为筋膜学。该假说能全面(形态、功能)的解释针灸的基础理论问题。
王军董为人姚大卫王春雷赵冰雷沈宝林杨林林原林
关键词:结缔组织
机械牵拉刺激对非特异性筋膜结缔组织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背景。 细胞是人体的最基本功能单位;功能类似的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多个功能类似的器官组成特定功能的系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运动、感官、神经和内分泌。根据胚胎发育的三...
杨林林
关键词:细胞活性经络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生物学
文献传递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被引量:47
2007年
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解读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中医经络现代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对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王军王春雷沈宝林杨林林原林
关键词:经络研究经络实质筋膜中医现代化
髂总静脉汇合点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髂总静脉汇合点(CCIV)及其周围结构与腰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为腹腔镜前路腰椎间盘入路的选择提供血管解剖依据。方法:对36具成人防腐固定标本进行血管解剖观察与测量,并分析各测量值在性别、年龄间的差异。结果:CCIV的平均高度为(2.02±1.42)cm,其夹角为(77.08±20.98)°,其高度越大,夹角越小。左髂静脉较恒定的位于髂间三角左侧内面;左髂总静脉(LCIV)比右髂总静脉更斜行地汇入下腔静脉。各测量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IV变异较大,LCIV较恒定的位于髂间三角左侧内面。腹腔镜腰椎间盘手术时应注意两者的特点,并应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术前评估,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刘金伟丁自海周兵詹俊峰董玉科汪坤菊杨林林彭浩王明炎
关键词:血管解剖
拉伸应力对疏松结缔组织结构与细胞活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拉伸应力下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纤维和细胞形变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探索中医替代疗法治疗机制。方法:实验组于SD大鼠腹股沟中点施加捻转拉伸,设置对照组。14d后制作皮下组织铺片、鬼笔环肽及碘化丙啶双染后相差显微镜下获取纤维形变图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连续获取“细胞CT”图像、利用Mimics10.01进行细胞三维重建并通过BrdU掺入法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在拉伸应力下,实验组纤维密度增高、排列呈与受力方向平行改变;细胞形态变为“扁梭形”、排列与纤维受力方向一致,对照组纤维和细胞分布无序;拉伸刺激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拉伸应力下疏松结缔组织重构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可能是中医替代疗法的一种作用机制。
张学全杨林林戴景兴姜雪梅周志涛曲戎梅姚大卫原林
关键词: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细胞增值
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并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对比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经低温深冻、超声清洗、H2O2、酒精浸泡、冻干、辐照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和人源性骨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材料孔隙率、蛋白质含量、钙磷含量及弹性模量。2种材料的浸提液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细胞一般形态,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生命周期。皮下植入2种材料,在植入4、8、12、16周取材做病理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种材料均具有骨本身的天然网状三维支架系统。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高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蛋白含量低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弹性模量分别为无显著差异。材料浸提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周期见G1期、G2期细胞百分率接近。皮下植入试验表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逐步减轻,材料降解增加,新生软骨样结构逐渐增多。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在理化性能和材料毒性等方面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接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周志涛邱小忠沈智勇余磊李晋原林
关键词:骨支架材料理化性能组织相容性
筋膜学-以维持生物生存为基础研究人体结构的人体解剖学新分科方法
<正>以往的解剖学分科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以现代人体功能系统的构成研究人体的正常结构,分为九大功能系统,从功能的角度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以人体的某一局部或器官描述人体器官的配布、形态...
戴景兴吴金鹏王军王春雷沈宝林杨林林张学全原林
文献传递
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异种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经过适当处理既能保留骨诱导作用,并作为骨支架使其具有骨传导作用。检测猪源性骨支架材料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有无明显差异,为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取代人源性骨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3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实验室(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源性、猪源性骨支架材料(为课题组前期制备);脂肪源间充质细胞(前期培养)。②实验方法及评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提取人源性、猪源性骨支架材料浸提液,用此浸提液培养脂肪源间充质细胞,并用无浸提液的DMEM培养基做对照,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人源性、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皮下植入试验:于8只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脊柱左侧植入异种骨支架材料,右侧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分别于4,8,12,16周将植入材料连同周围组织取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及电镜观察。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在同一时间点,浸提液组、正常培养组细胞生长状况均良好,未见明显细胞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3组细胞G1、G2、S期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皮下植入实验结果:组织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4周两种植入材料周围均见结缔组织包绕,有大量巨噬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材料表面光滑,与结缔组织界限清楚;8周时炎症反应减轻,可见部分材料开始降解,材料表面稍显粗糙,有少量结缔组织长入材料内部;12周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材料降解明显、异位成骨趋势明显,材料表面更加粗糙,周围有大量结缔组织长入材料;16周均无炎症反应,两种材料大部分降解,并且猪源性骨支架材料降解更为迅速,均有新骨形成,材料表面粗糙程度较12周�
杨林林戴景兴崔甜甜朱书涛刘金伟邱小忠余磊原林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复合培养4和10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学全原林杨林林姜雪梅杨春余磊戴景兴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异种骨细胞培养
异种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比观察猪骨支架材料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3/12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和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试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低温深冻6个月的6只成年猪(雌雄各3只)和4具新鲜健康成人尸体(男女各2具,由广州市红十字会南方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点提供,家属知情同意)髂骨。实验方法:剔除软组织,刮除骨髓和骨膜,用锯骨机将松质骨切成5mm×5mm×40mm左右的骨条,超声清洗、H2O2和乙醇浸泡、甩干、冻干、辐照处理得到异种骨支架材料和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实验评估:①对2种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②对比2种材料孔隙率、蛋白质和钙磷含量及力学性能。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种材料均具有骨本身的骨小梁、小梁间隙及骨内管腔系统,具有天然网状结构。三维支架系统形态完整。其中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较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具有更多的三维孔隙,2种材料的孔隙大小接近,均在400μm左右。②材料蛋白质、钙磷含量及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异种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高于同种异体骨[(57.20±1.37)%,(53.21±1.63)%,P<0.005],但蛋白含量低于同种异体骨[(23.36±0.48)%,(26.50±0.23)%,P<0.005],钙、磷含量与同种异体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钙:(1.7×105),(1.8×105)μg/g;磷:(1.0×105),(1.0×105)μg/g],2种材料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在理化性能方面与人骨支架材料极相近,可为骨细胞的生成提供基本的保证。
戴景兴杨林林曲戎梅周志涛彭晨张育敏陈学英原林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骨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