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平

作品数:53 被引量:211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中毒
  • 28篇砷中毒
  • 20篇燃煤型
  • 18篇燃煤型砷中毒
  • 8篇血清
  • 8篇溃疡
  • 7篇中毒患者
  • 7篇砷中毒患者
  • 7篇肝损害
  • 7篇肝损伤
  • 7篇肝硬化
  • 6篇干细胞
  • 5篇代偿
  • 5篇失代偿
  • 5篇燃煤污染
  • 5篇燃煤污染型
  • 5篇患者血清
  • 4篇代偿期肝硬化
  • 4篇失代偿期
  • 4篇失代偿期肝硬...

机构

  • 20篇贵州省人民医...
  • 18篇贵阳医学院
  • 13篇解放军第44...
  • 10篇解放军44医...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44...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杨大平
  • 25篇黄晓欣
  • 23篇张爱华
  • 13篇董学新
  • 8篇何云
  • 8篇梁丽
  • 8篇黄国美
  • 7篇刘桂成
  • 7篇张玲玲
  • 7篇李军
  • 6篇张碧霞
  • 6篇罗鹏
  • 6篇洪峰
  • 4篇罗永忠
  • 4篇顾福嘉
  • 4篇杨光红
  • 4篇王建宾
  • 4篇任渝江
  • 4篇蒋宪瑶
  • 4篇谢政军

传媒

  • 7篇贵州医药
  • 6篇中国地方病学...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西南军医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药业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2006年贵...
  • 1篇贵州省环境诱...
  • 1篇贵州省中西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1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准剂量在燃煤砷暴露人群肝损害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燃煤砷暴露人群肝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筛选监测砷致肝损害的敏感生物学标志。方法以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18例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非砷污染区50例居民为对照组。以尿砷、发砷(Ag—DDC法测定)作为接触指标;总胆汁酸(TBA,酶循环法测定)、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rrs,化学比色法测定)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重氮试剂比色法测定)作为肝细胞损害效应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作为肝纤维化效应指标(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运用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各效应指标对应的尿砷和发砷的BMD及其95%可信区间下限值(BMDL),并根据BMD和BMDL大小判断各效应指标的敏感性。结果砷暴露组的砷接触指标尿砷(98.50mg/kgCr)、发砷(7.42mg/kg)和肝损害效应指标TBA、GSTs、γ-GT、HA、PC—Ⅲ、Ⅳ·c的几何均数(6.78μmol/L、22.05U/L、48.04U/L、85.19μg/L、89.76μg/L、86.85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砷(22.98mg/kgCr)、发砷(1.28mg/kg)和肝损害效应指标(4.63μmol/L、13.76U/L、36.45U/L、54.62μg/L、74.45μg/L、54.81μg/L,P〈0.01),尿砷、发砷与肝损害效应指标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或〈0.01)。尿砷的BMD和BMDL范围分别为49.53~101.96、39.02~70.15mg/kgCr,发砷的BMD和BMDL范围分别为3.04~5.02、2.36~3.25mg/kg。肝细胞损害指标的敏感顺序均为GSTs〉TBA〉γ-GT;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敏感顺序均为HA〉Ⅳ·C〉PC—Ⅲ。结论根据肝损害生物学标志的最低尿砷、发砷BMDL值,结合当地健康人群尿砷、发砷平均值,建议燃煤砷暴露者肝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尿砷为35.00mg/kgCr,发砷为2.50mg/kg。GSTs、TBA、γ-GT和HA、Ⅳ·C、PC—Ⅲ分别能不同程度地反映燃煤砷�
张爱华李军洪峰罗鹏杨光红杨大平黄晓欣张碧霞董学新
关键词:砷中毒肝损害生物学标志
细胞凋亡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表面分子介导细胞凋亡的Fas、FasL及相关基因Bax、Bcl2、BclX/L的变化来探索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5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按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4例(无明显肝病患者)、B组11例(轻度砷中毒肝损伤患者)、C组10例(中、重度砷中毒肝损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Fas、FasL、Bax、Bcl2、BclX/L检测。结果采用PEMS统计软件进行Radit分析。结果Fas、FasL表达在肝损伤较重的C组比肝损伤较轻的B组显著增强,两组间分级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在B、C两组间分级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和BclX/L表达在B、C两组间分级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FasL的表达程度在肝损伤较重的C组比肝损伤较轻的B组显著增强,其阳性表达多分配在Ⅱ、Ⅲ级。Bax在肝损伤程度不同的B、C组间的表达强度及分布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强。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在两组间的表达强度及分布则基本一致。推测砷可能通过上调凋亡基因蛋白Fas/FasL和bcl2家族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而启动肝细胞的胞内凋亡信号传递过程,导致肝细胞凋亡增加。
杨大平李军黄晓欣张爱华何云谢政军
关键词:细胞凋亡砷中毒肝脏
SBA、γ-GT、ET、ALT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筛检燃煤砷致人体肝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应用生化及放射免疫法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胆汁酸 (SBA)、γ 谷氨酰转移酶 (γ GT)、血管内皮素 (ET)、谷丙转氨酸 (ALT)等四项生化指标。结果各中毒组SBA和中、重度中毒组γ GT、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而ALT水平各组均无差别。结论SBA水平能在砷中毒早期反映肝损伤情况 ,γ GT、ET水平则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显示异常 ;SBA、γ GT、E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砷致肝损伤的筛检及动态观察其病情发展中有重要价值。
杨大平王松谢政军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血清胆汁酸Γ-GTET
细胞凋亡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表面分子介导细胞凋亡的Fas、FasL及相关基因Bax、Bcl-2、Bcl-X/L的变化来探索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5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按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无明显肝病患者...
杨大平李军张爱华黄晓欣何云谢政军
关键词:细胞凋亡砷中毒肝脏
文献传递
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关系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的关系,为砷致肝损害的"三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内科、影像学、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方法对燃煤型污染砷中毒病区砷暴露人群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肝脏B超、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血清学肝损害指标检测。结果砷暴露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主观症状;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的B超异常率分别为12%,34%和64%(P<0.01);砷中毒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以肝组织纤维增生改变最为明显。血清学检查发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20.42±11.10)U/L,羟脯氨酸(Hyp)(29.5±7.3)μg/mL,血清透明质酸(HA)(68.48±51.80)μg/L,轻、中、重度组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汁酸(6.84±4.45)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49.71±28.50)U/L,Ⅲ型前胶原(92.01±43.77)μg/L和Ⅳ型胶原(89.33±14.41)μg/L,在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STs、Hyp、HA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砷所致肝细胞损害及肝纤维化有重要参考价值;肝脏B超检查及选择性监测上述指标,对判断肝损害的发生发展及针对性治疗有实际意义。
杨大平张爱华李军杨光红黄晓欣董学新罗鹏张碧霞
关键词:砷中毒肝损害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30例Child C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传统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无菌采脐血,采用负筛选混合法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对30例行术前检查除外恶性肿瘤、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禁忌证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肝动脉灌注1×107个脐血干细胞。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半年、1 a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1周开始,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逐渐改善,4周时明显缓解;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F=306.080,P<0.001);21例伴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腹水明显减少;术后1 a,15例肝功能恢复至Child A级,12例恢复至Child B级。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梁丽顾福嘉黄国美杨大平张玲玲袁军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肝硬化
细胞凋亡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表面分子界导细胞凋亡的Fas、FasL及相关基因蛋白Bax、Bcl-2、Bcl-XL的变化来探索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5例砷中毒肝损伤患者按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无明显肝病患者)、B组(轻度砷中毒肝损伤患者)、C组(中、重度砷中毒肝损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Fas、FasL、.Bax、Bcl-2、Bcl-XL检测.结果采用PEMS统计软件进行Radio分析.结果:Fas、FasL表达在肝损伤较重的C组比肝损伤较轻的B组及无明显肝病的A组显著增强,三组间分级构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ax表达在A、B、C组间分级构成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l-2和Bcl-XL表达在B、C两组间分级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A组与B、C.组间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测砷可能通过上调凋亡基因蛋白Fas/FasL和Bcl-2家族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而启动肝细胞的胞内凋亡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肝细胞凋亡增加.
杨大平李军黄晓欣张爱华何云谢政军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BCL-XL表达BCL-2家族FASL表达免疫组化ABC法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体内无机砷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被引量:10
1999年
通过分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人群尿总砷(Tot- As) 、尿无机砷(In - As) 、无机砷/ 总砷比值(In - As/Tot- As) 和发砷以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发现患者体内砷负荷的累积性增加及机体解毒能力的逐渐下降可能是砷中毒病情逐渐加重的原因之一。病区居民长期燃用高砷煤致空气、食品严重污染以及改灶措施不彻底,是导致新发病人不断出现、病情继续发展及皮肤癌逐渐增加的原因。研究初步揭示砷中毒患者无机砷代谢研究的必要性,并对砷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张爱华黄晓欣罗鹏杨大平蒋宪瑶谢亚雄蒙顺松汪希兰郭渝成张碧霞秦少先薛发佳曾庆堂周代兴
关键词:砷中毒燃煤型头发致癌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被引量:14
2000年
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病人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WB -Ⅰ型微循环仪对162例砷中毒病人及68例正常人作双眼球结膜微循环观测。结果不同程度砷中毒病人 ,其球结膜微循环变化也不尽相同。轻度砷中毒病人以球结膜微血管数目减少及血管周围渗出为主 ;中度砷中毒病人以血管粗细不均 ,血流速度缓慢较为显著 ;重度砷中毒病人的各项指标的异常发生率逐渐升高 ,尤以血球重度聚集及缺血区的出现更为突出。结论球结膜微循环障碍是慢性砷中毒病人的重要表现 ,监测其变化 ,有助于砷中毒病因的探讨。
郭渝成张爱华张碧霞黄晓欣万功华杨大平董学新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微循环球结膜
补充叶酸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发病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补充叶酸对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12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国内外重要胃肠病会议摘要。筛选补充叶酸与UC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关系相关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为比值比(OR)。结果最终共纳入4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其中发生UC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88例(病例组),未发生UC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223例(对照组)。病例组补充叶酸者20例,对照组补充叶酸者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充叶酸者UC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发生率低于未补充叶酸者〔OR=0.40,95%CI(0.22,0.70),P=0.002〕。结论补充叶酸有助于降低UC相关结直肠癌和非典型性增生发生率。
崔德军黄博王德立任映杨大平
关键词:叶酸META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