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席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Op.60)的音高组织研究
- 2012年
- 席曼诺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是其晚期最重要的大型乐曲之一。它力图融合交响曲与协奏曲两种体裁,强化独奏乐器与乐队的交融,突显交响性。文章围绕音高组织的主题与结构、和声与调性、织体设计等来阐述其特征。
- 杨和平
- 关键词:《第四交响曲》织体
- 流体结构及其衍变逻辑——徐孟东《交响幻想曲》音响技术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徐孟东受2012年"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的《交响幻想曲》是一首为中提琴创作的大型队作品(三管编制),其音响组织新颖,结构独特,表现了徐孟东音乐创作一贯的发古思幽的人情怀。多个主题均由两个简洁的、具有五声性的双动机衍展而成。集合群在音响特征上出自然音类属G11(dia)的作用,集合衔接上采用不变子集贯连的做法,让音响具有流体运之效果。整体结构为双动机展衍多部并列结构,贯穿运用展开性变奏手法,段落之间具有渐的特点。音乐表现上,中提琴犹如一个踟蹰彷徨的行者,隔空与南宋郭沔之《潇湘水云》对谈既有云水苍茫等自然之景的描绘,也有人生感慨与超脱之言说。
- 杨和平
- 布列兹《切口》中音名主题拆分与组合及结构逻辑探析
- 2024年
- 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是整体序列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以大胆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影响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切口》(Incises)是布列兹晚期作品,于1994年创作,1996年改写为室内乐作品《片段》(Sur Incises),2001年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新的钢琴独奏《切口》。该作品采用萨赫尔音名主题六音作为核心材料,将音名主题拆分为两个三音集合,再将其移位、倒影、拼接等衍生出各种类型。同时,预设核心元素,形成独特的“马尔科夫链”,以此来构成作品独特的结构逻辑。
- 姚子艺杨和平
- 关键词:马尔科夫链
- 论不变子集、交集与差集的分析模式与应用
- 2015年
-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不变子集展开论述,主要讨论了同一集合转换、同基数集合相缀、不同基数集合相缀等产生不变子集以及不变子集的线性控制等相关问题。第二部分是子集讨论的延伸,即集合群之交集与差集的相关论述。大规模集合群分析是音乐理论研究者的困扰之一,如何在方法论上进行较为理性、有效的分析呢?文章以集合复合型与集合类属理论为基础,通过它们的交集分析来探讨集合群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它们的差集分析来探讨集合群之间的对比性。其中,交集也可以成为不同复合型或类属的转换基础。
- 杨和平
- 关键词:交集差集
- 风起临安,水墨映朱华——“首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述评被引量:1
- 2020年
- 一、题墨者时维九月,杭州一直细雨蹉跎,24日忽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焕发出难得的秋高气爽之色。是夜,五位作曲家个性迥异的作品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拉开"首届杭州现代音乐节"的序幕(1)。开幕式音乐会算是中国当代音乐文人在西湖的一次雅集,曲水流觞在这里转换为不同音响画卷的铺展。
- 杨和平
- 关键词:中国当代音乐交响音乐会音乐厅开幕式
- 后申克理论的原则、方法及思考
- 2023年
- 与传统申克理论相较,后申克理论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域扩展”,将申克理论的分析应用扩展至广阔的后调性音乐之中;二是“态拓展”,为适应后调性音乐之特点,后申克理论对基本结构及延长形态作了相应变化与拓展处理;三是理论综合,将申克理论与其他分析方法综合起来,以混合策略来解析作品。有机统一、层次延展是申克理论与后申克理论的共同原则,一言蔽之,道未变,乃象变也。
- 杨和平
- 关键词:基本结构
- 许舒亚歌剧《太平湖的记忆》的音高组织与配器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许舒亚选择"老舍之死"为题材而作的歌剧《太平湖的记忆》,通过记者采访诸多当事人,试图还原老舍投湖自尽的历史真相。其作品为独幕剧,为吟诵风格。整体结构可分为三阶段,兼有回旋的特点。其音高设计上以无调性材料作为主体,分散镶嵌调性材料,通过分层渐变、纵向渐变、反衬等手法将众多材料融为一体,配器上中西合璧,通过延音、功放、点描等细腻灵活的手法,让作品音响呈现冷峻、伤怀的特点。
- 杨和平
- 关键词:歌剧音高组织反衬配器
- 词调变奏·层次与色调·戏剧传达——歌剧《骆驼祥子》词调手法探析被引量:4
- 2019年
- 中文歌剧中旋律的语调化处理尤其是宣叙调写作走过很长的摸索之路,"话剧加唱"为人诟病多年。歌剧《骆驼祥子》为悲剧性的七场正歌剧,自首演以来,好评如潮,剧中具有语调化特征的"宣-咏-重-合"的写作贴切生动,抑扬有度,富有戏剧性,艺术性与感染力俱佳,给中文原创歌剧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文章围绕词调手法集中讨论,主要涉及腔词关系与变奏处理、层次与色调、戏剧传达等方面的内容。
- 杨和平
- 为当代作证——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当代音乐周”述评
- 2010年
- 一、前言:一个感人的过程
2009年10月14日,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当代音乐周”如期举行,音乐周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担任出品人,副院长杨燕迪为组委会主任,作曲家温德青为艺术总监。5天的日程包含了三场研讨会、三场讲座、十一场音乐会,上演了11个国家与地区的52名作曲家的66部作品,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占95%,这其中,11部作品为世界首演,37部作品为中国首演,共计有8个国家168名演奏家参演,约七千人次的听众参加了音乐周的各项活动。
- 杨和平
- 关键词:当代音乐作证作曲家艺术总监副院长
- 文化配器——谭盾歌剧创作中一种重要的戏剧手法分析
- 2024年
- 谭盾歌剧是中国歌剧走向世界最远、最广的事件之一,文化配器是谭盾歌剧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戏剧手法,他把有“文化代沟”的音乐素材嫁接、融合起来,为戏剧展衍带来多样化的色彩与推动力,扩展了戏剧进程中的时间与空间想象。文化配器又以双线并叙与反常处理两种做法最为突出,作曲家以之预设创作策略,创作、遴选音乐素材,确定这些素材如何与情节、人物建立关联,以及如何贯通发展。
- 杨和平
- 关键词: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