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凡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衰竭
  • 2篇乙型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急性肝
  • 2篇功能衰竭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功能衰竭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肝纤维化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1篇蛋白检测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短期疗效
  • 1篇血脑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作者

  • 9篇杨凡
  • 7篇李汛
  • 5篇龚作炯
  • 2篇王立坤
  • 2篇张海月
  • 2篇彭菁
  • 1篇陈晓蓓
  • 1篇周培
  • 1篇杨丽华
  • 1篇张倩
  • 1篇张倩
  • 1篇樊骋
  • 1篇戴锴
  • 1篇施金枝
  • 1篇陈辉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27例),采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PCT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大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PCT、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部位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其他单部位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和N%水平是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N%、CRP、WBC水平和SIRS评分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依次为0.916、0.763、0.752、0.746、0.682,PCT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AUC值分别与N%、CRP、WBC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18、3.672、4.103、5.106,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CT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CRP、N%和SIRS评分等传统实验室指标。
杨凡焦方舟李汛王鲁文龚作炯
关键词:肝衰竭降钙素原
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血白蛋白,D-氨基半乳糖以及LPS联合诱导的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并应用TLR4单克隆抗体作为干预剂以及兔抗鼠IgG作为对照,观察TLR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脏组织学、血清ALT、TNF-α、IFN-γ、HMGB1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MGB1水平的影响。结果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改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损害,降低血清中ALT、TNF-α、IFN-γ和HMGB1水平,并且降低肝组织中HMGB1水平(P均<0.05)。而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在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保护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并减少HMGB1胞外释放以及肝组织中HMGB1的产生。
李汛杨凡张倩周培龚作炯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MOBILITYGROUPBOX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的76例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6例患者中,男、女各占50.0%,平均年龄为(68±10)岁,普通型15例(19.7%)、重型37例(48.7%)、危重型24例(31.6%)。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64例,84.2%)、干咳(50例,65.8%)和乏力(51例,67.1%)等。与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血糖、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10 mg/L者比例、D-二聚体、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0.04μg/L者比例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CD3、CD4、CD8细胞计数均低(均P<0.05)。76例患者中,出现呼吸衰竭26例(34.2%)、急性心肌损伤9例(11.8%)、休克6例(7.9%)、肾衰竭3例(3.9%);好转出院55例(72.4%)、死亡21例(27.6%),死亡者均为危重型患者,3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其中危重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预后更差。
施金枝戴锴张倩杨凡陈晓蓓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90例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30例(HC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肝硬化患者30例(肝硬化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FP和PIVKA-Ⅱ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HCC组患者血清中的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肝硬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838;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90.00%)和特异性(93.30%)均高于AFP的敏感性(70.00%)和特异性(91.7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各组患者中PIVKA-Ⅱ与AF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HCC的血清标志物。
彭菁焦方舟李汛杨凡王鲁文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占40.0%(24/60),平均年龄(48.3±7.7)岁;HBeAg阳性36例,占60.0%(36/60),平均年龄(27.7±9.1)岁,两者在平均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4,P<0.001)。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87±0.66)log拷贝/ml和(7.37±0.50)log拷贝/m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6,P<0.001);ALT分别为(115.95±33.6)U/L和(172.2±84.20)U/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1,P<0.001)。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HBeAg阳性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及1.27,P值分别为0.11及0.2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者,HBV DNA载量及ALT值低于HBeAg阳性者,但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HBeAg阳性者无差异。
杨凡李汛王立坤杨丽华王鲁文龚作炯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组织病理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小干扰RNA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3条针对TGFβ1不同靶位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以及1条无关对照序列(HK),克隆至pGenesil-1质粒中。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无关序列对照组、序列1治疗组、序列2治疗组、序列3治疗组各5只。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内TGFβ1、母亲信号蛋白同源物(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Smad)3、Smad 7、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治疗组小鼠的肝组织纤维化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得到明显改善;序列1治疗组、序列2治疗组和序列3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t=14.870、7.097、10.741,均P<0.01)。所有治疗组肝脏内TGFβ1、Smad 3和α-SMA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比序列1组t=3.235、5.141、10.026,模型组比序列2组t=3.396、5.145、4.951,模型组比序列3组t=3.511、5.429、6.485)与蛋白质表达水平(模型组比序列1组t=8.847、8.044、10.746,模型组比序列2组t=9.709、7.484、10.847,模型组比序列3组t=9.672、8.766、11.508)较模型组均下降(均P<0.01),而Smad 7的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升高(序列1组比模型组t=11.742、11.211,序列2组比模型组t=14.446、13.736,序列3组比模型组t=10.892、10.908,均P<0.01)。结论TGFβ1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肝内TGFβ1、Smad 3和α-SMA的表达,促进Smad 7表达,从而下调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信号,减少细胞内胶原合成,发挥抗血吸虫肝纤维化作用。
王鲁文陈辉焦方舟杨凡李汛张海月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纤维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脑水肿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Rocilinostat)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及D-氨基半乳糖联合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ACY1215对其干预,24h后观察ACY1215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其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与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结构以及脑组织核因子(NF)-KB-p65蛋白、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变化和脑组织TNFαmRNA改变的影响。对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采用f检验分析。结果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性损害,伴ALT、AST、血氨、TNFα、IFNy水平升高(f≥5.367,P值均〈0.05)。ACY1215改善了肝组织病理损害,降低了血清ALT、AST、血氨、TNFα、IFNγ水平(F≥16.355,P值均〈0.05);ACY1215降低了模型组小鼠脑组织NF-kB-p65蛋白(0.43±0.22与0.54±0.03,t=-5.871,P〈0.01)和TNFαmRNA(1.4±0.1与3.4±0.3,t=-11.913,P〈0.01)的相对表达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78.010%±0.006%与79.550%±0.004%,t=-2.355,P〈0.01)。电镜观察模型组小鼠脑组织血脑屏障结构异常,ACY1215组相比模型组损伤较轻;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较正常组升高(t≥3.009,P值均〈0.05),而ACY1215进一步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t≥6.682,P值均〈0.05)。结论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脑水肿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抑制炎症相关。
焦方舟张海月杨凡王鲁文龚作炯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脑水肿血脑屏障NF-KB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短期疗效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为TDF组(n=40)和ETV组(n=40)。TDF组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ETV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随访48周。分析治疗24和48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在治疗24周后,ETV组及TDF组患者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是55%和50%、HBV-DNA转阴率分别是70%和57. 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2. 5%和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 654、0. 245和0. 556);在治疗48周后,ETV组及TDF组患者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是82. 5%和75%、HBV DNA转阴率分别是85%和82. 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10%和12.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 412、0. 762和0. 723)。结论: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别。
彭菁焦方舟李汛杨凡王鲁文
关键词:替诺福韦恩替卡韦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及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8周时,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HBV DNA、HBeAg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按非创伤性指标的肝纤维化疗效评估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程度、门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改善肝纤维化具有更好的作用。
杨凡王鲁文樊骋李汛王立坤龚作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疗法扶正化瘀胶囊阿德福韦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