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来宝长

作品数:46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免疫
  • 7篇肿瘤
  • 6篇蛋白
  • 5篇人乳
  • 5篇人乳头瘤
  • 5篇人乳头瘤病毒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瘤
  • 5篇乳头瘤病毒
  • 5篇细胞因子
  • 5篇瘤病毒
  • 5篇基因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小鼠
  • 4篇克隆
  • 4篇病毒
  • 3篇原核表达
  • 3篇原位

机构

  • 43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市第一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质量检验中心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安联尔科技...

作者

  • 45篇来宝长
  • 34篇王一理
  • 27篇司履生
  • 12篇郑瑾
  • 9篇耿宜萍
  • 6篇孔令洪
  • 6篇马军
  • 5篇郑焱
  • 5篇韩俊宏
  • 5篇闫晓彩
  • 4篇杨水云
  • 4篇齐旭
  • 3篇杨章民
  • 3篇李政霄
  • 3篇周伊
  • 3篇杨筱凤
  • 3篇尚宁宽
  • 3篇李昂
  • 3篇王静
  • 3篇李睿

传媒

  • 9篇细胞与分子免...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E7嵌合基因DNA疫苗的体内免疫效应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检测HPV 18L1 E6、E7嵌合基因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应。方法 :将实验动物BALB/c小鼠 5 4只随机分为 9组 ,按不同免疫方式 (肌肉接种或鼻内滴注 )分别给予不同的重组质粒 (pVAX1 L1 E6M3或pVAX1 L1 E7M3)和免疫佐剂 (pLXHDmB7 2或LTB)。用免疫原免疫 3次 ,末次免疫后取眼球后血进行ELISA抗体检测。末次免疫后进行小鼠足垫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试验。断足进行小鼠足垫HE染色。取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 ,进行脾细胞增殖试验 ,并进行CD4 + /CD8+ T细胞中IFN γ+ 或IL 4 + 细胞的FACS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各实验组均获得明显的免疫效果。实验组免疫后血清抗体A值均高于相应组别免疫前 ;肌肉注射组每次免疫后抗体水平较前次明显升高。实验组小鼠注射VLP抗原的左后足垫局部有红肿硬结 ,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单核细胞侵润。肌肉接种组的DTH反应强度、脾细胞增殖刺激指数 (SI)和CD8+ IFN γ+ 细胞数均高于鼻内滴注组 ;而鼻内滴注组CD4 + IL 4 + 细胞数高于单纯质粒肌肉接种组 ;加入pLX HDmB7 2的联合免疫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纯质粒组。结论 :证实了重组pVAX1 HPV18L1/E6、E7嵌和基因DNA疫苗能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同时 ,证实B7 2分子能显著提高该质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
李昂杨谨来宝长耿宜萍王艳王一理司履生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8型DNA疫苗免疫效应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B7和ICOS分子mRNA的表达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通过原位检测B7 1,B7H1,B7H2和ICOS等分子mRNA在结直肠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中的表达 ,以期探讨肿瘤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的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了 2 2例人结直肠癌组织B7 1,B7H1,B7H2和ICOS分子mRNA表达状况 ,并结合临床特点加以综合分析 .结果 :肿瘤组织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除表达B7 1外 ,均可见B7H1,B7H2和ICOSmRNA表达 ,但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IL的表达水平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7家族分子在癌细胞和TIL中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 ,在TIL中B7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在癌细胞中则与之无关 (P =0 .15 5 ) ;在癌细胞和TIL中B7H1和ICOS分子表达与远处转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结论 :肿瘤细胞和TIL表达B7H1,B7H2和ICOS分子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有关 .
肖菊香来宝长朱娟李莉白沛松王一理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B7肿瘤免疫免疫逃逸
非小细胞性肺癌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对象,探讨肿瘤局部微环境中免疫反应的特点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以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地高辛末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3例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患者的新鲜胸腔积液和/或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中,IL-2、INF-γ、IL-12(p40)、IL-18、IL-4、IL-10、TGF-β1、IL-1、IL-3、IL-8、GM-CSF、TNF-α及TGF-α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胸腔积液的单个核细胞及肿瘤组织中,IL-4、IL-10、TGF-α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L-2、IL-12、IL-18和INF-γmRNA的表达;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单个核细胞中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水平均降低,并且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NSCLC患者胸腔积液的单个核细胞及肿瘤组织中,II型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占主导地位,反映了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上述结果有助于了解肿瘤逃逸的机制,并为制定NSCLC免疫治疗的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陈宏伟李睿李蓉来宝长司履生王一理
关键词: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因子原位杂交
Anti-CD3 scFv-B7.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初步表达
2003年
目的 构建anti CD3scFv B7.1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初步表达。方法 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 (splicingbyoverlapextention ,SOE)将anti CD3scFv和B7.1(V +C)两个基因片段通过spacer序列连接 ,将融合基因克隆入T载体 ,并测序证实。在此基础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anti CD3scFv B7.1,并经脂质体法转染COS 7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达。结果 获得了序列与预期完全相同的融合基因 ;构建了抗CD3scFv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在COS 7细胞中获得初步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及表达抗CD3scFv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抗CD3scFv B7.
杨章民孔令洪来宝长王一理司履生
关键词:COS-7细胞基因表达肿瘤生物治疗真核表达载体
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灶组织和腋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状态,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探讨其意义。方法对资料齐全且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化疗和放疗的74例乳腺癌原发灶及所切除的腋淋巴结进行病理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并分为淋巴结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和EnVision法,通过单克隆抗体CD8、粒酶B、穿孔素、CD56的检测,分析肿瘤原发灶及腋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在肿瘤原发灶组织中CD8^+细胞间质明显多于实质,淋巴结无转移组肿瘤局部[(35.7±16.0)个]及腋淋巴结CD8^+细.胞数[(53.0±18.2)个]均高于淋巴结有转移组[(23.7±9.6)个和(38.2±12.7)个],肿瘤原发灶CD8^+细胞数在5年生存组[(32.9±14.1)个]显著高于死亡组[(20.1±9.9)个]。以粒酶B为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活化标记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和腋淋巴结中CD8^+、CD56^+细胞数均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与Ⅰ期相比,在Ⅲ+Ⅳ期原发灶组织和腋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情况下,原发灶组织中穿孔素+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粒酶B+细胞。结论在乳腺癌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对抑制其肿瘤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有一定意义。组织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影响其发挥抗瘤效应的重要因素。
王鸿雁何建军史秦峰来宝长丁海燕郑瑾王一理
关键词:淋巴细胞毒性肿瘤转移
乳品中尿素检测试纸的制备及尿素检测方法
乳品中尿素检测试纸的制备及尿素检测方法,取脲酶源粉与pK<Sub>HIn</Sub>大于6.8的pH指示剂混合,用去离子水稀释后取滤液或自然沉降后的上层悬浊液,通过涂敷、印刷或浸泡均匀固定在吸水性良好的载体上并干燥,即成...
杨水云马晓明徐凡谭丹来宝长
文献传递
型特异性、构象依赖性HPV16 L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09年
目的:研制具有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的人乳头瘤病毒16主衣壳L1蛋白(HPV16 L1)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PV16 L1蛋白。非变性条件下纯化HPV16 L1蛋白,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非变性Western blot鉴定mAb的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细胞免疫组化确定抗体的型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杂交瘤分泌上清及腹水中抗体效价。mAb亚类试剂盒鉴定mAb亚类。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具有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的HPV16 L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E3。2E3杂交瘤细胞株细胞培养上清中抗体效价为1∶800;小鼠腹水中抗体效价为1∶12800。亚类鉴定结果为IgG1κ。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2E3mAb具有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只与非变性的HPV16L1蛋白发生反应,不与HPV18L1、HPV58L1、HPV11L1产生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型特异性HPV16 L1 mAb,为进一步研究HPV16 L1的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闫小飞徐阳郑瑾来宝长王一理
关键词:HPV16L1单克隆抗体
同系细胞瘤苗对低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齐旭周伊王一理马军闫晓彩韩俊宏来宝长尚宁宽耿宜萍司履生
关键词:黑色素瘤肿瘤疫苗佐剂
新型佐剂SWZY对弱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瘤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佐剂SWZY对弱免疫原性黑色素瘤瘤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分为6组,实验组分别用5种不同配方的佐剂(FCA,FCA+IL-2+GM-CSF,FIA+IL-2+GM-CSF,FIA+SWZY,FIA+SWZY+IL-2+GM-CSF)和照射灭活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D5制成瘤苗免疫小鼠,对照组免疫用不加任何佐剂的灭活D5黑色素瘤细胞。末次免疫后3d各组取半数动物检测DTH反应、脾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免疫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剩余半数动物接种未灭活的D5黑色素瘤细胞,3周后再次检测上述各免疫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各实验组小鼠的DTH反应及脾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但成瘤后随着肿瘤的增大,则呈下降趋势。成瘤前各实验组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但IL-1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小鼠。成瘤后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均下降,而IL-10的水平均明显上升,其中FCA瘤苗组和FIA+SWZY瘤苗组免疫小鼠的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L-10的水平仍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用5种佐剂配方制成的瘤苗免疫小鼠均能诱导对弱免疫原性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并增强Th1型细胞免疫的应答,但随着肿瘤的形成和逐渐进展,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逐渐减弱。其中佐剂SWZY与FCA的作用相当,但前者的毒副作用较小,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人用肿瘤疫苗的佐剂。
周伊齐旭肖菊香来宝长司履生王一理
关键词:佐剂肿瘤疫苗黑色素瘤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L1-E7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L1E6Mxx、 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 ,转染CHO细胞 ,以抗HPV 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 ,转染各种pVAX1 L1E6Mxx、 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 N值均 >2 .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所构建的 pVAX1 L1E6Mxx 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可在转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 E6Mxx和L1 E7Mxx蛋白 ,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昂郑瑾来宝长耿宜萍王艳王一理司履生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8型定点突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