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涛

作品数:40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前列腺
  • 12篇细胞
  • 10篇染色
  • 10篇染色体
  • 8篇前列腺癌
  • 8篇腺癌
  • 8篇流产
  • 8篇核型
  • 6篇染色体核型
  • 6篇自然流产
  • 6篇核型分析
  • 5篇抗原
  • 4篇妊娠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通路
  • 4篇女性
  • 4篇前列腺特异
  • 4篇前列腺特异性
  • 4篇前列腺特异性...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孙逸...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妇幼保...

作者

  • 40篇杜涛
  • 17篇黄海
  • 13篇郭正辉
  • 12篇黄健
  • 12篇林天歆
  • 8篇韩金利
  • 8篇董文
  • 8篇江春
  • 8篇许可慰
  • 7篇张建平
  • 6篇杨冬梓
  • 6篇陈慧
  • 6篇陈颖
  • 6篇张睿
  • 5篇张一鸣
  • 5篇毕良宽
  • 5篇杨亚波
  • 5篇赵晓苗
  • 5篇吕杰忠
  • 5篇张嘉宁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医学遗传...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腔镜泌尿...
  • 2篇中华产科急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三体羊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目的 探讨从21号染色体三体胎儿的羊水中分离培养多能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孕16 ~ 24周、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21三体胎儿的废弃羊水进行经贴壁培养、分离MSC.对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形态分析,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免...
张睿林宝华杜涛邓朦朦刘颖琳张嘉宁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通过p38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调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观察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分裂代谢过程中调控相关通路的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包括稳定阻断PSMA表达的细胞株(干扰组)、未阻断PSMA表达的LNCaP细胞株(非干扰组)、不作任何处理的LNCaP细胞株(空白组).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3组细胞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量,并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提示干扰PSMA表达后,p-p38表达水平下降40%(P<0.05);在SB203582(p38抑制剂)作用下,3组细胞p-p38均处于较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Transwel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提示PSMA干扰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细胞S期百分比降低;给予SB203582后,3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细胞S期百分比均处于低水平.结论 PSMA通过上调p38通路对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产生影响,从而对LNCaP细胞起正性调节作用.
杜涛张一鸣郭正辉陈杰青周诗丽赖义明曹亿毕良宽林天歆黄海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38前列腺癌细胞信号通路
男性非梗阻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男性非梗阻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发生率,评价不同核型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13例男性非梗阻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将患者分为无精子症组与少弱畸精子症组,统计各组中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的发生率。结果少弱畸精子症组592例,无精子症组121例。染色体异常38例(5.33%),染色体多态性125例(17.53%)。染色体异常在无精子症组中为14.05%,在少弱畸精子症组中为3.55%;染色体多态性在无精子症组中为23.97%,在少弱畸精子症组中为16.22%,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核型异常主要表现为克氏征和相互易位,其中克氏征占36.84%,相互易位占44.84%;无精子症主要以克氏征为主,占76.47%;少弱畸精子症以相互易位为主,占66.66%。不育患者染色体多态性的类型主要包括小Y、大Y、长臂次缢痕增多、随体多态性、9号染色体倒位和Y染色体倒位。其中Y染色体占多态性的46.4%,在无精子症组占68.97%,少弱畸精子症组占39.58%;在少弱畸精子症组中,随体多态性占28.13%,9号染色体倒位占18.75%。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对男性患者生育能力有直接影响。
杜涛沈昌理张睿张嘉宁吕杰忠彭玉婷陈颖黄海
关键词:不育染色体多态性无精子症
1713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率与孕妇年龄、自然流产次数以及胚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lO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且流产后绒毛组织行G显带核型分析,分析其异常核型发生率,并比较孕妇不同年龄段、自然流产次数以及胚胎性别之间的异常核型发生率的差别。结果(1)共收集到1713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培养成功1625例,培养成功率为94.9%。(2)早期自然流产胚胎异常核型发生率为57.I%(928/1625),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分别占异常核型的94.5%、5.5%,数目异常主要为三体(63.0%)、多倍体(16.7%)和单体(7.0%)。(3)早期自然流产孕妇中,年龄≥35岁者的胚胎异常核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1次、2次、≥3次自然流产的胚胎异常核型的发生率分别为63.4%、58.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胚胎不同性别间异常核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对流产绒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女性高龄是引起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而胚胎异常核型发生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莫晓珊陈颖杜涛吴夏龙谢晓贞张嘉宁林丽婷张建平
关键词:早期自然流产染色体畸变流产胚胎核型分析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自噬状态之间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自噬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流产情况分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组(观察组)和人工流产组(对照组),每组病例各30例。将蜕膜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后分离淋巴细胞,通过CD14+免疫磁珠分选巨噬细胞,抗F4/80检测纯度,比较两组中巨噬细胞数量。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蜕膜中巨噬细胞表达,评价巨噬细胞与流产间关系;通过RT-q PCR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LC3-Ⅱ和Bnip3表达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LC3-Ⅱ水平以评价自噬状态,对比两组之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巨噬细胞纯度为(88.87±3.89)%,对照组为(82.84±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P<0.01)。巨噬细胞在观察组中阳性表达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中的80.0%(24/30)。观察组中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LC3-Ⅱ和Bnip3的m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0,2.67,12.00,12.13,P值均<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观察组中LC3-Ⅱ相对表达量为0.51±0.23,对照组为0.2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1)。结论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病例中,蜕膜中巨噬细胞的自噬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的自噬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杜涛黄海刘玉昆张睿丁红陈欣张建平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自噬巨噬细胞蜕膜
男性不育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多态性发生率,评价不同核型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7月到2013年10月我院资料完整的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将患者分为无精症组与少弱精症组,统计各组中...
杜涛沈昌理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女性血清总睾酮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与化学发光法(CLIA)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健康对照女性血清总睾酮(TT)的定量检测,探索LC-MS/MS诊断生化高雄激素血症及PCO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PCOS患者325例、正常对照者244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及各亚组间LC-MS/MS和CLIA测定的血清总睾酮。【结果】LC-MS/MS法可明显区分PCOS患者与正常女性的TT水平。LC-MS/MS法TT及相应游离睾酮指数(FAI)在多毛组明显高于非多毛组,而CLIA法TT及相应FAI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LCMS/MS法TT与多毛评分(mFG)呈正等级相关,而CLIA法TT与m FG则无线性等级相关。Bland-Altman法和Deming回归分析均提示LC-MS/MS法和CLIA法检测女性血清TT的一致性欠佳。LC-MS/MS法TT诊断高雄激素血症截断值为≥1.85 nmol/L。CLIA法TT诊断高雄激素血症截断值为≥2.39 nmol/L。LC-MS/MS高雄组与CLIA高雄组间身体测量参数及实验室检查均有较多差异(P<0.05)。ROC曲线亦提示LC-MS/MS法TT测定对PCOS有好的诊断价值。【结论】LC-MS/MS法测定血清TT较CLIA灵敏性高、准确度好,对女性生化高雄激素血症与PCOS的诊断效能高。
狄娜韩杨翁雪玲杨亚波丁淼杜涛杨冬梓赵晓苗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睾酮
p65基因序列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作用功能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 建立稳定阻断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核因子NF-κB(p65)表达的sh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检测p65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功能.方法 根据p65基因信息,设计siRNA1、siRNA2、siRNA3针对p65基因cds区的siRNA序列,组建shRNA对应的4对互补单链DNA将合成的序列插入空载体pSIH1-H1-copGFP shRNA Vector中转染前列腺癌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序列片断对p65 mRNA的抑制效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其对p65蛋白表达的抑制效率.将获得的慢病毒载体感染LNCaP细胞,设对照组、空转组.采用MTT、流式细胞术、Transwell等方法检测p65的生物学作用.结果 设计的3条针对p65序列中,第3条序列对前列腺癌细胞株中p65 mRNA的干扰效率为59%,对蛋白表达的抑制率达81%.目的序列位于p65(NM_021975)的1096~1113,茎环序列为5'-GATCC GCCCTATCCCTTTACGTCATTCAAGAGAT-GACGTAAAGGGATAGGGCTTTTTG-3'.转染细胞后,细胞可以稳定低表达p65.MTT检测实验组细胞96 h内未出现对数增殖,生长能力低于对照组和空转组.流式细胞检测实验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为61.49%,高于对照组的44.89%和空转组的41.52%;而S期细胞百分率为28.58%,低于对照组的47.36%和空转组的4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检测实验组透过细胞数为(16.5000±6.62076)个,低于对照组和空转组[(45.6333±13.54159)个,(36.8333±5.684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获得稳定阻断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p65表达的shRNA序列,并构建慢病毒载体;初步验证了p65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促进作用.
黄海杜涛黄健林天歆张彩霞董文尹心宝郭正辉许可慰江春韩金利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核因子ΚB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女性血清总睾酮的比较及其对PCOS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与化学发光法(CLIA)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健康对照女性血清总睾酮(TT)的定量检测,探索该LC-MS/MS诊断生化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赵晓苗韩杨狄娜杨亚波杜涛李琳潘萍杨冬梓
改良简化的Ferriman-Gallwey评分系统在中国女性多毛评价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改良(mFG)评分系统评价妇女妊娠期间身体不同部位新生体毛的生长状况;分析不同部位的多毛评分对诊断多毛的价值,对mFG评分系统进行优化。【方法】收集自2014年7月至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3例,于孕前、孕5~9、10~14、15~20和21~24周进行随访,并再纳入15~24周的72例孕妇进行观察。所有孕妇在每次观察时均采用mFG评分系统进行多毛评分,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清总睾酮水平。比较不同孕周睾酮水平及mFG分值,总体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个部位的终毛生长对多毛症的诊断效能,同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出对多毛诊断有显著性意义的部位。再将这些部位组合、分值相加命名为简化FG评分(s FG),ROC曲线评估s FG评分系统对多毛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获得诊断界值。【结果】在43例从孕前随访到中孕的孕妇中,孕前的总睾酮为(1.09±0.59)nmol/L,在孕5~9、10~14和15~20周分别为(1.13±0.40)、(1.28±0.38)、(1.83±0.63)和(1.82±0.52)nmol/L,各组与孕前总睾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个部位的多毛评分中,mFG总分在各组中分别为:1.65±0.60、2.30±0.45、3.60±0.68、4.20±0.41和4.40±0.77。身体不同部位新生终毛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上腹部、下腹部、下背部、上唇、大腿、上背、胸部、上臂和下颌。纳入15~24周观察的72例孕妇、共115例孕妇中,ROC曲线分析显示,各个部位对多毛(mFG≥5)诊断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唇>下背>大腿>下腹>上臂>上背>胸/上腹>下颌。而排在前4位的部位,即上唇、下背、大腿和下腹对多毛诊断的贡献度最为显著,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28、0.675和0.626。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也显示,对诊断多毛最有价值的部位是上唇、下背、大腿�
赵晓苗杨亚波韩杨杜涛谭旻陈晓莉杨冬梓
关键词:多毛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