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洪伟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超声
  • 2篇血小板
  • 2篇药物洗脱
  • 2篇药物洗脱支架
  • 2篇支架贴壁不良
  • 2篇洗脱支架
  • 2篇细胞
  • 2篇介入
  • 2篇急诊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光学相干
  • 2篇光学相干断层
  • 2篇光学相干断层...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9篇杜洪伟
  • 6篇于波
  • 4篇杨光
  • 4篇杨爽
  • 2篇马丹
  • 2篇栾颖
  • 2篇王波
  • 1篇程露杨
  • 1篇马志强
  • 1篇付琳
  • 1篇刘建宇
  • 1篇杨凯
  • 1篇陆莹
  • 1篇刘洋
  • 1篇张若溪
  • 1篇郑志磊
  • 1篇景慎鸿
  • 1篇刘丽敏
  • 1篇朱晓琳
  • 1篇王鑫伟

传媒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房间隔起搏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心脏起搏位点对心脏的激动顺序和收缩同步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心脏起搏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的推广使用,尤其是可调节弯曲度的递送鞘管的临床应用使右心房非传统部位的起搏成为可能,改变心房起搏部位能否减少起搏器术后房颤负荷目前仍有争议。现就有关房间隔部位起搏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王波王莹惠杜洪伟栾颖
关键词:房间隔心房颤动
急诊PCI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胶原(collagen,COL)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52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及46例行急诊PCI的患者,分别于入院服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即刻(即术前)、服药后2 h(即术后)及服药后24 h采取静脉血,测定ADP及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PCI组ADP及COL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服药后24 h较术后即刻降低但较术前增高(P<0.01);CAG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术后即刻及服药后24 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COL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性在各时段无明显改变;保守治疗组服药后2 h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服药即刻下降(P<0.01),服药后24 h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服药即刻及服药2 h明显下降(P<0.01),而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各时段无明显改变。结论 ADP及COL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在PCI后明显增强,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
杜洪伟杨光于波杨爽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COL)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52例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及46例...
杜洪伟于波
文献传递
白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心房颤动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位点和-607A/C(rs1946518)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心房颤动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心房颤动患者和26例对照者,心房颤动患者按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DS)对所选2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1黑龙江省地区汉族人群中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A/C位点存在AA、AC、GG三种基因型,-137C/G位点存在CC、GC、GG三种基因型。2各心房颤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位点和-607A/C(rs194651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位点和-607 A/C(rs1946518)位点有CA、CC、GA、GC四种单倍体型,各组单倍体型分布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位点和-607 A/C(rs194651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AF患者的发病年龄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A/C(rs1946518)位点和-137G/C(rs187238)位点不是黑龙江省汉族人群心房颤动的易感基因,可能与其心房颤动的发病风险无关。
王波付琳王莹惠杜洪伟栾颖
关键词:心房颤动白介素-18单核苷酸多态性单体型等位基因
一种胫骨髓内钉占位器模具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模具领域,公开了一种胫骨髓内钉占位器模具,所述占位器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之间对称设置模板,所述上模组件的外侧设置第一凸板,所述下模组件的外侧设置第二凸板,所述模板上设置不同...
马志强张浩然杜洪伟刘建宇楚鹏刘丽敏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药物支架微小贴壁不良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转归进行观察。方法 29例植入DES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测未发现贴壁不良而应用OCT观察到微小贴壁不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行OCT复查,观察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面积大小、贴壁不良处内膜覆盖情况等,评价微小贴壁不良的变化。结果应用OCT于术后即刻检测了2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31枚支架存微小贴壁不良。6个月随访时每枚支架的贴壁不良小梁数及支架小梁贴壁不良率分别由34±12及13.4%±8.6%降至6±2及4.0%±1.1%(P均<0.05),平均贴壁不良面积和最大贴壁不良面积分别由(0.37±0.15)mm2及(0.58±0.14)mm2降至(0.09±0.04)mm2及(0.17±0.07)mm2(P均<0.05)。而支架新生内膜平均厚度及平均内膜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OCT能够观察到IVUS检测不到的微小贴壁不良;在6个月时,大部分DES微小贴壁不良消失,但少数仍持续存在。
杨光马丹刘洋郑志磊王鑫伟杜洪伟李腾于波杨爽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贴壁不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内超声
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G490、川芎嗪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的影响及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G490、川芎嗪在C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造成细胞肥大、凋亡,应用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G490、川芎嗪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及3H-亮氨酸掺入率的变化;以及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CT-1 mRNA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经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面积变大,3H-亮氨酸掺入率增高;CT-1 mRNA表达增加。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组心肌细胞面积较肥大组减小,3H-亮氨酸掺入率减少;CT-1 mRNA表达亦减少。AG490和川芎嗪减小心肌细胞面积、3H-亮氨酸掺入率,但不影响CT-1 mRNA的表达。结论 CT-1参与心肌细胞肥大,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G490、川芎嗪可减少心肌细胞肥大。
杨光杨凯陆莹杜洪伟于波杨爽
关键词:心肌营养素-1肥大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G490川芎嗪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晚期获得性贴壁不良的情况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观察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后1年获得性贴壁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机制。方法入选30例植入DES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对患者行OCT及IVUS检查。对获得的OCT及IVUS图像进行测量,分析术后1年获得性贴壁不良的发生率,并对比分析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影像数据,找出发生获得性贴壁不良可能的原因及预后。结果术后1年时对27例患者的32枚DES行OCT及IVUS检查。术后1年时共4枚(12.5%)支架出现获得性贴壁不良,其中贴壁不良处未覆盖的小梁数为12(11.8%),贴壁良好处未覆盖的小梁数为184(3.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贴壁不良处新生内膜厚度及新生内膜面积与贴壁良好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IVUS测得术后1年时贴壁不良处的外弹力板面积为(28.1±2.7)mm2,较术后即刻外弹力板面积为(22.9±2.9)mm2明显增大,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2枚支架均为发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用OCT及IVUS可检测出支架术后获得性贴壁不良,获得性贴壁不良可能与支架术后血管正性重构相关。发生获得性贴壁不良的位置有更多的支架小梁未被新生内膜覆盖,可能需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马丹杨光杜洪伟于波杨爽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贴壁不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内超声
原苏木素A对心脏移植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苏木醇提单体原苏木素A对心脏移植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抑制和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大鼠腹腔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原苏木素A组、环孢素组、对照组A(手术不给药组)、对照组B(不给药不手术组)。术前2天给药,术后第7天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检测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心脏移植对照组比较,原苏木素A组、环孢素A组术后3天和7天时均减轻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所引起的心肌病理损害(P<0.01);与对照组B相比较,对照组A CD4+/CD8+明显升高(P<0.01),环孢素A组、原苏木素A组则可抑制CD4+/CD8+的升高。结论苏木醇提单体原苏木素A对心脏移植后发生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程露杨张若溪杜洪伟朱晓琳景慎鸿于波
关键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