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障
  • 5篇细胞
  • 5篇白内障
  • 4篇上皮
  • 3篇增龄
  • 3篇增龄性
  • 3篇上皮细胞
  • 3篇手术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晶状体
  • 3篇晶状体上皮细...
  • 3篇角膜
  • 3篇白内障晶状体
  • 3篇白内障晶状体...
  • 2篇单抗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眼压
  • 2篇羊膜

机构

  • 13篇晋中市第二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杜敏
  • 5篇周瑞芳
  • 5篇牛永亮
  • 3篇田蕊蕊
  • 2篇马蕾
  • 2篇郭道静
  • 2篇闫建林
  • 1篇李建明
  • 1篇王淑琴
  • 1篇李春明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临床医药实践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与端粒酶增龄性研究
杜敏马蕾田蕊蕊郭道静牛永亮王淑琴李春明周瑞芳
该课题《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与端粒酶增龄性研究》,为自选项目。研究目的:探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凋亡发生的关系,及凋亡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是:选取行超声乳化...
关键词:
关键词:白内障治疗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与凋亡增龄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凋亡的关系,及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1例91眼,取晶状体前囊膜.根据年龄分为三组,即Ⅰ组为≤30岁的患者11例,Ⅱ组为31-60岁的患者30例,Ⅲ组为≥61岁的患者50例.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缺口标记原位细胞检测法(the terminal deoxynueleotidyl transferass (TDT)-medinted dUTP nick-end lsbeling(TUNEL)检测三个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细胞.采用TRAP-ELISA法检测三个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Ⅰ、Ⅱ、Ⅲ组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0%、13%、23%.三组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高明显降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凋亡逐渐增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促进了晶状体上皮的凋亡,是引起发生白内障的一个重要机制.
杜敏马蕾田蕊蕊郭道静牛永亮周瑞芳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端粒酶凋亡
小梁咬切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也有了较快发展。为了选择安全、便捷、有效的手术方法,我们对小梁咬切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与同期实行的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了比较,随访6~12个月,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杜敏周瑞芳闫建林
关键词:闭角性青光眼小梁网联合手术巩膜瓣抗青光眼手术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9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凡房角开放1/3以上象限者,分为3组,每组32只眼,Ⅰ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虹膜根切术,Ⅲ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三组早期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Ⅰ组3眼,Ⅱ组2只眼,Ⅲ组2只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开放1/3象限以上者3种不同手术方法效果相当。
杜敏牛永亮周瑞芳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虹膜根切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降眼压组间差
新鲜多层羊膜移植治疗重度角膜烧伤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杜敏牛永亮李建明
关键词: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烧伤角膜浅层病变疾病治疗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Bax表达的增龄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Bax的基因表达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及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1例91只眼,取晶状体前囊膜。根据年龄分为3组,即I组为≤30岁的患者11例,Ⅱ组为31~60岁的患者30例,Ⅲ组为I〉61岁的患者50例。采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染色,镜下检测三个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基因蛋白与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Ⅱ、Ⅲ组Bcl-2基因表达分别为89%、60%、0.5%,Bax基因表达分别为0、11%、91%。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基因表达逐渐降低,Bax基因表达逐渐增高,为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白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杜敏田蕊蕊牛永亮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BAX免疫组织化学
降纤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对51例确诊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Ⅰ组)26例,给予降纤酶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Ⅱ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及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球后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同时降眼压、吸氧等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视力、疗效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Ⅰ组、Ⅱ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降纤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改善血液循环,疗效确切。
杜敏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纤维蛋白原降纤酶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并对比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系列研究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确诊为BRVO合并ME的患者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光相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分析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患者局部及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前后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各时间点的BCVA和CM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以有效提高BRVO合并ME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预防新生血管类疾病的发生,其疗效是肯定的。
杜敏牛宇奕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非接触式眼压计与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杜敏
关键词:眼压眼压值眼内压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开角型青光眼(共61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4.23mmhg左右。3个月复查均在13.12mmhg左右。9-12个月眼压均在17-19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杜敏
关键词: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