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心肌
  • 3篇血管内皮
  • 3篇内皮
  • 2篇心肌梗塞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介入
  • 2篇经皮冠脉介入
  • 2篇急性心肌梗塞
  • 2篇梗塞
  • 2篇冠脉
  • 2篇冠脉介入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机构

  • 7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7篇郭莹
  • 7篇李青
  • 6篇杨玉莲
  • 5篇欧柏青
  • 5篇宁忠平
  • 5篇张翼
  • 3篇骆阳平
  • 3篇沈向前
  • 3篇周胜华
  • 3篇祁述善
  • 3篇骆杨平
  • 2篇柴东升
  • 1篇崔波
  • 1篇陈红天
  • 1篇杨玉连
  • 1篇陈智敏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美国中华临床...

年份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急性心肌梗塞被引量:1
2003年
张翼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杨玉莲郭莹欧柏青宁忠平李青骆阳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
米力农治疗老年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郭莹陈红天杨玉连李青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米力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抽取 2 5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1、5、10和 15d的外周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VEGF浓度。结果 AMI患者血清VEGF在AMI后第 10d达高峰 ,显著高于对照组 ( 178 9± 48 9pg/mlvs 64 9± 16 7pg/ml,P <0 0 5 )。血清中VEGF峰值与肌酸激酶 (CK)峰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73 ,P <0 0 1)。结论 AMI患者血清VEGF水平持续升高与心肌梗塞程度有关。
张翼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杨玉莲郭莹欧柏青宁忠平李青骆阳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肌酸激酶
地尔硫zhuo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zhuo(商品名:合贝爽)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1例,给予地尔硫zhuo20mg于5%葡萄糖250mg静点每日1次,连用7d。结果 地尔硫zhuo明显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耗氧量,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3%和87.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滴注地尔硫革为不稳定心绞痛提供了一种较安全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骆杨平杨玉莲李青郭莹
关键词:地尔硫ZHUO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静脉滴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单核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的表达及其与 AMI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抽取 2 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PCI)治疗的 AMI患者发病后第 1、5、10和15 d的外周静脉血 ,分离、培养单核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测定 VEGF浓度。结果 单核细胞分泌的VEGF在 AMI后第 5 d即达高峰 ,显著高于对照组 ( 3 43 .2± 82 .5 pg/ml vs 14 3 .3± 2 4.2 pg/m l,P<0 .0 5 )。单核细胞分泌的 VEGF峰植与肌酸磷酸激酶 ( CK)峰值无显著相关。 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的 AMI患者 ,其单核细胞分泌的 VEGF水平显著高于左心室收缩功能未改善者 ( 867.6± 113 .1pg/ml vs2 3 4.8± 82 .4pg/ml,P<0 .0 5 )。结论 AMI患者 PCI术后单核细胞产生的
张翼祁述善周胜华沈向前杨玉莲郭莹欧柏青宁忠平李青骆阳平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急性心肌梗死单核细胞左心室收缩功能
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低血压的特点与处理
2004年
欧柏青宁忠平张翼李青骆杨平柴东升郭莹杨玉莲
关键词:低血压
蚓激酶对冠脉介入术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冠脉介入术(PCI)后血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存在病变,需行择期PCI 术者共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蚓激酶治疗组(n=38)。术前1周开始用药,观察两组在术前1周,术前1d,术后次日及术后1周浓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Fg 术后1周与术前1周相比明显增高[(4.83±1.06)vs(3.86±0.73)g·L^(-1),P<0.01],与蚓激酶组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4.83±1.06)vs(4.16±O.87),P<0.05]。蚓激酶组术后1周与术前1周Fg 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4.16±0.87)比(3.98±0.58)g·L^(-1),P<0.05)。结论:PCI 可导致Fg 浓度升高,术前口服蚓激酶可阻止Fg 浓度的升高。
欧柏青杨玉莲陈智敏宁忠平崔波李青张翼骆杨平柴东升郭莹
关键词:蚓激酶经皮冠脉介入纤维蛋白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