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丰

作品数:53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11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7篇文化
  • 10篇文学
  • 8篇诗学
  • 8篇主义
  • 8篇文化政治
  • 8篇文艺
  • 7篇消费主义
  • 7篇话语
  • 6篇审美
  • 4篇政治
  • 4篇文化研究
  • 4篇文论
  • 4篇文艺理论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美学
  • 3篇叙事
  • 3篇意识形态
  • 3篇审美文化
  • 3篇审美意识形态
  • 3篇权力

机构

  • 42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暨南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50篇李艳丰
  • 2篇段吉方
  • 1篇胡博
  • 1篇丁纯
  • 1篇张丽芬

传媒

  • 4篇云南社会科学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粤海风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暨南学报(哲...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话语范式反思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现代性的断裂和消费主义的莅临,文化价值谱系与人文话语范式陷入解构的困境,现代性文化所坚守的启蒙理性、艺术自律、人文神话、审美超越、历史总体性等元话语,在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下不再合法,代之以后现代主义的世俗化、多元化、浅表化、文艺消费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碎片化等。现代性以来的文学话语范式也随着文学共同体的解散、"文学场"的"他律化"和文学实践的消费化而面临阐释的焦虑,甚至失语。
李艳丰
关键词:消费主义话语
历史“祛魅”与文化反思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和全球性传播,文化和文学形态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基于审美现代性的话语权力系谱而建构起来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形态,因为审美现代性自身的退场而遭遇解构和变型。从文化方面而言,这种改变突...
李艳丰
关键词:祛魅文化消费主义小说
文献传递
再论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一个“话语事件”的理论反思被引量:5
2014年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界所提出的文论"失语症"问题,作为一个典型的"话语事件",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文论建设的理论困境与文论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则集中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知识界的思想分野与话语转型。文章结合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嬗变,文化知识界的多重转向,现代性的断裂,民族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想的兴起等问题,辩证分析了文论"失语症"命题,在指出其话语合理性的同时,也对错误的思想倾向作出了批评与矫正。
李艳丰段吉方
关键词:中国文论失语症
后美学时代——审美狂欢与美学的贫困
文章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来探讨美学在后现代的学科境遇。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探讨秉承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后美学”,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缺席,深度模式的削平与先锋意识的瓦解,哲学与美学...
李艳丰
关键词:美学思想艺术审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阐释与文化批判被引量:8
2008年
后现代社会的莅临和审美的泛化,使当代文化形态开始发生重大转型。"日常生活审美化"过分依托消费主义而消弭了审美主义的文化精神,艺术的生活化诉求导致艺术本体生命的沦丧,"精神的美学"变成了"眼睛的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就是我们所说的"日常生活的诗意化",而是指消费社会和传媒时代来临之后形成的表象世界和深层心理的审美化,是泛审美文化的一种现象学描述。审美和艺术向日常生活的扩张导致艺术自律性的消解,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兴起造成了艺术"光晕"的消失和艺术作品稳定性价值的解体,精英艺术开始与大众文化融合并形成新的时代景现.
李艳丰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批判消费主义
文学终结论的文化溯源与理论重思被引量:1
2009年
随着现代性的失范以及消费主义时代的莅临,文学艺术从表征领域的中心滑向了边缘;文学艺术的自律性在消费主义媚俗文化,特别是电子媒介制造的影像符号中遭遇解构。文学艺术必将继续存在,但其引领人类文化精神价值的历史使命却已完成,这是文学终结论所试图表达的本质意义。
李艳丰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学终结自律性消费主义
论韦勒克“整体性”文学批评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韦勒克从"整体性"的立场来"理解文学与评价文学",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有三:其一,"整体性"文学批评观以辨证综合的批评观念取代权力话语的理论独白,将文学批评话语导向良性和谐的文学生态场域;其二,"整体性"文学批评观有利于缓解当代文学批评的阐释性焦虑,为重塑汉语诗学的新秩序提供了理论话语资源;其三,"整体性"文学批评观警示我们在这个"无思"的时代,如何以诗与思的方式重构文学之为文学的审美精神。
李艳丰
关键词:文学批评话语
《智取威虎山3D》:用现代精神诠释红色经典
2019年
对红色经典进行改编,在用全新的方式去诠释这个故事的同时,也是在为这段历史注入一股新的活力。3D电影《智取威虎山》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徐克导演用他独特的眼光和奇特的想象力,保留了原故事的精神内核,加入了现代的拍摄手法和技术,让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故事在这个时代重新焕发光彩,深受观众的喜爱与赞赏。文章将从演员的精彩演绎、适应市场需求与保留故事的精神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三个方面对影片运用现代精神全新演绎红色经典进行探讨。
胡博李艳丰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改编
文化转向与话语转型——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进程中的知识生产与话语陈述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当代文化知识分子关于大众文化的知识生产与话语陈述,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拒斥到理性反思、批判接纳的转型过程。这种话语转型,既反映出大众文化异军突起之后,当代文化场权力格局的嬗变与改写,也折射出话语主体身份症候与角色意识的历史性转换。当现代性启蒙文化随同精英主义的衰竭与世俗化浪潮的滥觞而走向匿名时,文化知识分子固守的现代性精英意识与美学趣味已然不合时宜。因此,祛除"立法者"之神圣光晕,在"阐释者"角色的历史建构过程中重塑大众文化时代的世俗化人文精神,成为文化知识分子新的现实使命。
李艳丰
关键词:话语立法者阐释者
王国维的文化创伤及其在哲学与诗学中的话语表征
2020年
从文化创伤理论出发分析王国维自沉之悲剧,可以发现,王国维之所以选择自杀,并非因一时一地之事,而是有着极为复杂的文化原因。王国维忧郁悲观之天性、忧生的本体意识与忧世的实践伦理以及其命途多舛的创痛性现实生命体验等,使王国维的生命结构中被绵延不断地注入创伤性的精神与情感元素;适逢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变革时代,王国维经历了文化冲突与断裂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创痛,其文化主体意识遭遇了难以弥合的撕裂,对传统文化的固恋最终酿成悲剧性文化命运;文化冲突与断裂所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让王国维在世变剧烈的时代感到无所适从,遂以死来向世人证明其志向与人格。
李艳丰
关键词:文化创伤哲学诗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