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纳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中端粒酶
  • 2篇腺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
  • 2篇锯齿状腺瘤
  • 2篇病理
  • 1篇样癌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原位杂交检测
  • 1篇杂交检测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上皮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吴又明
  • 5篇李纳
  • 3篇郭周庆
  • 3篇王金生
  • 2篇丁彦青
  • 2篇冷雷
  • 2篇黄东
  • 2篇耿文静
  • 1篇莫和国
  • 1篇邓文成
  • 1篇王红霞
  • 1篇陈光辉
  • 1篇单立兵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表达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2000年被WHO正式命名为独立的一种疾病,与传统腺瘤(traditional adenoma,TA)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比较有其独特的性质。本研究通过对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比较,探讨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异同及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37例锯齿状腺瘤、36例传统腺瘤,3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p53及Ki-67检测。结果:端粒酶在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和结直肠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阳性率高于锯齿状腺瘤组(P<0.05),锯齿状腺瘤组高于传统腺瘤组(P<0.01);Ki-67在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锯齿状腺瘤和传统腺瘤组(P<0.01);结直肠癌组p53阳性率高于传统腺瘤组(P<0.01),传统腺瘤组高于锯齿状腺瘤组(P<0.01)。结论:端粒酶、p53及Ki-67检测显示:锯齿状腺瘤是一种具有较强活性的腺瘤,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在其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吴又明丁彦青李纳王金生郭周庆冷雷黄东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端粒酶P53KI-67
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一种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在诱导解毒、肿瘤发生及抗氧化应激反应中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中,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Nrf2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TC、PTMC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明确Nrf2在PTC、PTM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耿文静单立兵王金生李纳吴又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锯齿状腺瘤中端粒酶、p53表达与锯齿状腺癌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传统腺瘤(traditional adenoma,TA)及锯齿状腺癌(serrated ade-nocarcinoma,SAC)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快捷法对52例TSA、50例TA及51例SAC组织标本中端粒酶、p53、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在TSA、TA与SAC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SAC组阳性率高于TSA(P<0.01),TSA组高于TA组(P<0.01);Ki-67在TSA与TA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AC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TSA和TA组(P<0.01);p53在SAC组阳性率高于TA组(P<0.01),TA组高于TSA组(P<0.01)。结论 TSA是一种具有增殖活性的腺瘤,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在其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吴又明丁彦青李纳王金生郭周庆冷雷黄东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端粒酶
TCT结合DNA定量及Ki67 p16免疫组化联合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早期筛查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估液基细胞学(TCT)结合DNA定量分析及免疫组化(Ki67、P16)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参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妇女,同时进行液基细胞,DNA定量分析及免筛组化(Ki67、P16)方法学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结果液基细胞学筛查阳性率为11.63%,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1.28%、27.50%。DNA定量分析筛查阳性率为11.87%,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9.83%、19.51%;TCT与DNA联合筛查阳性率为13.54%,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11%、15.36%。免疫组化(Ki67、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5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结合DNA定量分析,再辅以免疫组化(Ki67、P16),不但可以提高筛查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而且可以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各阶段的预后与转归,病变程度。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郭周庆陈光辉吴又明王红霞莫和国邓文成李纳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DNA定量分析免疫组化
3例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胃部、肺部及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病理科2016-04—2020-10诊断的3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对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这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结果 3例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中,1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1、56、72岁。3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分别发生在胃部、肺部、鼻咽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广谱角蛋白(CK-P)、细胞角蛋白5/6(CK5/6)、P63、P40、P53均阳性,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20(CK20)均阴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阴性,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4、CD8、CD20。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3例阳性。结论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但特殊的肿瘤,与EB病毒的感染有有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其发病率低,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及最佳治疗方法,须进一步研究。
侯欣喜李纳耿文静吴又明
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癌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