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璐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骨髓
  • 18篇骨髓瘤
  • 15篇多发
  • 15篇多发性
  • 15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预后
  • 5篇初诊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血清
  • 4篇泼尼松
  • 4篇肿瘤
  • 4篇磷酰胺
  • 4篇环磷
  • 4篇环磷酰胺
  • 4篇ISS
  • 3篇低剂量
  • 3篇硼替佐米
  • 3篇泼尼松治疗
  • 3篇轻链
  • 3篇细胞

机构

  • 22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22篇李璐
  • 20篇侯健
  • 12篇姜华
  • 10篇傅卫军
  • 10篇杜鹃
  • 9篇石昊天
  • 9篇何海燕
  • 9篇凌晨晖
  • 9篇郭列平
  • 9篇周帆
  • 9篇韦苇
  • 8篇张忆梓
  • 8篇李荣
  • 8篇卢静
  • 5篇周莉莉
  • 4篇奚昊
  • 3篇张慧
  • 3篇贺婕
  • 3篇赵云阳
  • 2篇樊荣

传媒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Schnitzler综合征的诊治过程
本中心接诊一例以长期反复出现慢性荨麻疹、发热、四肢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伴IgM k型M蛋白的患者.该患者在3年的病程中,按“MGUS伴自身免疫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反复在上海各大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皮肤科就诊...
李荣姜华傅卫军杜鹃何海燕卢静李璐侯健
关键词:病理诊断
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新诊断的20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至少4个疗程。以国际分期系统(ISS)为对照,分析R-ISS的预后意义。结果202例患者中,男124例,女78例,中位年龄57(28~81)岁。中位随访31个月,采用R-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56、108、38例,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61个月和38个月,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62、70、70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58、52和40个月,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Cox预后风险模式分析发现:R-ISS预后Ⅲ对Ⅰ、Ⅱ对Ⅰ期的HR值分别为9.606和4.038,P值分别为0.008和0.029;ISS预后的HR值分别为4.127和2.877,P值分别为0.070和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行移植(P=0.003)、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P=0.010)及年龄小于65岁(P=0.001)R-ISS不同分期患者的OS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SS能更好地区分初诊MM患者的OS时间,尤其对于接受硼替佐米治疗为主、年轻、未行移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较为突出,对中国MM患者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卢静杜鹃傅卫军何海燕李璐李荣周莉莉姜华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过表达hsa-miR-631逆转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对硼替佐米耐药的研究
奚昊李璐杜鹃傅卫军姜华侯健
节律性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节律性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方法54例难治或复发性MM患者给予低剂量环磷酰胺(50mg/d)联合泼尼松(15mg/d)(cP方案)持续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分别取患者骨髓组织及外周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患者的骨髓组织MVD,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和PDGF—BB表达水平。结果在可评估的37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81.08%。其余17例患者随访未达6个月或未能获得血清检测标本或失访。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节律性化疗2、4、6个月后,有效组30例患者MVD计数分别为33.1±4.8/高倍视野(HP)、24.8±3.7/HP、19.7±2.1/HP;外周血VEGF水平分别为(394±57)、(268±32)、(217±20)ng/L;PDGF—BB水平分别为(304±31)、(274±31)、(196±22)ng/L。与治疗前[MVD为48.5±5.9/HP,VEGF为(517±60)ng/L,PDGF—BB为(484±60)ng/L]相比,患者骨髓MVD和外周血VEGF、PDGF—B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1)。而无效组7例患者在化疗后2个月MVD为32.54-4.7/HP,外周血VEGF水平为(512±39)ng/L,PDGF-BB水平为(452±39)ng/L,与治疗前[MVD为33.2±5.6/HP,VEGF为(498±55)ng/L,PDGF—BB为(488±44)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节律性化疗可明显降低MM患者骨髓组织MVD和血清VEGF、PDGF—BB表达水平。其在MM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
郭列平周帆韦苇张忆梓石昊天凌晨晖李璐侯健
关键词:环磷酰胺泼尼松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探讨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40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其中初治20例,复发(难治)20例。选择20例使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作为试验组,以同期20例接受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MM患者作对照。结果:可评估的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1~64)个月,在相同的肾脏基础损伤水平的情况下,硼替佐米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沙利度胺组比较P<0.01,提示硼替佐米治疗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疗效优于沙利度胺组。硼替佐米组2个疗程时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6例,对照组nCR 1例,PR 3例(P<0.05)。2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共有11例肌酐降至正常范围,沙利度胺组仅5例。半年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0例中半年无一例复发,对照组20例中半年有5例复发(P<0.05)。结论: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的疗效优于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而且起效较快。
张忆梓侯健周帆郭列平闫岩石昊天韦苇凌晨晖李璐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硼替佐米
修改后的ISS(R-ISS)分期系统是否适用于中国骨髓瘤患者的预后评估?
杜鹃卢静傅卫军何海燕李璐樊荣奚昊姜华周莉莉李荣侯健
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活性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已知的MM预后指标有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染色体异常、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血肌酐和国际MM分期系统(ISS)分期。2006年Sharma等发现1例合并有高钙血症的骨髓瘤患者,其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明显升高,此后又有学者发现类似情况。我们从2007年开始对初发的MM患者进行血清NSE水平的检测,并分析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张忆梓侯健韦苇郭列平石昊天李璐凌晨晖周帆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神经元烯醇化酶血清神经元初发酶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血清游离轻链(sFL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62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分析初诊时血清游离轻链比值(serum free light chain ratio,sFLCR)在M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初诊MM患者621例,其中sFLCR正常组(0.26≤sFLCR≤1.65)42例(6.8%),sFLCR低组(0.01
强琬婷罗添丞卢静贺婕李璐李荣陈小梅赵云阳姜华傅卫军杜鹃
关键词:血清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UbcH10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RNA的方法沉默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中的UbcH10基因,研究基因沉默后U-1996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UbcH10基因信息,设计针对UbcH10基因编码序列(CDS)区的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相关siRNA序列至多发性骨髓瘤U-1996细胞。在转染siRNA后48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1996细胞中UbcH10基因的mRNA和其蛋白水平。选取未转染siRNA序列的空白组和转染阴性siRNA序列组作为试验对照,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siRNA序列后24、48、72hU-1996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h后U-1996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通过脂质体法成功转染构建siRNA序列至U-1996细胞。转染后的U-1996细胞中UbcH10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较转染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沉默UbcH10基因后U-1996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UbcH10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加细胞凋亡。
奚昊赵黎明姜华李璐侯健
关键词:UBCH10多发性骨髓瘤SIRNA细胞增殖
减低剂量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20例初诊POEMS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何海燕傅卫军杜鹃姜华李荣周莉莉李璐卢静侯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