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玲

作品数:132 被引量:543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9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7篇玉米
  • 53篇性状
  • 50篇爆裂玉米
  • 38篇自交
  • 34篇自交系
  • 33篇普通玉米
  • 26篇杂交
  • 25篇膨爆特性
  • 20篇杂交种
  • 20篇穗粒
  • 17篇杂种
  • 16篇穗粒性状
  • 14篇玉米自交系
  • 14篇杂种优势
  • 13篇配合力
  • 12篇玉米杂交
  • 12篇种子
  • 12篇高油
  • 11篇植株
  • 11篇基因

机构

  • 13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9篇河南省农业科...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职业...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省种子管...
  • 2篇漯河市农业科...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洛阳农业高等...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安县农业局

作者

  • 131篇李玉玲
  • 42篇董永彬
  • 17篇王延召
  • 14篇李学慧
  • 13篇牛素贞
  • 11篇陈欢庆
  • 9篇周强
  • 9篇张中伟
  • 9篇史庆玲
  • 9篇余永亮
  • 9篇邓飞
  • 8篇王启磊
  • 8篇刘艳阳
  • 8篇崔庆新
  • 8篇薛晓静
  • 7篇杨美丽
  • 7篇刘艳霞
  • 7篇魏蒙关
  • 7篇吴锁伟
  • 6篇陈绍江

传媒

  • 21篇河南农业大学...
  • 20篇河南农业科学
  • 19篇玉米科学
  • 14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华北农学报
  • 4篇遗传
  • 3篇生物技术进展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种子科技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Journa...
  • 1篇河南科技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遗传及杂交种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001年
综述了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遗传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性、爆裂玉米的育 种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爆裂玉米的膨爆特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 状,与籽粒产量及大多数穗粒性状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不同爆裂玉米间相互杂交及其与 普通玉米杂交、回交或长期的轮回选择,可有效地聚集分散在不同材料、不同个体中的 优良性状和有利基因,显著提高育种效果。
李玉玲
关键词:爆裂玉米膨爆特性育种杂交种选育
玉米子粒灌浆及种子萌发特性的粒位效应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对粒重不同的2个纯合稳定普通玉米自交系及其正反交当代果穗上、中、下不同部位子粒的灌浆进程及成熟种子的电导率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均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杂交当代的百粒重高于母本自交系;子粒灌浆速率的高低和有效灌浆期的长短是导致不同材料及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差异的主要原因。②中部子粒的电导率小于上、下部子粒,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生长指数、贮藏物质消耗率和运转率大于上、下部子粒。种子萌发及幼苗特性的一致性也与粒位效应有关。
李玉玲台国琴
关键词:玉米子粒灌浆种子萌发特性粒位效应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子粒蛋白含量QTL被引量:6
2006年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259个F23∶家系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83个标记的爆裂玉米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cM。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方法对子粒蛋白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在春、夏播条件下均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1、3、4、6、7和第8染色体上,其中春、夏播条件下都检测到的QTL有3个,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分别为42.85%和53.19%,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0%~17.70%。表现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数目分别为2、2、2和6。3个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丹232,其余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N04。
李玉玲王延召董永彬
关键词:爆裂玉米蛋白含量数量性状位点
优质玉米的营养品质及提高的途径被引量:13
1994年
优质玉米的营养品质及提高的途径苏祯禄,李玉玲,张秀英孙书库(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目前世界上生产的玉米约有75%-80%用作饲料,用作工业原料的约占10%-15%,直接食用的仅占10%-15%。在美国有91%的玉米用作饲料。我国玉米食用比重...
苏祯禄李玉玲张秀英孙书库
关键词:玉米营养品质
爆裂玉米种质研创及豫爆2号杂交种选育和产业化应用
李玉玲许科红刘国彦魏蒙关温春东李俊周王建现陈恭张珍丁勇吴锁伟王延召刘艳阳李学慧黄垒
该项目针对爆裂玉米育种及相关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从1993-2008年历经连续16年完成。1.主要技术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1)专用型爆裂玉米杂交种豫爆2号及其亲本自交系选育。豫爆2号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N04和N1...
关键词:
关键词:爆裂玉米杂交种选育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明确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的穗粒性状特征及进一步改良的途径,研究了108个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质量4个穗粒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在系统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类群内各性状变异分析,并比较了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大杂交种的4个核心骨干自交系与同类群其他自交系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间各穗粒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表现为行粒数!百粒质量!穗长!穗粗;供试自交系可分为10个类群,其中类群G1—G6包含101个自交系,占93.52%,百粒质量和穗粗均以类群G10最高,穗长和行粒数均以类群G7最高;两大杂交种的4个核心骨干自交系各自所属类群相比,4个类群分别有单个或多个自交系单个性状较优,M33、M68、M69、M73、M88、M93 6个自交系的4个穗粒性状均较优,可以分别用于单个或多个穗粒性状的改良。
胡春辉张龙任杨柳朱赛岚刘真真张岚李玉玲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聚类分析多样性
玉米自交系及单交种不同子粒灌浆期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对 4个自交系及由此组配的 6个正、反交组合授粉后 2 0d ,30d ,40d ,5 0d的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授粉后 30d收获的种子已具备成熟种子的发芽能力 ,虽然粒重较低 ,但胚乳中的贮藏物质完全可以满足常规发芽试验规定的 7d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在供试材料中 ,除S2 2 (D)× 478外 ,其余杂交种的种子萌发特性均优于自交系 ,478优于S2 2 (Y)、S2 2(M)和S2 2 (D) ,以 478作母本的组合优于其相应的反交组合 ;杂种F1与母本自交系 9个种子萌发特性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而与父本自交系的相关均不显著 .在玉米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同时注重种子萌发特性的选择 。
李玉玲吴凤兰江洪勋朱占营楚士民
关键词:玉米子粒灌浆种子萌发特性自交系单交种
《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2024年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在《种子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开发合适教学的思政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为种子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董永彬史勇郑琦郑天慧李文钰李玉玲
关键词:教学实践
利用SSR标记研究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及杂种优势群预测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和国内18个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研究GD,GH,SCA及杂种优势与F1产量的相关性,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利用SSR标记将27个供试自交系分为6类,我国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其系谱来源和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A,PB和四平头类群自交系分别各归为一类;南斯拉夫自交系ZPL01,ZPL06,ZPL09,ZPL10和ZPL02归为第Ⅰ类,ZPL03,ZPL05,ZPL04与Mo17和丹232归为第Ⅱ类群,ZPL07与综3和综31归为第Ⅲ类;(2)SCA与对照优势及其与F1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D,GH与F1穗粒重和对照优势的相关仅长葛点达到显著水平,利用SCA或对照优势可以较好地预测F1的产量表现,而GD和GH的预测效果较差。
李玉玲张亚丽
关键词:SSR标记配合力杂种优势杂合性
玉米子粒性状种子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00年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以 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 ,BC1,BC2 世代为材料 ,研究了 7个玉米子粒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除粒厚外 ,各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 ,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较小 ,细胞质基因对各性状均无显著影响 ,而环境效应极显著。除粒长的直接显性效应与母体显性效应间的协方差外 ,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较小 ,且不显著。因此 ,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直接选择。S2 2 是改良粒重的优良亲本 ,而NO1,NO2 ,NO3 对改良粒重不利。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直接显性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及机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 ,直接选择粒较宽的分离类型 ,容易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 ,选择粒厚而宽的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有利于提高F1粒重。
李玉玲詹朝飞石新民
关键词:玉米子粒性状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