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灼亮

作品数:64 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研条件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肝炎
  • 23篇乙型
  • 22篇乙型肝炎
  • 21篇细胞
  • 16篇慢性
  • 13篇病毒
  • 12篇胸腺肽
  • 12篇慢性乙型
  • 12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综合征
  • 9篇急性呼吸
  • 8篇严重急性
  • 8篇严重急性呼吸
  • 8篇呼吸综合征
  • 8篇急性呼吸综合...
  • 7篇严重急性呼吸...
  • 7篇树突
  • 7篇树突状
  • 7篇树突状细胞
  • 7篇肝炎病毒

机构

  • 37篇解放军第45...
  • 2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4篇李灼亮
  • 44篇刘树人
  • 29篇余宙耀
  • 19篇张宜俊
  • 17篇罗显荣
  • 14篇张雁
  • 13篇程涛
  • 11篇谢庆
  • 11篇谢庆
  • 9篇彭齐荣
  • 8篇孔祥平
  • 7篇伍伟玲
  • 7篇王添章
  • 7篇程涛
  • 6篇陈汉先
  • 6篇欧阳石
  • 6篇骆丽敏
  • 6篇孔祥平
  • 6篇杨永红
  • 5篇刘惠萍

传媒

  • 7篇胃肠病学和肝...
  • 5篇航空军医
  • 5篇中华实用诊断...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 6篇1998
  • 3篇1997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劳力性热射病横纹肌损伤和内毒素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内毒素水平变化和相互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3例劳力性热射病和9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和内毒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各指标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劳力性热射病组入院时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和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劳力行热射病组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与内毒素呈正相关(P<0.05);三项指标与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劳力性热射病患者横纹肌损伤,血清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和内毒素具有相关性,并影响患者预后。
刘树人罗显荣张雁杨俊练宏生陈汉先李灼亮
关键词:热射病运动性肌红蛋白内毒素
胸腺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8
2003年
程涛李灼亮
关键词:胸腺肽高效毛细管电泳
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和分布、细菌耐药性。结果53例肝移植受者,3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62.3%,死亡6例,死亡率18.2%,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是非肺部感染的1倍。感染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最常见于术后第1周。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或提示肺部感染。痰液、咽拭子和气道吸引液中致病菌最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G-菌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敏感,G+菌仅对糖肽类敏感,均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死亡率高,时间早,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菌种类多,分布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刘树人罗显荣骆丽敏余宙耀李灼亮
关键词:肝移植肺部感染致病菌
国产胸腺肽对人T淋巴细胞E受体和CD_2抗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1997年
张宜俊陈阳述尤玉琴陈文吟李灼亮
关键词:胸腺肽CD2抗原
13例SA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的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刘树人谢庆张雁陈汉先王添章程涛李灼亮孔祥平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
反应停对急性肝衰竭的的预防作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反应停 (Thal)对急性肝衰竭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D 半乳糖胺 (D GalN ,60 0mg/kg ,ip)和细菌脂多糖 (LPS ,5 μg/只 ,H)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观察Thal对急性肝衰竭死亡率、细胞因子、转氨酶、肝组织形态学和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Thal可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TNFα和转氨酶的水平 (P <0 .0 5 ) ,减轻肝细胞坏死的程度 ,抑制单个核细胞TNFαmRNA的表达。
刘树人郑茉莉李灼亮余宙耀陆汉明
关键词:反应停急性肝衰竭肿瘤坏死因子
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能力的测定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DC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 ,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 ,ELISA方法测定抗原提呈过程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HLA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抗原提呈能力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于正常 (P <0 .0 5 ) ,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相似 (P >0 .0 5 )。结论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与DC的缺陷有关。
刘树人彭齐荣李灼亮余宙耀张宜俊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提呈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
1998年
目的:探讨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用依据。方法:8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8例炎症活动度有较明显减轻,2/8例炎症活动度部分减轻,组织学改变与临床HBeAg阴转HBVDAN阴转相一致。结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吕丽春张宜俊谢庆刘树人王复生李灼亮
关键词:胸腺肽慢性乙型肝炎原位杂交
一氧化氮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3
1999年
为探讨NO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采用D-GalN(800mg/kg)和LPS(8μg/鼠)腹腔注射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氨胍(AG,100mg·kg-1·d-1)和左旋精氨酸(LA,400mg·kg-1·d-1)皮下注射3d,分别抑制和促进NO的合成,注射D-GalN和LPS后24h处死,留血清测定NO、ALT和AST的水平,肝组织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活性并作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肝衰竭时NO和iNOS的水平升高(P<005),与ALT和AST的升高相一致(P<005),抑制iNOS的活性或促进NO的合成,则NO、ALT和AST的水平降低(P<005)或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证实了上述结果。说明NO及iNOS参与急性肝衰竭,抑制NO的合成对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
余宙耀刘树人李灼亮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病理学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免疫病理观察被引量:6
1999年
探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的变化,为胸腺肽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将8 例治疗前后肝穿组织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HBsAg,HBcAg,Fas 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3 例炎症活动度有较明显减轻,2 例炎症活动度部分减轻,组织学改变与临床HBeAg 阴转,HBVDNA阴转一致。提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吕丽春张宜俊谢庆刘树人王复生李灼亮
关键词:胸腺肽乙型肝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