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良

作品数:60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哲学宗教
  • 16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释学
  • 11篇诠释学
  • 8篇熊十力
  • 8篇文学
  • 7篇哲学
  • 7篇中国诠释学
  • 6篇阐释学
  • 5篇文化
  • 4篇代文
  • 4篇文论
  • 4篇文明
  • 3篇新唯识论
  • 3篇唯识
  • 3篇唯识论
  • 3篇现代诠释学
  • 3篇马一浮
  • 3篇国文
  • 3篇《新唯识论》
  • 3篇比较文学
  • 3篇辨正

机构

  • 40篇湖南大学
  • 15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9篇李清良
  • 5篇张洪志
  • 4篇夏亚平
  • 2篇何书岚
  • 2篇郭瑞芳
  • 1篇洪汉鼎
  • 1篇吴颖姝
  • 1篇刘堂春
  • 1篇王栋
  • 1篇许扬男
  • 1篇郭胜男
  • 1篇刘勇
  • 1篇谭立

传媒

  • 10篇湖南大学学报...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文学研究
  • 4篇中国文化研究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原道
  • 2篇文学评论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进行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整体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如何对中国经典诠释传统进行整体研究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现有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于究竟关注哪些层面缺乏足够自觉,二是对于不同诠释导向间的互动和竞合缺乏足够关注,三是对于不同诠释导向的内在逻辑与学理依据缺乏深入清理。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乃是一个复杂系统并且处在一个更大的复杂系统之中,包含各种不同的特殊诠释导向,它们围绕基本问题意识,共同形成一种相对普遍和自足的“诠释之道”。进行整体研究时,宜以基本问题为关注焦点,以主导性诠释导向为抓手,重点突破而以点带面,同时就诠释学基本问题展开中西对话也必不可少。
李清良王壮壮
熊十力《唯识论》撰作时间考辨被引量:6
2009年
《熊十力全集》的编者将熊十力《唯识论》讲义的印刷时间定为1930年,对其撰作时间则未明言。通过研究相关材料可以发现,熊十力这本《唯识论》乃是他于北京大学1926-1927学年所开唯识学课程的讲义,其撰作时间实在1926年秋冬至1927年初春之间,其印刷时间也极有可能与此同时而似乎不可能迟至1930年。这样,熊十力在1920年代所作的三种唯识学讲义可以分别称为壬戌本(或癸亥本)、丙寅本、丁卯本。熊十力研究中的其它一些相关问题可据此得以澄清,尤其是可以大体确定《新唯识论》(文言本)的构思与撰写时间,从而重新厘定熊十力于1923-1932年间思想发展的大体轨迹。
李清良郭胜男
关键词:熊十力《新唯识论》
现代“会通”观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以钱钟书“打通”说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来我国学者特别关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其实,中国现代学术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总结。比如深入考察钱钟书的"打通"说、吴宓的"会通"说、张申府的"解析的辩证唯物论"等现代"会通"论及其与中西人文传统的内在关联,便可发现,像"打通""会通"这类传统话语在现代社会不仅没有消失,反倒获得了空前突显和扩展,并且与西方概念和话语实现了有效沟通与互释,已成功转化为既有中国特色又颇包容开放的现代学术话语。
李清良谭立
关键词:吴宓张申府会通中国话语
姜斋千载是同窗——论王船山对熊十力的影响(上)被引量:1
2005年
现代新儒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无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还是在思想路向的确定上都深受王船山其人其学的影响。船山思想既引导他参加革命,又促使他从革命转向“革心”,决志学术;而在学术上,则促使他最终由佛归儒,并以继承“船山之志”、发挥船山精神为终身职志。梳理王船山对熊十力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熊氏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亦可显示船山学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李清良
关键词:王船山熊十力
伽达默尔论“同在”:作为理解者的存在方式被引量:1
2010年
"同在"(Dabeisein)是伽达默尔描述理解者存在方式的核心概念,其基本涵义是融入、参与、分有,它表明理解者的存在方式具有隶属性、真理性与辩证性。通过存在论上的"同在"概念,伽达默尔揭示了理解不仅是理解者的基本存在方式,而且隶属于理解对象即效果历史或语言世界的存在,并据此在诠释学领域驳斥了"现成在手"的存在论偏见,提出了有别于自然科学模式的真理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伽达默尔的"同在"概念既是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继承与修正,也是对柏拉图"分有"(Methexis)概念的复活与发扬。
李清良
关键词:伽达默尔柏拉图
从《艺概》看古代文论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化被引量:6
2003年
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如何进行现代转化 ,应该思考古代文论本身在基本观念与思维方式等方面是否具有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原始要终与执本驭末相结合是古代文论中十分明显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文心雕龙》等著作中有突出的体现 ,在《艺概》中 ,这种思维方式则呈现出鲜明的现代色彩。这就说明 ,古代文论的这种思维方式确实具有现代转化的可能性。
李清良
关键词:《艺概》古代文论思维方式刘熙载古典形态比较研究法
钱钟书“阐释循环”论辨析被引量:9
2007年
钱钟书的“阐释循环”论是其整个学术思想特别是其文学阐释思想的核心观念,不仅包括了总的纲领、具体途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具体方法等多个层面,而且有着坚实的学理依据;它对西方阐释学虽有借鉴,但更多的却是不期而同的“冥契暗合”,而非简单直接的“蹈迹承响”。它是中国现代学术追求会通之学的一个突出表现与结果。
李清良
关键词:文学阐释论辨学术思想学理依据学术追求
中国身体观与中国问题——兼评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被引量:30
2006年
李清良
关键词:身体修行人之为人自我理解文化
比较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国内外有些著名学者提出,应以"新人文精神"作为比较文学的灵魂。这一主张实是深合于比较文学的一贯传统,因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从来就有其人文主义传统,正是这一传统构成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内在精神和发展动力。为使比较文学更好地体现人文主义精神,颇有必要认真回顾和清理各国比较文学已有的人文主义传统,它们不仅丰富而深厚,而且在新时代并未过时。人文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于传统不是采取笼统和割裂的态度,而是加以充分辨识与融贯。
李清良夏亚平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人文主义
从朱熹的诠释思想展望中国现代诠释学被引量:8
2015年
朱熹的诠释思想是整个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的理论高峰和典型代表,对于我们探讨中国现代诠释学的建立和发展极有启发。综合考察朱熹的诠释思想,可以说它实质上是一种古典的"仁学诠释学",即以儒家仁学为基本原则对诠释活动加以全面系统的反思、解释和规定,从而将诠释之道从本质上视为在意义世界中修身成己、安人成物的仁道,并将诠释活动从根本上视为在意义世界中践行仁道而修己安人的工夫。进一步看,作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之主流与大宗的儒家诠释传统,其理论思考其实也可以说是古典"仁学诠释学"。中国现代诠释学乃是中华文明基于其诠释传统而自觉建立的现代诠释之道,其主要发展方向应是力求将古典"仁学诠释学"转化为现代"仁学诠释学"。
李清良夏亚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