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

作品数:65 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卒中
  • 17篇脑卒中
  • 10篇痉挛
  • 10篇磁刺激
  • 9篇卒中后
  • 9篇脑梗
  • 9篇经颅磁刺激
  • 9篇基因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偏瘫
  • 7篇重复经颅磁刺...
  • 6篇多态
  • 6篇血管
  • 6篇脑卒中后
  • 6篇康复
  • 5篇多态性
  • 5篇脑损伤
  • 4篇药物
  • 4篇上肢

机构

  • 39篇青岛大学医学...
  • 32篇青岛大学
  • 3篇胜利油田中心...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航天科技...
  • 2篇万杰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青岛...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青岛市黄岛区...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4篇李江
  • 22篇王强
  • 13篇张晨
  • 12篇朱其秀
  • 8篇章政
  • 8篇杨传美
  • 6篇柏广涛
  • 6篇韩超
  • 6篇张文洁
  • 4篇罗兵
  • 4篇王玉阳
  • 4篇孟萍萍
  • 4篇李铁山
  • 3篇谷健
  • 3篇刘汝宏
  • 3篇孟萍萍
  • 3篇孙希美
  • 3篇李如一
  • 2篇张云
  • 2篇胡春楠

传媒

  • 10篇中华物理医学...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蛇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脑电图θ振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索左侧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效果及脑电图θ频段振幅的变化。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髓损伤后NP患者50例,随机分为M1区刺激组(n=25)和M1区DLPFC联合刺激组(联合刺激组,n=25)。M1区刺激组接受左侧M1区10 Hz rTMS,联合刺激组接受左侧M1区DLPFC联合rTMS,共3周。干预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脑电图θ频段振幅评估大脑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M1区刺激组脱落4例,联合刺激组脱落2例。干预后,两组SF-MPQ总分及各子量表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降低(|t|>2.523,P<0.05),M1区刺激组前额区和额区θ频段平均振幅显著下降(|t|>5.243,P<0.001),联合刺激组前额区、额区、中央区和顶区θ频段平均振幅显著下降(|t|>4.630,P<0.001);联合刺激组SF-MPQ总分及各子量表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M1刺激组(|t|>2.270,Z=-1.973,P<0.05),联合刺激组前额区、额区、中央区、顶区θ频段平均振幅均低于M1区刺激组(P<0.05)。结论高频rTMS是脊髓损伤后NP患者的有效镇痛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θ频段振幅。与M1区rTMS刺激相比,M1区DLPFC联合rTMS疗效更显著。
刘冬徐子涵李江鞠萍
关键词:脊髓损伤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电图
临床路径在颅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观察临床路径在颅脑外伤病人康复中的效果,为提高颅脑外伤病人的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01—2013-12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一科的86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2例)和实验组(临床路径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实施临床路径模式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住院天数(68±1.36)d和治疗费用(1.25±0.58)万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90±1.38)d和住院费用(1.80±0.56)万元(P<0.05),病人满意度试验组(9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1%)(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实现了诊疗标准化,不但能够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王璐钟伟李江单守勤
关键词:颅脑外伤康复住院天数满意度
一种膀胱功能训练仪
本发明涉及一种膀胱功能训练仪,包括压力检测装置、信号转化装置、生物反馈装置、扩张治疗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双腔导尿管、压力感应器;信号转化装置包括信号转换器;生物反馈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显示屏;扩张治疗装置包括动力泵、流...
张永祥张文洁王强李江刑士超孟萍萍谷健尹帅
文献传递
PAI-1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通过多聚酶链反应 ( PCR)技术和发色底物法 ( EL ISA ) ,测定 96例脑卒中患者和 60名健康对照者的白细胞PAI- 1启动子区 4 G/ 5 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血浆 PAI- 1活性。结果 脑梗死 ( CI)组血浆 PAI- 1活性明显高于脑出血 ( CH)组及对照组 ,CI和 CH组中均以纯合子 4 G/ 4 G基因型患者的 PAI- 1血浆活性水平为最高 ,5 G/ 5 G基因型最低 ,杂合子 4 G/ 5 G基因型居中 ;4 G纯合子基因型与其它二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4 G/ 5 G与 5 G/ 5 G基因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 CI组 4 G/ 4 G纯合子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 P<0 .0 5 ) ,CI组基因型与 CH组及 CH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CI组女性 4 G纯合子基因型患者血浆 PAI- 1活性与同型男性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纯合子 4 G/ 4 G基因型可能是 C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4 G纯合子个体可能具有较高的 CI发病倾向 ,尤其可能与女性
李江张晨罗兵
关键词:脑卒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基因多态性病理
纵隔占位性病变致延髓性麻痹
2005年
朱其秀李江张允旭
关键词:纵隔肿瘤并发症声带麻痹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M2 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 (cerebralinfarction ,C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法对 75例CI、4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AGT基因M2 35T多态性检测。结果 CI组AGT基因T2 35等位基因频率为 0 .78,2 35TT基因型频率为 0 .6 4,与对照组(分别为 0 .6 0 4和 0 .375 )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8.82 ,P=0 .0 0 3;χ2 =8.2 7,P =0 .0 0 4)。校正了CI的几种危险因素 (血总胆固醇、血糖及年龄 )后 ,2 35TT基因型仍可使CI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分别为OR =3.2 89,P =0 .0 36 ;OR =2 .49,P =0 .0 2 3)。结论 AGT基因 2 35TT型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晨迟松李江罗兵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脑梗塞聚合酶链反应
肺脏疾病手反应区皮肤特异性改变点计算机扫描识别的诊断标准
章政罗宜仁李江张晨邵锋晶
通过对手反应区的变化进行分析诊断方法就是手反应区诊断。手反应区诊断学与医学手纹学,医学手相研究方法不同,主要工作明确正常反应区的标准,找出疾病信号一一皮肤特异性改变,为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依据。手反应区诊断实用性强,简便易...
关键词:
关键词:肺脏疾病
类固醇治疗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评价类固醇治疗 Guillain- Barre综合征 (GB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 Hughe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法 ,对 5 6例运动功能缺损评分≥ 3分的 GBS患者分成类固醇治疗组与非类固醇治疗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观察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 ,病程 1年时的后遗症 ,以及类固醇的副反应。结果  (1)GBS患者发展至高峰的时间及高峰时病情与是否应用类固醇无关 (P>0 .0 5 ) ,但高峰期持续的时间 ,改善 1分所需时间 ,达到 2分所需时间 ,以及平均住院日 ,类固醇治疗组明显短于非类固醇治疗组 (P <0 .0 5 )。 (2 )在病程 1个月、3个月时 ,类固醇治疗组较非类固醇治疗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 (P <0 .0 5 ) ,但自 6个月起 ,两组运动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 (P>0 .0 5 ) ,在 1年时的后遗症发生率及其程度两组相近 (P>0 .0 5 )。 (3)主要副反应为 Cushing反应及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类固醇能加快 GBS的恢复 ,缩短平均住院日 ,但对 1年时后遗症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无影响。
刘汝宏丛志强李江陈燕
关键词:GUILLAIN-BARRE综合征类固醇疗效评价
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病人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①目的 探讨对氧磷酶 (PON1 )A1 91B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 (CI)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检测 80例对照组、5 6例 2型糖尿病病人、6 0例 2型糖尿病并CI病人PON1A1 91B基因型及基因频率。③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 ,PON1A1 91B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χ2 =1 .4 2、1 .4 5 ,P >0 .0 5 )。 2型糖尿病并CI组与 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相比 ,PON1 1 91B基因型频率显著增高(χ2 =4 .1 5 2、6 .1 4 1 ,P <0 .0 5 )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χ2 =9.5 4 5、8.32 9,P <0 .0 5 )。④结论 糖尿病并CI病人B基因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章政李江张晨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型脑梗死对氧磷酶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 (Val2 79-Phe)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 10 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1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2 2 5例健康对照者 ,分别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 ,用Stafforini等的方法测定血浆PAF乙酰水解酶的活性。结果 脑出血组突变的发生率 (4 7.1%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高血压组突变的发生率(32 .7% )与对照组 (2 4 .4 % )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所致的酶缺乏可能是急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淑云李江张晨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脑出血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