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栋宁

作品数:22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电影
  • 4篇文化
  • 3篇美学
  • 2篇电影艺术
  • 2篇艺术
  • 2篇艺术设计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艺术
  • 2篇青春
  • 2篇青春期
  • 2篇情感
  • 2篇春期
  • 1篇当代艺术设计
  • 1篇刀剑
  • 1篇电影《卧虎藏...
  • 1篇电影本体
  • 1篇电影教育
  • 1篇电影作品
  • 1篇动画
  • 1篇动画创作

机构

  • 16篇江南大学
  • 3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0篇李栋宁
  • 1篇李剑
  • 1篇杨璇
  • 1篇陈竹

传媒

  • 6篇艺术百家
  • 2篇艺术科技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装饰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汉字文化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中国电影市场
  • 1篇传媒观察
  • 1篇设计艺术研究
  • 1篇新媒体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女性题材电影中的悲剧性特征与悲剧精神被引量:1
2014年
女性题材电影一般泛指以女性的生活现实与心路历程为主题,充分展现女性生存状态和觉知觉醒的影片。在民国时期的电影作品中,探讨妇女生存和觉醒题材的电影,总是频繁出现在银幕上。大批导演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的在影片中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悲剧妇女形象,不仅在银幕中反映民国时期生活的本来面目,甚至还以亡故的女演员真实生平来进行电影改编创作。他们之所以大力创作女性题材电影,是因为导演们已经意识到。
杨璇李栋宁
关键词:女性题材悲剧精神女性生存状态女性群体改编创作
生命归元——电影《卧虎藏龙》对心灵的追问被引量:2
2007年
电影艺术最深刻、最值得人回味的是情节所营造的镜像背后的主旨。李安的《卧虎藏龙》在通过情节表现主旨上堪称经典案例。影片最大的成功也正是这一主旨不同异常的呈现。李安通过对现实的反动与心灵的追问来重新解读生命的真义,试图通过镜头的语言、节奏,画面色彩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的精致辅呈,演员的身、台、形、表等等,来逐一找寻生命之元,让生命归元。
李栋宁
关键词:《卧虎藏龙》
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和弘扬被引量:4
2016年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确立美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保障。重新审视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确立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设计史观、美学观和评论观,指导当代艺术设计实践,凝练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特色与美学特色,是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本土化发展的正途。
李栋宁李剑
关键词:当代艺术设计中国艺术设计设计美学文化传承
同构与依存:增强现实游戏中用户情感交互设计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探究增强现实游戏中用户情感交互设计的规律,分析用户情感交互的需求,旨在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增强现实游戏中用户情感交互设计的新思路。以认知心理学中"注意选择性"理论为支撑,梳理出增强现实游戏中用户客观和主观上的双重需求,分析国内外增强现实游戏案例,从设计师视角归纳总结出增强现实游戏中用户情感交互的设计方法。从增强现实技术本身出发,增强现实技术对传统数字游戏交互模式进行了革新,为传统数字游戏带来了沉浸感,营造了真实感。注意选择性理论与增强现实游戏之间的关系对增强现实游戏提出了情感层面的具体要求,沉浸式交互则对信息筛选差异化具有弥补作用。从用户情感需求角度来看,增强现实技术的实时交互特性激发用户产生了好奇心,进而生发情感依存;增强现实虚实结合的设计美学规律,为实现用户情感与游戏世界观的同构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增强现实技术的坐标配准技术,则促使玩家与游戏设计者达到情感共鸣。
仲玺李栋宁
关键词:情感交互
屏界:数字艺术设计新论
2018年
数字艺术设计视域下,传统阅读方式的原有结构被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手段的数字艺术设计重新塑造。因此,本文分析了艺术史中"屏"的多维面向,比较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艺术设计视阀下的阅读方式,进而阐述数字艺术设计视域下的"屏阅""屏悦""屏约"的具体表象。
罗宁李栋宁
关键词:数字艺术设计
青春期的香港电影及其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香港电影保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继承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文化传统。香港电影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步入青春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青春期的晚期。类型片的形成,导演风格的日趋成熟,电影市场的细分等,是香港电影步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李栋宁
关键词:香港电影青春期
论电影本体的核心四要素被引量:2
2010年
电影的生成机制取决于政治、经济、艺术、技术等核心四要素的驱动,这核心四要素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电影生成的核心四要素与电影本体内部常常出现的政治、经济、艺术与技术等四种要素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李栋宁
关键词:电影本体
具身认知视域下互动投影装置交互语法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交互语法设计是完成互动投影装置创作的重要保证。由于互动投影是基于环境的多感官体验,这与具身认知要素相对应。因此,在具身认知视域下,能有效解决互动投影装置投射出的客观信息与行为主体的主观认知不匹配的问题。结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分析与多罗希具身交互的六原则,提出互动投影体验过程中的具身要素。针对互动投影设计中的可控要素提出环境的可允性引导、感知场所的方位隐喻、即时反馈中的程度隐喻来引导和控制观众行为。具身认知概念的介入能为提升互动投影体验提供交互设计语法,促进数字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
魏丽君李栋宁
增强现实技术在工业流水线展示设计中的映射与虚拟仿真被引量:3
2016年
经由对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了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多感官体验是增强现实技术集成化作业的展示特征,并藉此对实操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建构跟踪目标与流水线设备的映射关系及展示内容的虚拟仿真是增强现实技术集成化作业两大重要设计方法的核心观点。
李栋宁武禹男
具身认知视角下互动影像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具身认知强调了人的认知和情绪来源于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能为互动影像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探讨互动影像的设计策略。首先,对具身认知理论和互动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具身认知理论介入互动影像的具有可能性和指导意义。其次,根据具身认知视角下的体感交互设计的三个层次,即身体感知层、行为控制层和意义构建层,分析互动影像区别于传统影像艺术的具身化体现。根据具身化表征分析研究,提出可供性引导示能、意象图示隐喻行为、信息反馈完善体验三个设计方法。
段艺贝李栋宁
关键词:影像艺术可供性数字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