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柏良

作品数:36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乳杆菌
  • 10篇乳酸
  • 8篇基因
  • 7篇植物乳杆菌
  • 6篇乳酸菌
  • 6篇酸乳
  • 5篇益生菌
  • 5篇嗜热链球菌
  • 5篇基因组
  • 5篇肠道
  • 4篇代谢
  • 4篇乳球菌
  • 4篇乳酸乳球菌
  • 4篇生物信息
  • 4篇抗氧化
  • 3篇血红素
  • 3篇生物合成
  • 3篇生物信息分析
  • 3篇细胞
  • 3篇响应面

机构

  • 36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疾病...
  • 2篇广州基迪奥生...
  • 2篇中垦华山牧乳...
  • 1篇北京汇源饮料...

作者

  • 36篇李柏良
  • 35篇霍贵成
  • 10篇李娜
  • 8篇闫芬芬
  • 6篇赵莉
  • 6篇丁秀云
  • 5篇王娜娜
  • 5篇刘飞
  • 4篇李婉
  • 3篇高晓峰
  • 3篇周颖
  • 3篇杜金城
  • 2篇王玉堂
  • 2篇李艾黎
  • 2篇黄鹤
  • 2篇徐敏
  • 2篇杨晓春
  • 1篇李春
  • 1篇郭鸰
  • 1篇李绍振

传媒

  • 13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食品科学
  • 3篇中国乳品工业
  • 3篇微生物学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盐水解酶基因在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从转录水平上研究了四种胆盐水解酶基因在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情况,并且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牛磺脱氧胆酸盐和甘氨脱氧胆酸盐为底物,以16s r RNA作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底物下的胆盐水解酶基因(bsh1、bsh2、bsh3、bsh4)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均在90%~105%之间,说明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可以被很好的反应出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可知,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的4种胆盐水解酶基因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显著增加,而且在两种胆盐中都表达,基因表达量都被不同剂量(1%、2%、3%)的胆盐上调,上升幅度随着胆盐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且胆盐不同,同浓度时每个基因的表达量也各不相同,在甘氨脱氧胆盐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牛磺脱氧胆盐。
唐雅茹李柏良李婉于上富霍贵成
关键词:胆盐水解酶基因表达
响应面法优化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产叶酸的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被引量:12
2020年
探究并提高实验室保藏的分离自新疆酸马奶的乳酸乳球菌KLDS4.0325的产叶酸能力。首先基于实验室前期对KLDS4.0325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其在基因水平表现出的产叶酸能力进一步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然后,以叶酸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碳源为葡萄糖,主要影响因素为初始pH值、对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pABA)添加量、谷氨酸添加量与温度。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5.40、pABA添加量42.0 mg/L、谷氨酸添加量6.30 g/L、温度35.40℃,在此条件下叶酸产量为0.814μg/mL,是优化前(0.260μg/mL)的3.13倍。通过对乳酸乳球菌KLDS4.0325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出该菌株产叶酸的最优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为天然叶酸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焦雯姝关嘉琦史佳鹭李柏良陆婧婧闫芬芬李娜占萌霍贵成
关键词:响应面法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以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7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细菌素的优良菌株KLDS 4.0325;通过菌体形态观察及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KLDS 4.0325为乳酸乳球菌,通过分析该菌株全基因组序列,预测其细菌素合成基因簇有AOI_1和AOI_2,并分别做了简要介绍,在细菌素数据库中比对,均属于二类细菌素中的Lactococcin_B_(LCN-B)型细菌素;最后通过向指示菌菌液中添加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一步证明了该菌株所产细菌素对指示菌的作用方式是杀菌。
王娜娜梁宏彰李婉李柏良丁秀云霍贵成
关键词:细菌素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功能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可溶性大豆多糖是从大豆原料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类物质,在我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国内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酸性饮料产品中,国外市场还应用于调制乳、液体配方乳、调制乳粉、酱料、寿司等产品中。文章对其生产工艺、与酪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在食品医药领域上的应用及国内外市场上代表性产品进行了概述对比分析,从分子结构上对比分析了与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不同,列举了现有的生产企业,对比分析他们生产工艺,分析了乳化稳定性、品质改良、成膜性以及其他四个功能特性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分析可溶性大豆多糖在产品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最后就实际应用方面开发研究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为后续理论研究、生产研究和实际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于上富李柏良刘文慧申寒李绍振
关键词:可溶性大豆多糖生产工艺乳化稳定性成膜性
益生菌对促进肠道发育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肠道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黏膜屏障完整性作为评价肠道发育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和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人和动物生理稳态的根本因素。而良好的微生物-宿主通讯机制及其共生关系对肠道发育及稳态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参与调控肠道增殖分化,其中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发挥了极重要的益生作用。本文详述了肠道组成及发育机制,并从益生菌的自身组分(如菌毛蛋白、细胞壁成分等)、代谢产物(丁酸及其盐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定植状态3个方面对益生菌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与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强黏膜屏障功能、维持肠道良好形态的功能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和完善关于益生菌调控肠道发育的认识。
关嘉琦李柏良焦雯姝李慧臻岳莹雪李娜史佳鹭赵莉霍贵成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发育细胞壁成分丁酸盐肠道菌群
具有抑制大肠杆菌作用的乳酸菌的初步筛选及其益生潜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筛选出具有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作用的乳酸菌,本实验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作为指示菌,抑菌实验采用牛津杯法。通过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抑菌实验,初步筛选出三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具有抑制作用,经过对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三株乳杆菌均为嗜酸乳杆菌。随后又对这三株嗜酸乳杆菌进行了耐酸、耐胆盐及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KLDS1.0901酸耐受性最强,而KLDS1.0902和KLDS1.1003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酸耐受性接近;对照菌株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胆盐耐受能力最强,KLDS1.0901和KLDS1.1003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胆盐耐受能力差异不显著,KLDS1.0902胆盐耐受能力最弱;对于抗生素敏感性,三株嗜酸乳杆菌展现出类似的结果,对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展现出耐受;相比于KLDS1.0902,KLDS1.0901和KLDS1.1003有着更好的益生作用潜能,因此随后将对这两株菌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抗病原菌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杜金城徐敏李柏良丁秀云霍贵成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
基于基因组学分析嗜热链球菌KLDS SM的蛋白质水解系统和氨基酸合成途径被引量:5
2018年
为从遗传水平上探究嗜热链球菌KLDS SM蛋白质水解和氨基酸合成的能力,首先基于Illumina Hiseq 2500与Pacbio RSII测序平台对嗜热链球菌KLDS S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绘制基因组图谱;随后从胞外蛋白酶、转运系统、胞内肽酶以及氨基酸合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对15株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嗜热链球菌的氨基酸合成能力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LDS SM的基因组由一个1 856 787 bp环状染色体组成,GC含量为39.08%,含有1 73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菌株KLDS SM具有完整的蛋白水解系统和8种氨基酸的合成能力;15株嗜热链球菌在氨基酸合成方面上相对保守,仅在组氨酸合成途径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该菌株氮代谢能力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将其开发为发酵剂方面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柏良丁秀云靳妲刘飞刘飞李娜李娜赵莉
关键词:嗜热链球菌基因组生物信息分析蛋白质水解
混合乳杆菌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
2021年
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形成炎症模型,评价混合乳杆菌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效果。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培养基中,添加混合乳杆菌,分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分泌量;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IL-1β、IL-6、TNF-α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混合乳杆菌可以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PGE2、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RT-PCR结果显示混合乳杆菌能抑制iNOS、COX-2、IL-1β、IL-6和TNF-α和TLR4的mRNA的表达。综上所述,混合乳杆菌可以有效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
史佳鹭李柏良岳莹雪关嘉琦赵莉梁胜男赵丽娜霍贵成
关键词: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抗炎
肠道内产丁酸细菌及其产物丁酸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产丁酸细菌是利用糖类发酵产生丁酸的一类细菌,代表种是丁酸梭菌。在动物及人类肠道内存在的产丁酸细菌主要是梭菌属、柔嫩梭菌属、罗斯式菌属、真菌属及丁酸弧菌属。本文一方面介绍部分肠道内产丁酸细菌的种类、特点及膳食纤维的摄入和肠道益生菌对产丁酸细菌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其主要代谢产物丁酸在体内的生理功能进行探讨,以期为产丁酸细菌的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梁胜男柯楚新黄鹤关嘉琦赵丽娜李柏良霍贵成
关键词:生理功能
乳酸乳球菌KLDS4.0325的糖代谢过程及乳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比较
2014年
【目的】为了探究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KLDS4.0325的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和乳酸形成潜力。【方法】本文对该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菌株细胞外糖的转运、代谢及产酸途径涉及的一系列基因与其它9株参考菌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参考菌株相比,该菌株基因组中具有较多涉及整个途径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结论】该菌株在基因水平上表现出能够利用多种糖类物质来产乳酸的优良性状,是一株具有高产L-乳酸工业潜能的乳酸菌。
杨晓春王玉堂周颖高晓峰李柏良霍贵成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糖代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