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

作品数:59 被引量:416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0篇脓毒
  • 7篇脓毒症
  • 7篇卒中
  • 7篇急诊
  • 6篇预后
  • 6篇评分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血管
  • 5篇血清
  • 5篇脓毒症患者
  • 5篇出血
  • 4篇心肺
  • 4篇心肺复苏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微出血
  • 4篇细胞
  • 4篇脑微出血

机构

  • 28篇天津市第五中...
  • 26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日照市人民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56篇李晨
  • 16篇柴艳芬
  • 10篇卢俏丽
  • 9篇寿松涛
  • 4篇尹延英
  • 4篇王欢
  • 4篇陈俊雅
  • 4篇徐军
  • 4篇于学忠
  • 3篇赵春侠
  • 3篇景柏华
  • 3篇范丽欣
  • 3篇薛蓉
  • 3篇刘洋
  • 3篇张潇潇
  • 3篇贾志荣
  • 3篇付阳阳
  • 2篇余慕明
  • 2篇刘小禾
  • 2篇王林林

传媒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5篇山东医药
  • 4篇开卷有益(求...
  • 4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儿侧脑室旁假性囊肿的诊断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旁假性囊肿(periventricular pseudocysts, PVPC)的诊断方法、结局,以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76例PVPC病例的胎儿神经学超声检查、胎儿头颅MRI检查、染色体检查、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等结果。同时分析胎儿神经学超声及头颅MRI检查在PVPC诊断中的作用,以及PVP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6例中,51例(67.1%)孤立性PVPC,25例(32.9%)非孤立性PVPC。25例非孤立性PVPC中,15例合并1种异常、10例合并多种异常;20例仅合并颅内异常,2例仅合并颅外异常,3例既合并颅内异常又合并颅外异常。(2)76例中,8例(10.5%)终止妊娠,其中2例为孤立性PVPC,5例合并明确异常(1例PVPC合并巨脑回畸形、双侧脑室轻度增宽,1例PVPC合并巨脑回或无脑回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PVPC合并蛛网膜囊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1例PVPC合并脑皮质发育异常,1例PVPC合并肠管扩张),1例合并预后不明确的异常(PVPC合并双侧脑室轻度增宽、羊水过多);61例(80.3%)出生并有随访结果;7例(9.2%)失访。(3)截至2019年2月,61例出生并随访的患儿中,44例孤立性PVPC及15例合并预后不明确的异常的PVPC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2例合并明确颅内异常的患儿均为合并脑实质内囊性病变,其中1例出生2 d后因呼吸衰竭死亡,另1例生后染色体检查发现2号染色体q24.3q31.2区存在13.23 Mb缺乏,其智力及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4)57.9%(44/76)生后行新生儿颅脑超声证实的PVPC患儿,其中25.0%(11/44)产前MRI漏诊或误诊。结论PVPC可能合并多种异常,以颅内异常多见,其预后取决于合并异常的严重程度。PVPC胎儿应进行详细的产前超声检查,尤其是胎儿神经学超声检查。孤立性PVPC预后良好,合并脑实质内囊性病变的PVPC可能合并染色
李晨陈俊雅范丽欣张潇潇
关键词:侧脑室中枢神经系统囊肿预后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旨在探究CQI(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时效性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45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初始[7.0(3.6,14.6)vs 7.0(3.6,14.6)]mmHg、终末[29.5(19.8,35.9)vs 4.0(2.3,10.2)]mmHg和平均[22.2(11.8,36.3)vs 4.0(2.5,9.0)]mmHg PETCO2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CQI[59.6±8.9 vs 34.8±5.2]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QI在两组间的差异在复苏开始后第11 min开始,在复苏结束前29 min开始。终末CQI和PETCO2对于预后判断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3.2和16.1 mmHg,两者间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过程中,CQI与PETCO2均可对于预后进行评估,CQI在CPR后期的预测能力更强。
李晨徐军吴杨鹏柴艳芬寿松涛于学忠
关键词:心肺复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自主循环恢复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缺血性脑血管病13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血压、血糖、血脂、有无吸烟史、饮酒史、心脏病史等临床资料,以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CMB、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情况,比较有无CMB、不同部位CMB及不同严重程度CMB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对CMB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中,发生CMB 55例,无CMB 80例;CMB出现在深部幕下35例、脑叶20例,其严重程度分为1级25例、2级26例、3级4例。深部幕下CMB患者年龄、BMI、收缩压水平、脑白质病变评分以及出现高血压、既往卒中史、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比例高于非CMB患者(P均<0.05),BMI及出现高血压、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比例高于脑叶CMB患者(P均<0.05),脑叶CMB患者年龄、脑白质疏松评分明显高于非CMB患者(P均<0.05)。CMB 2级、3级患者出现高血压、既往卒中史、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比例以及脑白质疏松评分明显高于CMB 1级患者(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既往卒中史、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病变(OR分别为7.536、0.432、0.470、0.413、2.158,P均<0.05)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以及既往有卒中史患者易发生CMB,应注意再发脑卒中的可能。
卢俏丽李晨尹延英王欢徐梅松贾志荣
关键词:脑缺血脑微出血
有无之境--复苏质量的内涵与临床决策
本文阐述了心脏复苏的内涵与临床决策。生理参数均达复苏成功水平,提示ROSC,可进行复苏后综合治疗生理参数不理想时,先观察物理参数是否达标,若未达标应加强复苏质量。若物理参数已达标,提示预后不佳,物理参数达标、生理参数不均...
李晨
关键词:心脏复苏生理参数
经急诊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经急诊医学科(ED)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特点,为脓毒症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110例脓毒症住院患者,根据是否经ED诊断住院,将其分为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组(1274例)和非ED诊断脓毒症住院组(8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17至2020年每月脓毒症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数波动在3.6‰~19.0‰,主要集中于1至3月份,尤其是2月份达到最高。脓毒症住院患者多集中于年龄≥70岁、男性、首次住院、住院中位时间15(9,25)d、住院中位费用4.7(2.5,10.1)万元、城职医保,病死率为25.5%(538/2110)。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随住院次数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死亡患者多集中于住院时间≤7 d和≥61 d、年龄≥70岁以及住院费用≥3~<6万元;年龄、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是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年龄≥70岁死亡风险高于18~39岁者,住院次数≥3次的死亡风险高于<3次患者,住院时间为14 d内的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低龄、女性是脓毒症住院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住院次数≥3次是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经ED诊断脓毒症住院是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从社会学特征、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和医疗消费角度提高对脓毒症早期救治的认识。
高玉雷张祥刘艳存李杰王紫怡李燕华张莹莹张树忠王力军余慕明么颖邱钰婷董庆云李晨孟祥龙陈鑫森寿松涛柴艳芬
关键词:脓毒症住院流行病学
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老年脑梗死患者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差异,分析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上述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首次患急性半球梗死的患者45例(半球梗死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40例(脑干梗死组)及无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常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行NIHSS评分,所有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HRV各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患者HRV各参数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半球梗死组及脑干梗死组的HRV时域参数R—R间期(NND、R-R间期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及相邻RR间期差〉50IT/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R-R间期低频功率(LF)、R—R间期高频功率(HF)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半球梗死组频域参数交感/迷走平衡指数(LF/HF)明显升高(P〈0.05)。半球梗死组HF低于脑干梗死组(P〈0.05),LF/HF高于脑干梗死组(P〈0.05)。对半球左、右两侧梗死进行比较,右侧半球梗死组RMSSD、PNN50、HF低于左侧半球梗死组,LF/HF高于左侧半球梗死组(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RMSSD(r=-0.385,P=0.003)、PNN50(r=-0.372,P=0.008)及HF(r=-0.583,P=0.000)呈线性负相关,与LF/HF(r=0.427,P=0.002)呈线性正相关。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均造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受损最严重;NIHSS评分与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程度相关,高NIHSS评分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
卢俏丽姚连焕胆迎刘洋李晨
关键词:脑梗死心率变异性损伤严重度评分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妊娠期子宫瘢痕情况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相关性被引量:98
2019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妊娠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厚度、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与发生子宫破裂的关系,并定性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LUS)肌层的连续性及测量其厚度以预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既往有剖宫产术史的孕妇154例,超声测量其妊娠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厚度(横切厚度及纵切厚度)、CSD大小及妊娠晚期LUS肌层的厚度(纵切厚度)及定性观察其连续性.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两组:子宫未破裂组(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术中未发现子宫破裂者)134例及子宫破裂组(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不完全性破裂或妊娠期子宫破裂)20例,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早期LUS瘢痕最薄处的肌层厚度,比较妊娠晚期定性观察LUS肌层连续性与测量LUS肌层厚度以评价子宫破裂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134例子宫未破裂组孕妇中,自然分娩者6例、行剖宫产术者128例;子宫破裂组20例,均为行剖宫产术分娩.子宫未破裂组及破裂组孕妇妊娠晚期LUS的肌层厚度分别为(1.6±0.5)、(1.1±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距前次剖宫产术的间隔时间、妊娠早期LUS瘢痕的肌层厚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测量LUS肌层厚度相比,定性观察LUS肌层连续性在妊娠晚期提示子宫破裂的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94%)均较高,敏感度(60%)略低.结论妊娠早期剖宫产术瘢痕的厚度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相关性不大,无必要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薄或存在较小CSD而终止妊娠,但应在妊娠期密切超声监测LUS情况.妊娠晚期定性观察LUS肌层连续性较常规测量厚度,对于提示发生子宫破裂更有意义.
王林林陈俊雅杨慧霞范丽欣张潇潇景柏华黄瑞娜李晨
关键词:子宫破裂剖宫产术瘢痕妊娠初期
急性左心衰患者肺部超声影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肺部超声影像(LUS)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变化,评价LUS在急性左心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8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根据其病因分为急性左心衰组(A组)和非急性左心衰组(B组)。对两组患者行肺部超...
刘小禾李晨柴艳芬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脓毒症患者133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及72 h相关化验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患者入院28 d后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92例)和死亡组(41例),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试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24 h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及降钙素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血pH、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及入院72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72 h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APACHEⅡ、SOFA评分预测能力较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728、0.731、0.739、0.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 h NLR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 h NLR、淋巴细胞及APACHEⅡ评分3个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24h NLR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2,0.193,均P<0.05)。结论:入院时NLR可以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72 h NLR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72 h NLR、APACHEⅡ评分及72 h淋巴细胞计数3个指标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更大。
李兴明陈佳悦李晨周海强寿松涛柴艳芬
关键词:脓毒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改良快速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快速急诊预检分诊系统(RETT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优化分诊流程。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日-2018年11月26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的患者(年龄≥14岁),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和资深的分诊护士分别使用改良RETTS分诊法和我国常规分诊法对同一患者同时进行预检分诊,根据患者诊疗过程判断实际病情分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分诊方法识别危重症患者的可靠性,并应用配对资料χ~2检验和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种分诊方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1)纳入研究的患者1405例,平均年龄(49.7±19.2)岁,男性598(42.60%)例,女性807(57.40%)例;(2)改良RETTS法和常规分诊法的准确率分别为77.16%(1084/1405)和82.71%(1162/1405),分诊过度率分别为19.07%(268/1405)和1.92%(27/1405),分诊不足率分别为3.77%(53/1405)和15.37%(216/14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5.34,P<0.001);(3)改良RETTS法和常规分诊法识别危重症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5.49%和25.66%,特异度分别为88.39%和99.07%;(4)两种分诊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一致性较弱(κ=0.069,P<0.001)。结论:改良RETTS分诊方法较低的分诊不足比例和识别危重症患者较高的敏感度可降低患者潜在风险,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有益于保障患者安全。
李甜甜李晨寿松涛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可靠性灵敏度特异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