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宏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病
  • 5篇神经病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病变
  • 4篇神经痛
  • 4篇周围神经
  • 4篇周围神经病
  • 4篇周围神经病变
  • 4篇细胞
  • 4篇经痛
  • 4篇脊髓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细胞
  • 3篇糖尿病神经
  • 3篇糖尿病神经病
  • 3篇糖尿病神经病...
  • 3篇疼痛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2篇杨承祥
  • 12篇李晓宏
  • 9篇赵伟成
  • 7篇闫哲
  • 6篇王汉兵
  • 3篇富沛勇
  • 2篇李恒
  • 2篇高崇荣
  • 1篇李世杰
  • 1篇刘洪珍
  • 1篇李光仪
  • 1篇王龙
  • 1篇黄翔
  • 1篇文先杰
  • 1篇张亚军

传媒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评价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在完成了1周的单盲服用安慰剂的基础治疗后,被随机分入替扎尼定组(n=34)和安慰剂组(n=33)。所有患者都完成了8周的治疗。在基础值、治疗后第4周、第8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替扎尼定组比安慰剂组有明显的优势:疼痛改善率51.9%∶11.8%(P<0.05),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91.2%明显好于18.2%(P<0.05),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口干和无力等的发生率为10%,但是没有患者因副作用而退出试验。结论:替扎尼定是一种能有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药物。
李晓宏赵伟成杨承祥
关键词:替扎尼定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
射频热凝术治疗顽固性癌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癌性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癌性神经痛患者,A组患者(n=20)按三阶梯疗法,采用吗啡药物治疗,B组患者(n=22)在吗啡加用局麻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分别就治疗后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B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期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生活质量的改善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的发生率较A组低。结论:射频热凝治疗癌性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李晓宏赵伟成王汉兵闫哲富沛勇杨承祥
关键词:射频热凝神经源性疼痛癌症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的痛敏糖尿病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糖尿病组(Ⅱ组),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I组)。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2d、7d、14d、21d、28d测量大鼠体重并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注射STZ前、注射STZ后7d、14d、21d、28d用von Frey丝测定50%缩足反应阈值(PWT);注射STZ28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的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与I组相比,注射STZ后Ⅱ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体重逐渐下降;注射STZ后21-28dⅡ组PWT明显低于I组(P<0.05);注射STZ后第28d检测大鼠脊髓的GFAP的变化:与I组相比,Ⅱ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产生和维持。
赵伟成杨承祥王汉兵闫哲李晓宏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慢性盆腔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疼痛科和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其中有妇科方面的因素,也有非妇科方面的原因,所以诊断异常棘手,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是腹腔镜检查;CPP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临床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如腹腔镜下骶前神经的切除,但现提倡多学科的治疗,如介入治疗的上腹下丛神经毁损,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李晓宏高崇荣杨承祥李光仪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腹腔镜
X光引导胸椎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胸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超激光治疗组(S组,n=30)和介入治疗组(I组,n=30)。S组患者取俯卧位,超激光照射病变关节部位,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14次;I组患者取俯卧位,在X光引导下确定病变小关节平面,穿刺针经皮正确无误到达胸椎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到位后注射消炎镇痛液。对治疗后第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VAS进行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S组比较,I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关节注射治疗胸背痛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可靠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李晓宏李世杰黄翔富沛勇杨承祥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胸背痛介入治疗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外周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采用射频热凝毁损腰交感神经节,观察大鼠外周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Ⅱ组)及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组(Ⅲ组),另选择10只同月龄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Ⅰ组)。Ⅲ组大鼠在X光机介导下行右侧L9,L4椎旁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分别于0周、4周时,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外膜血流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mr nerve conducti vevelocity,MNCV),4周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腓肠神经超微结构。结果与Ⅰ组比较,0周时Ⅱ组和Ⅲ组MNCV降低(P〈0.01);射频热凝后4周Ⅲ组较Ⅱ组MNCV升高,但仍较Ⅰ组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0周时Ⅱ组Ⅲ组神经外膜血流量降低(P〈0.01);4周时Ⅲ组神经外膜血流量高于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髓鞘排列均匀,轴突内可见形态正常的线粒体;Ⅱ组脱髓鞘明显,髓鞘板层排列紊乱、断裂、肿胀;Ⅲ组脱髓鞘程度明显减轻,髓鞘板层局部排列紊乱、空泡形成。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外膜血流量,促进受损外周神经超微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王汉兵李恒王龙闫哲赵伟成张亚军李晓宏杨承祥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
经L5/S1小关节内侧缘双针法行上腹下丛神经化学毁损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穿刺方法行上腹下丛神经毁损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例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慢性盆腔痛患者,经止痛药物保守治疗失效。患者取俯卧位,在腰椎正位X光下确定L5/S1双侧小关节内侧缘与L5/S1椎间盘,穿刺针经L5/S1双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在腰椎侧位X光引导下突破椎间盘,确认针的位置正确无误后双侧总共给予10%酚甘油20ml。分别就手术耗时及治疗后第1天、1月、2月、3月的VAS评分、每日止痛药的需要量、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手术耗时短,平均为(26.3±4.6)min,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止痛药的日需要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与术前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未发现有椎间盘炎、椎间盘破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关节内侧缘双针法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可靠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李晓宏高崇荣杨承祥富沛勇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慢性盆腔痛
丙戊茶碱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丙戊茶碱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月龄2月,雌雄不拘,体重180—200g,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mg/kg以制备大鼠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丙戊茶碱组(PP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月龄SD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PP组和DM组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第28天开始,每天分别腹腔注射丙戊茶碱10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1周。于注射链脲佐菌素前(T1)、注射链脲佐菌素后2、7、t4、21、28、35d(T2~7)时取尾静脉血样0.1ml测定血糖水平;于T1、T3~7,时测定大鼠右后爪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T7时处死大鼠,取L4.5脊髓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与T1时比较,DM组和PP组T2-7时血糖水平升高,T4~7时PWT降低(P〈0.01);与NC组比较,DM组和PP组T2-7时血糖水平升高,T6-7时PWT降低,T7时GFAP表达上调(P〈0.01);与DM组比较,T7时PWT升高,GFAP表达下调(P〈0.05)。结论丙戊茶碱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赵伟成杨承祥李晓宏刘洪珍闫哲文先杰王汉兵
关键词:吲哚类脊髓星形细胞
脊髓小神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小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腹腔注射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PPF)对其的影响,以探讨脊髓小神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e,STZ)诱导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的痛过敏糖尿病大鼠中取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Ⅱ组,n=10)和PPF治疗组(Ⅲ组,n=10),另取10只同月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Ⅰ组,n=10)。Ⅲ、Ⅱ组在第28天后分别每天腹腔注射10mg/kg的PPF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一周。于注射STZ前、注射STZ后2d、7d、14d、21d、28d、35d测量大鼠体重并取尾静脉血测定血糖;注射STZ前、注射STZ后7d、14d、21d、28d、35d用vonFrey丝测定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MWT);注射STZ35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的补体受体3(CR3)变化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2dⅡ、Ⅲ组血糖显著增高(P<0.01),注射STZ后35dⅡ、Ⅲ组体重明显轻于Ⅰ组(P<0.01);MWT的变化: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28d、35dⅡ组和Ⅲ组MWT明显降低(P<0.01);与Ⅱ组相比,注射STZ后35dⅢ组MWT升高(P<0.05)。注射STZ后第35天检测大鼠脊髓的CR3变化:与Ⅰ组相比,注射STZ后35dⅡ、Ⅲ组明显增多(P<0.01);与Ⅱ组相比,注射STZ后35dⅢ组CR3明显减少(P<0.01)。结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小神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形成;腹腔注射PPF可扭转其的作用。
赵伟成杨承祥王汉兵闫哲李晓宏李恒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痛脊髓小神经胶质细胞丙戊茶碱
胶原酶溶盘术后健侧下肢无力一例
2009年
李晓宏闫哲赵伟成杨承祥
关键词:胶原酶溶盘术下肢无力直腿抬高试验右下肢疼痛健侧腰椎生理曲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