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 膜分离技术回收大豆乳清废水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介绍了膜技术在大豆乳清活性成分回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
- 李慧蓉王利强吕小妹
- 关键词:大豆乳清活性成分膜污染
- 年产3万t甲基叔丁基醚工艺模拟设计被引量:1
- 2014年
- 模拟进行"年产3万t甲基叔丁基醚工艺设计",包括产品的市场预测、工艺技术方案的确定、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来源的确定、环境保护方案的确定、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内容。通过分析对比,最终确定混相床+散堆催化蒸馏合成甲基叔丁基醚生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先进、成熟可靠、运行成本低;环保设施完善,预计对环境无明显影响;所用原料资源充足,水、电、气供应有保证。通过模拟设计,为甲基叔丁基醚进行工业化生产做了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时了解甲基叔丁基醚一些相关知识链接,进一步提高了化工设计的能力。
- 苏倩赵云发李东李慧蓉
- 关键词:甲基叔丁基醚
- 用模糊集合度量方法评价炼焦配煤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介绍了煤岩配煤理论及煤岩学微观研究方法,讨论了将煤岩学微观研究应用于焦炭质量预测的原因,阐述了模糊集合度量方法。
- 李东李慧蓉母全祎
- 关键词:焦炭质量预测
- 神东矿区煤泥高温快速干燥特性研究
- 2012年
- 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技术对神东矿区的煤泥进行了试验。考察了温度(380℃、400℃、420℃、440℃)和时间(5s、10s、15s、20s)对煤泥(保德、大柳塔、石圪台、布尔台煤泥)含水率的影响,并通过与普通低温(100℃左右)干燥技术的对比,分析了高温(400℃左右)快速干燥煤泥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煤泥在不同温度下出现最大干燥速率的时间不同,经历的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的时间长短也不同;高温快速干燥可以取得与普通低温干燥相同的结果。
- 商玉坤武建军王伟蔡志丹李慧蓉
- 关键词:煤泥高温红外光谱
- 粉煤与固体热载体垂直振动混合的冷态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原煤入选量的增加,导致粉煤的数量增长较快,粉煤低温干馏制取半焦是粉煤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改变振动频率、振动床振幅、物料的初始堆体积比这三个因素进行粉煤与氧化铝球的冷态振动混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同一频率下,氧化铝球与粉煤的堆体积比随着振幅的增加逐步减小;同一振幅下,氧化铝球与粉煤堆体积比随着频率增加呈减小趋势;氧化铝球与粉煤初始堆体积比为1∶1时,两者混合效果较好。
- 童贵武建军李慧蓉
- 关键词:振幅粉煤
- 脱水褐煤的孔隙结构对复吸性能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对不同温度热空气(<180℃)脱水后褐煤的孔结构进行表征,得到吸附/脱附等温线,依据NLDFT理论得出孔结构参数,并应用FHH模型计算分形维数.通过实验考察脱水褐煤的复吸率(MRV),分析了孔结构变化对复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水褐煤中存在大量一端封闭的盲孔,中孔和大孔主要以开放性孔形式存在;脱水温度140℃时中孔数量明显增加,孔容、比表面积及平均孔径均随脱水温度升高而增大;脱水褐煤的分形维数为2.52±0.03,并随脱水温度升高而增大;MRV与脱水温度成正比,脱水褐煤的复吸性能由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等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比表面积影响最显著.
- 武建军李霞周国莉苗真勇李慧蓉李国宁胡雪莲
- 关键词:复吸率分形维数
- 脱水褐煤复吸特性及孔结构对复吸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对蒙东白音华褐煤进行不同温度热空气干燥后,考察了不同温度脱水褐煤的复吸情况,利用低温氮吸附法测定脱水褐煤的孔结构性质变化对脱水褐煤复吸的影响,并对复吸曲线进行NFLS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脱水温度的升高,相同复吸条件下脱水褐煤平衡复吸水分增量增加;孔容和比表面积增大,脱水褐煤复吸能力增强;复吸曲线拟合符合ExpAssoc模型。
- 武建军李慧蓉周国莉商玉坤蔡志丹王伟
- 关键词:复吸孔结构
- 玉米综合深加工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9年
-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深加工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玉米淀粉和蛋白粉的深加工产品(包括变性淀粉、淀粉糖、淀粉发酵物玉黄色素、醇溶蛋白、活性肽)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同时指出了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向。
- 吕小妹王利强李慧蓉
-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淀粉蛋白粉综合利用
- 响应面法优化莽草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被引量:14
- 2009年
-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19min、微波功率614 W、液料比17.3∶1。在此条件下,莽草酸的平均得率为3.03%。
- 姚菁华肖雷李慧蓉吕小妹
- 关键词:莽草酸微波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