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信

作品数:217 被引量:888H指数:1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3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9篇动力工程及工...
  • 41篇理学
  • 14篇机械工程
  • 13篇电子电信
  • 9篇化学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4篇换热
  • 49篇传热
  • 31篇数值模拟
  • 31篇强化换热
  • 31篇值模拟
  • 25篇对流换热
  • 18篇动力学
  • 18篇分子
  • 18篇分子动力学
  • 16篇热管
  • 15篇强化传热
  • 15篇换热管
  • 14篇导热
  • 14篇气体流
  • 14篇气体流动
  • 14篇场协同
  • 13篇换热器
  • 12篇圆管
  • 12篇强化换热管
  • 12篇自然对流

机构

  • 214篇清华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电子科技...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上海发电设备...
  • 3篇大金工业株式...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源深节能...

作者

  • 217篇李志信
  • 89篇过增元
  • 59篇孟继安
  • 28篇陈泽敬
  • 24篇胡桅林
  • 18篇王沫然
  • 18篇罗小兵
  • 11篇张勤
  • 11篇冯晓利
  • 9篇肖鹏
  • 9篇邢程
  • 9篇王玮
  • 8篇朱晓磊
  • 8篇李晓伟
  • 8篇梁新刚
  • 7篇程新广
  • 7篇俞接成
  • 7篇宋伟明
  • 6篇熊大曦
  • 6篇周森泉

传媒

  • 57篇工程热物理学...
  • 13篇清华大学学报...
  • 8篇中国工程热物...
  • 7篇中国工程热物...
  • 7篇中国工程热物...
  • 7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科学通报
  • 5篇2007年传...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化工学报
  • 4篇中国科学(E...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传感器技术
  • 3篇2006中国...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汽轮机技术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摩擦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2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21篇2005
  • 17篇2004
  • 28篇2003
  • 17篇2002
  • 21篇2001
  • 11篇2000
  • 5篇1999
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细光滑管内可压缩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微细通道内的可压缩流动换热特性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利用数值方法讨论了压力功和粘性耗散对微细光滑管内可压缩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得出以下结论 :微细管内 Ec沿管长是变化的 ,仅依据入口处的 Ec对压力功及粘性耗散的作用进行取舍是不确切的 ;等热流及等壁温换热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显示 ,在入口 Ma及长径比较大时 ,考虑压力功及粘性耗散时得出的 N u要小于常规尺度管的理论值 ,在等壁温情况下 。
杜东兴李志信过增元岳敏
关键词:可压缩流动粘性耗散换热特性
微液滴振荡型硅槽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液滴振荡型硅槽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包括微槽,以及微槽背面由绝热槽隔开的恒温区,在微槽背面的电阻式微温度传感器,对称置于该温度传感器两侧的微加热器。在生物基因组研究、法医学、遗传分析、治疗效果评估和医...
李志信罗蓉王玮吕树海
文献传递
微细光滑圆管内气体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采用内径为84.7μm及144.4μm的玻璃圆管作为实验管,对微细管内气体流动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的摩擦系数大于不可压、充分发展管内流动的数值.其物理机制为:微细圆管内气体流动的可压缩性导致速度抛面偏高抛物线分布,使得壁面处的速度梯度增加,摩擦阻力增大.
李志信杜东兴过增元
关键词:微细圆管气体流动微细通道绝热
合成喷形成的机理分析被引量:19
2000年
合成喷是一种新型喷 ,了解它的形成机理对其设计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讨论了液体合成喷和气体合成喷的形成特点并建立了各自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小扰动模型解释了大空间液体合成喷形成的原因 ,通过一个简单的热力学模型探讨了气体合成喷的形成机理。分析认为 :液体合成喷的产生主要是空化效应的结果 ,而气体合成喷的形成机制类似于微型压缩机。与他人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
罗小兵李志信过增元
关键词:热力学模型空化效应微型压缩机流体器件
微尺度热科学及其在MEMS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2年
主要介绍了微尺度热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MEMS中的应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高速发展为微尺度物理现象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微尺度热科学是微尺度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包括微尺度传热学、微尺度动力学和微尺度热测量学等。一般来说 ,微尺度热现象的尺度效应可以归结为热流密度大和热惯性小这两个特点 ,在MEMS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尽管近年来微尺度热科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但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 ;微尺度下成熟的实验方法还在摸索中 ,实验数据处在原始积累阶段 ;大规模计算条件的实现和分子水平的数值模拟方法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王沫然李志信
关键词: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
自然对流型PCR芯片的热分析与设计被引量:2
2005年
在分析了现有自然对流型PCR芯片的热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薄圆盘腔体内Rayleigh-Benard对流实现PCR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几何尺寸对自然对流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腔体内不同位置处流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几何尺寸的优化能够实现稳定的Rayleigh-Benard对流和PCR过程。
薛辉王玮李志信过增元
关键词:自然对流瑞利数
二维Lennard-Jones系统气/液相转变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为深入研究微小尺度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和相转变机制 ,以粒子间通过 L ennard- Jones势能作用的 2维系统为模型 ,通过正则系综 Monte Carlo模拟细致地考察了气 /液相转变区的平衡态参数。沿等温线的模拟结果显示了在气 /液相转变区内系统状态连续变化的特征 ,与固 /液相转变区的状态变化趋势相同。热力学性质和系统微观行为的模拟结果都表明 ,模拟系统的气 /液相转变具有一级相变的特征 ,与已知的固 /液一级相变相对应 ;从而揭示了固 /液相转变和气 /液相转变机制的一致性 ,建立了 2维 L ennard-
冯晓利李志信过增元肖鹏
关键词:MONTECARLO模拟
粗糙表面对微尺度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本文利用表面规则突起来模拟粗糙元,通过对微尺度平板间层流动的数值计算,研究了粗糙表面对微尺度层流流动阻力的影响.对数值计算的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壁面处由于粗糙元存在而引起的逆压梯度是层流条件下流动阻力提高的原因之一.
王玮李志信过增元
关键词:微尺度对流换热层流流动
文献传递
硅纳米薄膜法向热导率的进一步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应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平均温度为300K、厚度为2.715nm-43.44nm的单晶硅薄膜的法向热导率,模拟结果表明,薄膜热导率低于同温度下单晶硅的实验值,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当膜厚度在20nm以下时,法向热导率随尺度减小而线性减小,当膜厚度大于20nm时法向热导率随尺度呈现二阶多项式变化。法向热导率的变化规律与面向热导率的变化规律类似,表明薄膜厚度和表面晶格结构对声子传热影响的复杂性。
王增辉李志信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
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纵向涡流动显示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染色线流动显示方法,显示并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管内流场。流动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管内存在较强的贴近壁面的纵向涡,纵向涡沿流向可持续约一倍管径距离,并且纵向涡的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强。
李晓伟严环孟继安李志信过增元
关键词:纵向涡强化换热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