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凤

作品数:16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磷霉素
  • 3篇耐药
  • 3篇抗菌
  • 3篇口腔
  • 2篇药物
  • 2篇乳酸杆菌
  • 2篇念珠
  • 2篇念珠菌
  • 2篇念珠菌病
  • 2篇小儿
  • 2篇泌尿
  • 2篇泌尿系
  • 2篇敏感性
  • 2篇菌病
  • 2篇抗菌活性
  • 2篇口腔分泌物
  • 2篇口腔念珠菌
  • 2篇口腔念珠菌病
  • 2篇儿童
  • 2篇分泌物

机构

  • 15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5篇李小凤
  • 8篇刘金禄
  • 8篇刘云宁
  • 6篇韩旭颖
  • 5篇张伟
  • 5篇曹静
  • 5篇姜爱雯
  • 4篇李采青
  • 4篇汤建华
  • 3篇卢成
  • 2篇何晓峰
  • 2篇王蕾
  • 2篇刘晓明
  • 2篇张鹤鸣
  • 1篇贾倩
  • 1篇詹明华
  • 1篇王淑珍
  • 1篇李彩青
  • 1篇蒋丽娜
  • 1篇陈琛

传媒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8年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724株,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肠杆科细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磷霉素药敏活性,以CLSI 2018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78株(52.2%),其次肠球菌126株(17.4%);肺炎克雷伯菌46株(6.4%);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7%、94.8%、73.5%、89.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0%和56.5%;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3.3%和84.6%。结论:泌尿系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产ESBLs菌株)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经验用药。
刘云宁汤建华刘金禄张伟李小凤
关键词:磷霉素泌尿系感染致病菌药物敏感性
磷霉素对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磷霉素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8种常用抗菌药进行对比,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187株,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测定8种抗菌药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纸片扩散(K-B)测定磷霉素的抗菌活性,结果以CLSI 2017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在187株肠球菌中有屎肠球菌97株,粪肠球菌86株,其他肠球菌4株。未见万古霉素(天然耐药菌株除外)、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磷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5.6%、80.7%、49.7%、17.1%、36.4%、7.5%、0.5%。结论:磷霉素对肠球菌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刘云宁李小凤姜爱雯汤建华张鹤鸣
关键词:磷霉素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敏感性
超高倍显微成像系统在痰液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痰标本中真菌的检出率,为临床真菌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痰液涂成均匀薄片,用盖玻片压片,超高倍显微成像系统下观察全片。结果 137例痰标本涂片见到真菌共44例,检出率为32.12%。女性送检标本30例检出9例,检出率为30.00%,男性送检标本107例检出35例,检出率为32.71%,各种形态的真菌均可见到。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随时送检痰液镜检,痰液镜检对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真菌感染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曹静李采青韩旭颖张伟李小凤
关键词:痰液真菌
小儿口腔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调查
2014年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内乳酸杆菌的检出情况。方法:用MRS琼脂(乳酸杆菌培养基)对乳酸杆菌分离培养,经革兰染色、菌落形态学和生化反应鉴定。结果:138例儿童口腔分泌物,乳酸杆菌阳性37例,检出率26.8%,乳酸杆菌菌落数最低为0.7 cfu/ml,最高为67 cfu/ml,平均为14.67 cfu/ml。结论:从儿童口腔分泌物中可以分离培养出乳酸杆菌,为从小儿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中分离乳酸杆菌建立前期实验基础。
卢成李彩青韩旭颖张伟李小凤曹静刘金禄
关键词:儿童口腔分泌物乳酸杆菌检出率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功能亢进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
2022年
临床药师参与救治1例因车祸术后腹腔感染继发血流感染合并肝脓肿的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药师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血药浓度结果,依据药动学特点,调整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方案(1 g,ivd,q8h),美罗培南(1 g,微量泵泵入,q8h),复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16.90 mg·L^(-1),取得良好的抗感染疗效,且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该病例提示肾功能亢进可影响药物体内代谢,通过治疗药物监测与用药调整,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刘云宁李小凤姜爱雯褚明娟汤建华
关键词:美罗培南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磷霉素与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磷霉素(FOS)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微生物室筛选出MDR-PA 50株,采用琼脂稀释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制作含FOS琼脂平板,药物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和250μg/mL;在含药平板上粘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药敏纸片,常规培养。结果FOS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无协同作用(均P>0.05),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均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环丙沙星组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环丙沙星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MDR-PA,FOS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FOS+美罗培南和FOS+环丙沙星组合协同作用优于FOS+阿米卡星组合。
刘云宁李小凤汤建华张鹤鸣刘金禄刘晓明
关键词:磷霉素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抗药性
中药抗菌成分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5
2015年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显著,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从单味中药及单体化合物、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3方面的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抗菌作用,且具有不易产生耐药的特点与优势。研究还发现,中药的抗细菌作用机制不同于抗生素,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表现为对细菌的直接抑杀、抑制酶的活性、逆转耐药机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综合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抗菌活性成分及其抗菌机制进行综述。
刘云宁李小凤班旭霞姜爱雯
关键词:中药抗菌作用抗菌机制
小儿呼吸道EB病毒感染实验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我国3~5岁儿童VCA-IgG阳性率达90%以上[1]。该病毒感染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典型的小儿EBV感染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近年来,随着EBV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EBV感染的非典型表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何晓峰刘金禄王蕾李小凤
关键词:EB病毒儿童呼吸道
磷霉素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感染不断出现,给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治带来严峻挑战。磷霉素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证实磷霉素对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就磷霉素的抗菌机制、抗菌活性、耐药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刘云宁李小凤姜爱雯刘晓明
关键词:磷霉素抗菌活性耐药机制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大肠埃希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据报道,全球每年因感染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而发病的患者达6.5亿,并造成超过8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我国不少地区大肠埃希菌在腹泻病人的病原谱中占首位[1]。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大肠埃希菌中几乎没有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菌株,但随着氟喹诺酮类( FQNS)的广泛使用,2004至2005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4.9%、56.7%;2011至2012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5.7%、61.6%。在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FQNS的耐药率处于全球前列。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为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1],包括:(1)编码 DNA 解旋酶(DNA gy-rase)和拓扑异构酶Ⅳ( topoisomerase Ⅳ,Topo Ⅳ)靶酶的基因发生突变,降低了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亲和力而耐药;(2)通过外排泵使抗菌药物外排增加,同时使被排出的药物不易再透过外膜进入菌体,从而降低药物在菌体内蓄积;(3)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膜孔蛋白缺失或低表达,降低了水溶性抗菌药物的透过,使细菌产生耐药;(4)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基因机制;(5)质粒编码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c (6’)-Ib-er及qe-pA基因[2]。
刘云宁李小凤韩旭颖姜爱雯王淑珍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