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宜垠

作品数:46 被引量:435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24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植被
  • 14篇孢粉
  • 8篇花粉
  • 6篇泥炭
  • 6篇气候
  • 5篇植物
  • 5篇热模拟
  • 4篇古环境
  • 4篇古植被
  • 4篇草原
  • 3篇样带
  • 3篇遗址
  • 3篇沼泽
  • 3篇中国东北样带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全新世
  • 3篇孢粉记录
  • 3篇孢子
  • 3篇西辽
  • 3篇西辽河

机构

  • 33篇北京大学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46篇李宜垠
  • 9篇周力平
  • 5篇王开发
  • 4篇张惠之
  • 4篇崔海亭
  • 4篇伍婧
  • 3篇刘鸿雁
  • 3篇莫多闻
  • 3篇张玉兰
  • 3篇何承全
  • 3篇张新时
  • 3篇徐鑫
  • 3篇许耀中
  • 2篇倪健
  • 2篇吴国瑄
  • 2篇赵凤鸣
  • 2篇赵志军
  • 2篇周广胜
  • 2篇胡雅琴
  • 2篇胡金明

传媒

  • 13篇第四纪研究
  • 5篇科学通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Acta B...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生态系统对气...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盘星藻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热演化试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以盘星藻作为典型样品,研究淡水水生单细胞藻类的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热解生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盘星藻生烃主要分成四大类:正烷烃、烯烃、无环类异戊二烯和二环菇类。nC_17,在正烷烃组分中占51.6%。检出一组C_20。的二环萜类同分异构体,其含量相当于正烷烃含量的97.1%。盘星藻热解生烃也以低碳数烃类为主,与高等植物来源的烃类相区别;甾烷C29/(C27+C28+C29)值为0.5左右,与海洋浮游生物来源的有机质生烃相区别。
张惠之盛国英王开发李宜垠何承全
关键词:烷烃生物标志物热模拟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被引量:20
2009年
中国半干旱区是季风气候影响的边缘地区,气候波动性明显,文明的演化表现为农牧业交替,而当前的土地利用则表现为农牧交错。用孢粉学证据复原这一地区复杂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的前提是区分不同孢粉类群的指示意义,并提出在景观和区域尺度上复原植被演化历史的模式。本文通过中国半干旱区不同地点沉积剖面的对比分析,结合表土花粉和现代植被地理研究,从孢粉来源的角度对以上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桦属、蔷薇科、石竹科和白刺属的花粉最能反映降水量和湿度变化;云杉和冷杉属花粉是温度变化的良好指示体;藜科、蒿属、菊科等的花粉含量与气候和人类活动均有密切的关系;禾本科植物的峰值,在低人为干扰和高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都有出现,其花粉含量较多地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车前属植物主要出现在低湿地点,低的车前属花粉含量(5%以内)在半干旱区对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更明显;高的榛属花粉含量(10%以上)更多地指示森林破坏之后的灌丛化。2)藜科植物常在干涸湖泊周边形成盐化草甸,可以导致沉积物中藜科花粉含量的富集。3)地形条件导致了森林-草原交错带林草植被的镶嵌分布,森林一般分布在陡阴坡,由于温度升高导致蒸发加强,区域气候变暖湿可能使得阴坡更湿而阳坡更旱,从而出现更喜湿的乔木与更耐旱的草本植物共存。
刘鸿雁李宜垠
关键词:气候变化半干旱区
更新世末期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环境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西辽河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文化发达,分别发育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些文化的兴衰同环境的演变密不可分,旱作农业的起源有可能在西辽河地区。西辽河地区古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演变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采自赤峰地区红山水库厚度为155cm的自然剖面进行了测年、孢粉和粒度分析,得到晚更新世末期西辽河地区古植被以及古环境资料。粒度分析说明沉积环境可能为河漫滩。孢粉分析结果显示:晚更新世末期进入全新世前,西辽河地区较现代温暖湿润,植被是草原植被,主要的植物是蒿属以及菊科的其他植物,河漫滩中生长有香蒲属植物,不远的山地分布有疏林,针叶树主要是松、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胡桃属、栎属和榆属。自下而上,将剖面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Zone 1~4)。Zone 1(15280~14680cal.aB.P.)和Zone 2(14680~14090cal.aB.P.),针叶树主要是云杉和铁杉,而阔叶树主要是桦木科和胡桃属植物;Zone 2,盘星藻大量增加;Zone 3(14090~13890cal.aB.P.),除了云杉和铁杉,松属也是主要的针叶树种类,此时香蒲的数量急剧增加;Zone 4分为2个亚带,即Zone 4-1(13890~13670cal.aB.P.)和Zone4-2(13670~13110cal.aB.P.),Zone4主要的针叶树为松-云杉,此时的阔叶树也变为落叶栎-榆属。在Zone 4-2,伴随着C/A值的增大,铁杉花粉消失。铁杉花粉消失在约13610cal.aB.P.,可能是由气候的干旱引起。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为农业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野生资源,而后期环境趋于干旱,这可能是促使农业发生的一个因素。
胡雅琴李宜垠周力平D.K.Ferguson赵志军
关键词:铁杉古植被古环境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花粉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花粉是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的重要代用指标。利用Tauber花粉收集器监测花粉通量是进行花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重要途径。本项研究分析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16个样点3年(2010~2012年)共94个Tauber花粉收集器的花粉数据,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16个样点均以乔木花粉为主,占比多高于55%,针叶树种花粉在乔木花粉中的占比多高于10%;以松属(Pinus)、桦木属(Betula)、胡桃属(Juglans)、栎属(Quercus)、榆属(Ulmus)等花粉为主,5种主要花粉类型的百分含量在乔木花粉中的占比多高于85%;16个样点的AP/NAP(Arboreal Pollen/Non-Arboreal Pollen,乔木花粉与草本植物花粉之比)平均值为3.0,P/A(Pinus/Astemisia)平均值为2.0,P/Q(Pinus/Quercus)平均值为1.2,P/B(Pinus/Betula)平均值为0.6;年平均总花粉通量存在样点间差异(平均值为24231粒/(cm^(2)·a)),但乔木花粉百分含量、针叶树种和主要种在乔木花粉中的占比以及AP/NAP、P/A、P/Q、P/B等数值在研究区内大多数样点间的波动较小,可以更好地指示阔叶红松林的植被特征和植被不同的发育阶段。花粉通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2011年的总花粉通量最高(590884粒/(cm^(2)·a)),而2010年和2012年的总花粉通量较低(分别为284662粒/(cm^(2)·a)和301157粒/(cm^(2)·a))。总花粉通量、乔木花粉通量、灌木花粉通量和草本植物花粉通量与气象因子(前一年总降水量、生长季累积降水量、开花前冬季积温)呈正反馈。本研究结果为解释花粉通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琳李宜垠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气象因子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
中国半干旱区是季风气候影响的边缘地区,气候波动性明显,文明的演化表现为农牧业交替,而当前的土地利用则表现为农牧交错.用孢粉学证据复原这一地区复杂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的前提是区分不同孢粉类群的指示意义,并提出在景观和区...
刘鸿雁李宜垠
关键词:气候变化半干旱区
文献传递
基于3种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定量重建大兴安岭火历史的结果对比被引量:8
2015年
如何根据沉积物中的炭屑记录准确重建火历史是当前古火研究的热点.在古火研究中,大于125μm的大炭屑和小于125μm的微炭屑是最常用的炭屑数据.本文根据大兴安岭以北的漠河县图强泥炭剖面(TQ)的微炭屑面积浓度(AC)、微炭屑颗粒浓度(MiN)和大炭屑颗粒浓度(MaN)这3种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并利用目前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harAnalysis模型定量重建了该地区的火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沉积剖面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所重建的火历史总体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在距今1690年以来着火次数为12~14次;火事件间隔期变化均较为平缓,单次火事件的平均间隔期为81~124年;火事件发生频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平均频率为3.5~4.1次/500年.但3种不同类型的炭屑数据重建火事件的次数、频率和间隔期之间仍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炭屑破碎程度不同所致.
徐鑫李宜垠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
中国半干旱区是季风气候影响的边缘地区,气候波动性明显,文明的演化表现为农牧业交替,而当前的土地利用则表现为农牧交错。用孢粉学证据复原这一地区复杂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历史的前提是区分不同孢粉类群的指示意义,并提出在景观和区...
刘鸿雁李宜垠
关键词:气候变化半干旱区
中国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的孢粉和植被关系研究
伍婧李宜垠周力平
泥炭样品的AMS ^(14)C年龄测定:全样、植物残体和孢粉浓缩物被引量:18
2007年
沉积物14C的年龄测定一直是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库伦泥炭剖面的泥炭全样、植物残体和孢粉浓缩物进行了AMS14C测年比较研究。从泥炭沉积物中提取用于AMS14C测年的孢粉浓缩物的关键步骤包括:过筛(125μm,63μm和10μm),重液浮选(比重1·9)及在18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手工挑选。测年结果表明:孢粉浓缩物的测年值比同一层位的泥炭沉积物全样或植物残体的测年值老225~340年;植物残体与孢粉浓缩物的测年结果较为接近。但是,距地表24~27cm处孢粉浓缩物给出了610~780A·D.的年龄值,远老于其下样点的年龄,而泥炭全样为现代样品,二者相差1255年,这可能与该样品孢粉纯度较低、掺杂有一些老碳物质燃烧后形成的微粒杂质有关。因此,提高孢粉纯度对孢粉浓缩物14C测年至关重要。
李宜垠魏芳周力平
关键词:泥炭
太白山北坡花粉通量与表土花粉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太白山北坡各森林植被带乔木花粉百分比多高于45%,与植被组成类似。高山草甸带捕捉器样品乔木花粉百分比低于15%,与植被组成一致,但表土花粉组合中乔木花粉百分比高于50%,外来花粉数量较多,进行高山带古环境研究应予注意。太白红杉林花粉通量最低,高山灌丛草甸最高。落叶栎林带表土花粉浓度最低,红桦林带最高。表土中松、冷杉属花粉百分比远高于花粉捕捉器,表明其在表土中有较好的保存能力。落叶松属和杜鹃花科花粉在表土及捕捉器中百分比均较低,表明对植被指示性良好。栎属与桦属花粉通量类似,但桦属花粉浓度大于栎属,表明栎属较桦属易于保存。
李月丛许清海曹现勇阳小兰李宜垠周力平
关键词:花粉组合表土花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