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冠兰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文体
  • 7篇文体观
  • 7篇文体观念
  • 3篇册命
  • 2篇诗歌
  • 2篇铜器
  • 2篇铜器铭文
  • 2篇文本
  • 2篇文辞
  • 2篇文体学
  • 2篇铭文
  • 2篇节奏
  • 2篇句式
  • 2篇君子
  • 2篇君子观
  • 2篇古典
  • 2篇古典诗歌
  • 1篇鼎铭
  • 1篇意境
  • 1篇异名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李冠兰
  • 4篇吴承学
  • 1篇伍文浩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广东经济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君子观于铭——两周铜器铭文的阅读方式与文体观念之变被引量:3
2020年
西周时期,对书史类铭文的观看是凝视式的审读。春秋以后,铭文铸刻更注重装饰性而非可读性,对铭文的观看亦趋向浏览而非细阅。书史类铭文衰落,“器主+祈匄”类铭文占据压倒性优势,削弱了对铜器铭文的阅读需求。在祭祀仪式中,对彝器的观看是一种整体的沉浸式感受。而在对宗庙重器专门陈列和观览的情景中,对铭文的审读则呈现更明确的主动性。春秋战国以后,铭体的阅读主体从宗族扩展到范围更广的贵族阶层甚至万民,其文本突破了铜器的实物载体,从物质性、实用性的礼仪文体转变为文献性、观念性,甚至可以被构拟的书面文体。
李冠兰
关键词:文体观念
命篇与命体--兼论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发生被引量:23
2015年
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中国文体学史研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虽然其研究有多种路径,但最直接、最重要的是从语言形式内部入手,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命篇与命体之发生进而研究文体观念之发生。命篇与命体是文体观念发生最重要的表现形态。篇章的出现是文体产生的基础,篇章意识的出现可以视为文体观念的萌芽。命篇标志了篇的独立,反映了古人对篇的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认识,是文体认定与命体的前提,命体是文体观念发生的标志。从先秦到汉代,文献的命篇与命体从无到有,呈现越来越明晰的趋势,但仍存在文体分类的模糊性与诸体命体进程的不平衡性。命篇与命体标志着文体观念的发生,它既是中国文体学史的起点,也是其理论雏形和理论基因,对中国文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吴承学李冠兰
关键词:文体观念
毛公鼎铭文本性质考辨--兼论西周中晚期一类册命文的文本形态及其生成机制
毛公鼎铭与师訇簋、牧簋、师克盨、四十三年逨鼎诸器铭文及《尚书·文侯之命》在文本上有着共同的渊源,载录了西周中晚期关系密切的一系列册命文书。这一系列命书来自同一套话语系统,且很可能存在某些"范本",以供史官在撰作时参考。从...
李冠兰
文辞称引与文体观念的发生——中国早期文体观念发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文体的发生与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对前者的研究聚焦于文体的客观存在之发生.而对后者的研究则是在观念层面的追本溯源。独立的文体观念的发生往往晚于相关文体的发生。称引作为文献中一种常见的话语方式.其中关涉到文体学的内容,是人们文体认知外显的一种现象.为研究文体观念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角度。
吴承学李冠兰
关键词:文体观念文辞话语方式文体学
论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被引量:13
2016年
"文体观念的发生"是中国文体学史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文体观念发生的标志,在于人们清晰地认识并重复使用了某一文体体制的特点,或者说,在于对文体自身形态自觉意识的出现。最初的文体观念,是在文体运用或对文体的明确命名与称引中体现出来的。文体观念并非瞬间发生、一次完成的,往往是一个复杂、含糊甚至反复的过程。早期文体特定体式的重复出现,大致有功能性重复与艺术性重复两种情况。在制度设置中所发生的文体观念,是在制度设置之初就被规定、被约束的,伴随制度的设置与实施而发生。中国早期的文体谱系观念的发生是基于礼仪、政治与制度建构之上的,许多文体功能、文体类别是从文体使用者的身份与职责延伸而来的,与之共同构成文体谱系。由于早期的文体写作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礼制的规定也就成为文体写作的重要标准,从而直接影响相关文体观念的发生。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由于受到礼学的影响,非常强调仪式感和秩序感,因此中国早期不少文体形成一种庄重、敬畏、虔诚甚至是神圣的特殊况味。
吴承学李冠兰
关键词:文体观念
构建创业全程激励平台 促进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被引量:1
2007年
积极改善创业环境,加大对创业者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创业激励和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就业再就业等具有重大意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伍文浩李冠兰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广东民营经济创业者政策扶持力度自主创新能力就业再就业
西周册命文体的文本生成被引量:9
2019年
文本是文体的存在形态,文本的形成是文体发生的基础之一。文体的文本生成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意味着文体开始具备较为稳定的形态。从西周册命铭文可以确立标准的册命文体的五个文本要素。文本生成机制决定文本形态。西周王命的文本生成机制有两种模式:一是将王的口头讲话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二是直接以书面文字的方式撰写王命。在西周初期,前者占据主导地位;西周中期以后,后者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文本生成机制,是王命文体从口头言语活动转变为书面形式、从口治走向目治的关键。西周晚期出现了新的册命体式,呈现出两种文本生成机制的过渡与融合特征,是书写者对权威文本范式的呼应。在两种文本生成机制的相互作用之下,西周册命文体在产生及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个文本层次的转换。对这些转换过程以及相应文本特征的出现做深入辨析与解读,可加深对早期书写观念的认识,对早期文献的文体学与文本研究皆有参考意义。
李冠兰
关键词:册命文体
先秦礼学与文体批评被引量:7
2015年
上古礼制不仅是文体发生最重要的源流之一,更是文体观念发生的重要来源。在先秦时期,文体批评处于萌芽阶段,并无独立的理论形态,大部分的文体批评是在礼学的框架下展开的。礼对礼仪性言辞的约束规范,可以体现出朴素的文体观念。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由于文与礼的依存、表里关系,对礼的辨别、分类、溯源,以及在实际的政治、社会生活中褒贬时政的"合礼"批评,也都包孕着文体批评的因子。礼学与文体批评的独特结合、其形态及批评模式对后世文体批评范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往先秦文体批评研究的关注点往往较为侧重于其内容本身,而对这些文体批评与当时制度的关联性、对其与其他学问体系在学缘上的继承性方面关注较少,尚待进一步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因此,拟从礼学与文体写作论、从辨礼到辨体、礼学与文体分类学、礼制溯源与文体源流论、"合礼"与"得体"之批评等方面入手,考察先秦礼学与文体批评的关系,以期呈现先秦文体观念史研究的一种路径。
李冠兰
关键词:礼学文体批评
“第七届中国文体学研讨会”召开
2023年
2022年11月26一27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文体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国香港岭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共九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八十五篇。
李冠兰郑思捷
关键词:文体学
清华简《封许之命》年代再议——兼及《书》类文献在两周的整编与流传被引量:4
2020年
《封许之命》在文本结构、句式、用词及其所反映的赏赐制度等方面与一系列西周中晚期的文献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由此可推断其文本应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化。西周早期,在吕丁受封之初,应有原始的文字记录。西周中期以后,撰者参考册命文书的范式,在周初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文本的编撰和内容上的增改。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文本又得到了一定的增补。《封许之命》在西周时期便由许国人整编并保存,成为许国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本,春秋以后流入楚地。《封许之命》文本中的年代特征,提示西周中期以后是一些文书档案向作为典籍的《书》类文献转化的节点,而且显示地方诸侯也进行了文献整编活动。
李冠兰
关键词:册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