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元生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气井
  • 8篇产能方程
  • 7篇气藏
  • 4篇低渗
  • 4篇达西
  • 3篇低渗透
  • 3篇动压力
  • 3篇压力梯度
  • 3篇一点法
  • 3篇油藏
  • 3篇渗流
  • 3篇试井
  • 3篇启动压力梯度
  • 3篇毛管
  • 3篇非达西渗流
  • 3篇产水
  • 3篇产水气井
  • 3篇储层
  • 3篇达西渗流
  • 2篇低渗透气藏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1篇李元生
  • 17篇李相方
  • 8篇藤赛男
  • 6篇徐大融
  • 6篇张庆辉
  • 2篇尹邦堂
  • 2篇梁景伟
  • 2篇雷刚
  • 2篇刘晓东
  • 2篇徐大荣
  • 1篇宋兆杰
  • 1篇王钒潦
  • 1篇李武广
  • 1篇孟悦新
  • 1篇王威
  • 1篇龚崛
  • 1篇李治平
  • 1篇和向楠
  • 1篇任美鹏
  • 1篇吴克柳

传媒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二届天然气...
  • 1篇第五届全国天...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前水平井中气液两相流动携液临界流量的计算方法仅考虑了水平井段的携液情况而没有考虑直井段与斜井段对携液的影响,所以在直井段和斜井段中未完全携带出的残余流体还是会流到井底,从而在水平井中产生积液.本文对液滴在水平井中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进行受力分析发现,在不同的井段液滴因为受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形变,从而计算的携液临界流量也不相同。基于携液理论与气液两相流型理论,根据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分别推导了液滴处于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时的携液临界流量公式.而水平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应该为液滴从直井段,斜井段和水平段流过时携液临界流量的最大值。最后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刘晓东徐大融任美鹏
关键词:液滴液滴变形水平井携液临界流量
考虑非均质及表皮因子的一点法试井资料处理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一点法试井资料处理方法中的经验数与储层厚度无关,主要受气体相对密度、探测半径、表皮、黏度、温度、渗透率和压力的影响,对于同一气田而言,储层非均质性和完井方式的不同导致其经验数并非常数。文中根据渗流理论与试井方法,提出了基于不稳定试井的一点法资料处理方法。该方法假设气体相对密度、探测半径、储层温度为常数,推导了考虑储层渗透率及表皮因子影响的一点法经验数的公式,该公式中系数C可以看成常数,可通过一次系统试井得到;利用不稳定试井解释的渗透率与表皮因子可确定各井的经验数。对于未实施不稳定试井的新气井,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优选出气井的最优经验数,使得气井无阻流量的方差最小,也可以利用该方法评价一点法的可行性,当气井无阻流量平均误差较小时,一点法可行。普光气田的应用发现,系数C误差较小,并且无阻流量的平均误差比其他方法小。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刘晓东唐敏燕徐大荣和向楠李娜
关键词:试井一点法储层非均质性表皮因子
致密储集层空气泡沫驱模拟实验与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致密油藏的开发主要利用储集层原始天然弹性能量,最终采收率一般低于10%.应用空气泡沫驱开发致密油藏,可以补充地层能量以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单管岩心和双管岩心实验,研究了空气泡沫驱在致密油藏中的流动特性和驱替效果,考虑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空气泡沫驱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气液比为3∶1,最优泡沫液段塞为0.05 PV.实例验证表明,空气泡沫驱增油效果明显,15口典型生产井注入前平均月产油198.1 t,注入后为240.0 t,增油幅度达21%;空气泡沫驱控水效果明显,注入前典型生产井平均含水率28.8%,注入后为28.9%,含水率仅增高0.1%.
徐大融李相方李元生于鹏亮夏俊蒋明洁
关键词:致密油藏空气泡沫驱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
近井地带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对产能预测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对产能影响的问题,开展了考虑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影响的产能方程的建立。研究中采用渗流理论和惯性理论推导了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公式和对应的产能方程。并基于对动边界的认识不仅提出了高速非达西出现的临界渗透率、临界产量和临界压差的概念,而且提出了高速非达西边界表皮因子。研究表明,只有储层渗透率、产量或者压差大于临界值时,储层中才可能出现高速非达西渗流;而且高速非达西边界表皮是渗透率、孔隙度、临界雷诺数以及β的函数反映了地层性质对高速非达西区域的影响,表皮越大则高速非达西区域越小,动边界的影响越不能忽略。最后与常规产能方程比较发现,渗透率在1~10 m D时,本文产能方程的IPR曲线与其有明显的差异。提出了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对产能预测的影响,提高了产能预测的精度。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徐大融和向楠
关键词:近井地带雷诺数产能方程产能预测
异常高压气藏常规产能方程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异常高压气藏由于原始地层压力高、有效应力变化范围大,储层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在产能方程中,应该考虑应力敏感的影响。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规的产能方程对应力敏感进行预测。通过常规产能方程和应力敏感产能方程的比较,得到误差最小、适合于异常高压气藏的常规产能方程形式,并对随着产能变化的各种产能方程的误差梯度进行了评价,对异常高压气藏采取的产能评价方法提出了建议。
藤赛男梁景伟李元生张庆辉
关键词:异常高压产能方程应力敏感
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及毛管力的相平衡计算被引量:4
2015年
在致密气藏或者页岩气藏中,纳米级孔喉与流体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气相的凝析与蒸发,从而影响流体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的计算。考虑到纳米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的状态方程以及相关逸度方程。基于该状态方程和逸度方程,建立了考虑孔喉与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和毛管力影响的相平衡计算方法。通过对甲烷、丁烷和辛烷混合物的相平衡计算发现,当孔喉直径小于10nm时,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状态方程的影响显著,孔喉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得相包络线缩小,露点压力降低,泡点压力增大。毛管力作用使得露点压力降低,且孔喉越小,露点压力下降越显著。通过该研究更深入地认识到纳米孔喉对流体相态的影响。
李元生李相方藤赛男徐大融
关键词:孔喉喉道半径毛管力相平衡计算
低渗-特低渗油藏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被引量:9
2013年
考虑低渗-特低渗储层多孔介质中油水渗流特征,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重力及毛管力影响的低渗-特低渗油藏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进行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计算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作为油水渗流的阻力,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储层压力、剩余油饱和度、产油及产水等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重力,毛管力仅对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影响,对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影响。
吴克柳李相方樊兆琪李武广李元生羊新州
关键词:油藏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毛管力
低渗透产水气藏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低渗产水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气体采收率非常重要.常规产能方程能够考虑到气体渗透率,水平段长度,裂缝长度对产能的影响,但是方程中却无法考虑到含气饱和度、钻遇率、返排率、气水比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考虑到...
吴凌李元生刘宁石军太
关键词: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采收率
文献传递
气井一点法试井资料处理方法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气井单井经验数求解方法是一点法试井的关键。对现有的一点法试井资料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现有气田经验数均取之大量井的经验数值的平均值,单井经验数的求取方法,总体可以分为2类:(1)结合产能试井的方法;(2)结合不稳定试井的方法。对一点法的单井经验数的求取方法进行对比评价,发现与产能试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特殊气藏单井的经验数,并且数据的处理方法简单,而与不稳定试井相结合的方法只能用于常规产能方程的经验数的求取,数据的处理较复杂。建议在一点法评价产能时,最好使用与产能试井相结合的方法。
藤赛男梁景伟李元生雷刚
关键词:一点法试井试井
泵抽式电缆地层产能测试参数优化
2011年
现有的电缆地层测试产能评价方法在测试参数设计方面对储层特征、流体类型等影响因素考虑较少,严重影响储层产能预测的可靠程度。从储层产能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仪器自身的工作特点,针对高渗、中低渗、两相和稠油储层分别建立了探头直径及测试点数的优选原则、测试压差和流量安全计算模型,给出最短测试时间和取样时间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泵抽式电缆地层测试的工作制度设计水平,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尹邦堂李相方孟悦新杜辉胡小虎李元生
关键词:电缆地层测试储层类型流体类型产能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