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荣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义
  • 3篇P
  • 2篇情态
  • 2篇主观
  • 2篇主观性
  • 1篇动词
  • 1篇语言生活
  • 1篇语言态度
  • 1篇语义关系
  • 1篇语义内涵
  • 1篇双音
  • 1篇双音化
  • 1篇宁可
  • 1篇情态动词
  • 1篇情态功能
  • 1篇娄烦方言
  • 1篇逻辑
  • 1篇逻辑基础
  • 1篇哪怕
  • 1篇构式

机构

  • 5篇嘉兴学院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大学

作者

  • 8篇李会荣
  • 2篇陈昌来
  • 1篇沈芳

传媒

  • 2篇语文研究
  • 2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华文...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宁可”构式的逻辑归属及语义机制
2011年
"宁可A,也B"构式中,A和B之间必须构成"果-因"关系,这是其核心语义特征。如果具备这一语义条件,"宁可"句式基本上就是合理的。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宁可"构式产生了"选择义"、"语义量级"及"反预期义"等语义特征,这些特征源于并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李会荣
关键词:主观性反预期
“与其p,宁可q”格式的逻辑基础及语义内涵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从汉语史、逻辑基础和语义内涵三个方面讨论"与其p,宁可q"句式存在的合理性。一、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与其p,宁q"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宁可、宁愿、宁肯"等词是在双音化的趋势下,愿词"宁"和意愿类词"可、愿、肯"等易同义并列成分结合而成的;二、从逻辑语义来看,p代表劣项/弃项,q代表优项/择项,它们各有分工,所以这种格式的存在是有其逻辑语义基础的;三、从其语义内涵来看,"与其p,宁可q"跟"宁可p,也不q"、"与其p,不如q"不同,格式呈现出"比较兼选择"的语义特点。
李会荣陈昌来
关键词:双音化
“哪怕P”格式的来源及形成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实证法指出现代汉语中,"哪怕"是个连词,跟其他许多连词一样,它是由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成。文章重点分析了"哪怕"是如何从跨层短语结构(哪怕1)一步步演变为连词(哪怕2)并发展为一个固定的格式(哪怕3)。如今,"哪怕1"和"哪怕2"并没有因为"哪怕3"的形成而消亡,而是三种形式共存。
李会荣
关键词:词汇化泛化
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居民的语言生活问题及对策——以海宁市长安镇居民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以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居民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统计方法定量分析研究了小城镇居民的语言生活现状及其语言态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在城镇化、外来人口流动和普通话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普通话与方言共生共处的一些可行途径。
李会荣沈芳
关键词:城镇化语言生活语言态度
“宁可”构式的情态功能及其类型研究
2023年
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情态类型。本文认为,“宁可A,B”构式中B项没有认识情态表达,可有道义情态表达和动力情态表达。在其表达的情态意义中,意愿义属于核心情态意义,而义务义和能力义则属于边缘情态意义。在“宁可”构式整体意愿义的支配下,道义情态抑或能力情态都是施愿主体形成意愿(B)的原因或者动力的外显方式,意愿B的实现最终需施愿主体通过选择让步行为(A)来实现。
李会荣李会荣
关键词:主观性
“再A也B”构式的类型分析——兼谈构式的基本类型被引量:5
2012年
文章认为,现代汉语"再A也B"表达式虽然形式唯一,但由于其内部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可分为两种构式:增效构式和非增效构式。两种构式在语块A的有界无界、"再"的语义释义、"再A"与B的关系以及"再A也B"结构的凝固程度、构式义和解析角度等多个方面都不同。
李会荣
关键词:构式
“与其p,不如q”格式的语义关系新探被引量:8
2008年
复句"与其p,不如q"的语义关系是:在表达主体看来,"p不如q"或"q比p好"。句式本身并无"择q弃p"的选择关系,因为q最终是否会被选择只有依靠语境才知道,而无法从这一句式得知。
李会荣
山西娄烦方言之情态动词“敢”被引量:5
2008年
从语义类型、语义特征和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娄烦方言"敢"之种种特殊用法进行论述,认为娄烦方言之"敢"还可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命题、某一状态或某一事件的主观确定性。作此种用法时,没有否定形式"不敢"和正反重叠式"敢不敢"。
李会荣
关键词:娄烦方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