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翔宇
- 作品数:31 被引量:1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药(YC-1)是一种小分子物质,最初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如抗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等方面。研究发现,YC-1能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从而开启YC-1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YC-1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细胞周期抑制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炎性反应及抑制金属蛋白酶类(MMPs)等。
- 孟庆林朴翔宇
- 关键词:诱导凋亡低氧诱导因子-1Α逆转耐药
-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脑缺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60例,将其按照血管受累的程度和有无侧支代偿分为3组,有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A组)、无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B组)及颈内动脉闭塞组(C组)。观察3组患者脑血流灌注现象。结果当颈内动脉发生狭窄和闭塞现象时,严重脑灌注损伤患者容易出现侧支代偿。3组患者的单侧额、颞、顶叶皮质等的血流灌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管狭窄程度和侧支代偿可导致脑灌注损伤的出现,虽不能直接对比,但可以加强对脑缺血的相关认识。
- 孙涌津朴翔宇
-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脑缺血
- 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神经行为及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30mg/kg丹参多酚酸)、依达拉奉组(6mg/kg)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术后24、48、72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24h的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大鼠72h后的脑组织中SOD、GSH-Px等指标。结果:术后24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48、72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MDA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梗死面积,达治疗效果。
- 孙瑞坦朴翔宇蔡鸣李研罗斯文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介入给予左旋精氨酸及硝酸甘油对大鼠急性局部脑缺血模型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介入手段局部给予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硝酸甘油(NG),观察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MCAO模型组(n=12),SHAM假手术组(n=6),NG组(n=12),L-ARG组(n=12),于再灌注即刻患侧颈内动脉内分别给予NS、NS、NG以及ARG,再灌3、24 h各分为2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Longa评分,血清NO氧化产物,以及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皮层和海马CA3区OX-42阳性细胞数:MCAO组再灌3 h OX-42染色加深,细胞形态基本清楚。24 h细胞明显深染,数量明显增加(P<0.001)。NG组3和24 h,细胞数量少(P<0.05)。L-ARG组3和24 h细胞数量亦减少(P<0.05)。结论NO前体L-ARG、供体NG介入给药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 朴翔宇孙长凯马辉周佩洋
- 关键词:L-精氨酸硝酸甘油缺血性卒中
-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3.2)、(66.9±6.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9±4.4)、(60.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依次为(3.9±0.8)、(1.6±0.8)、(7.8±2.7)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5±1.2)、(2.7±0.8)、(9.9±2.7)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梁倩朴翔宇赵洁
- 关键词: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
- 大连地区汉族脑卒中患者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英文)被引量:1
- 2004年
- 背景:目前国内外在已研究的数个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候选基因中,尚未发现肯定的致病基因。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consititutivenitricoxidesynthase,ec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存在相关性?目的:通过大连地区汉族脑血管病患者ecNOS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ec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1-12/2002-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缺血性脑卒中组),本组又分为4个亚组:大血管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组108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0例,原因不明及心源性脑栓塞组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4例。对照组为90例健康体检者及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既往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情况,吸烟情况、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含量、颈内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以及ecNOS基因类型。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者占66.3%(112/170),糖尿病史者占38.2%(65/170),吸烟者占44.2%(75/170),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70±0.63)g/L、颈内动脉狭窄占53.5%(91/170)与对照组犤23.8%(21/90),9.5%(8/90),19.0%(17/90),(3.44±0.32)g/L,19.0%(17/90)犦比较。
- 朴翔宇陶定波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NOS脑卒中患者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含量
-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脑区功能活动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探讨卒中后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脑区活动差异。方法 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卒中后抑郁(PSD)患者22例(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及rs-fMRI低频振幅(ALFF)数值。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脂及受教育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SD组患者右侧楔前叶(t=-3.23)、右侧扣带回(t=-2.72)及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t=-3.13)的ALFF值明显降低(P<0.05,AlphaSim矫正)。结论 PSD患者部分脑区功能活动下降。
- 杨蓉蓉朴翔宇
-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脑区
- 急性脑梗死与年龄、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与发病年龄及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比较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清WBC水平,并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74例)和大面积脑梗死组(52例)。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病平均年龄(78.75±6.97)岁,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8.34±9.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4,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11.85±2.41)×109/L,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56±2.51)×109/L及对照组的(6.49±2.2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WBC计数在临床上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生化指标。
- 闫少净朴翔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年龄白细胞
-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静脉滴注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6. 2±1. 0)分比(9. 2±1.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 8%(45/48)比78. 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1),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因素有关。
- 赵洁朴翔宇吴悦
- 关键词:丁苯酞阿替普酶炎性因子神经递质
- 米氮平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米氮平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9例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例)和研究组(n=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米氮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PSQI评分、HAMD-17评分,睡眠临床疗效和抑郁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脑电图结果及治疗过程中用药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周、8周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睡眠疗效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χ~2=14.291,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周、8周的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抑郁疗效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χ~2=12.621,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脑电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37,P <0.05)。结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米氮平起效快速,可改善睡眠,疗效显著,对脑电图影响较小,有一定不良反应,但需继续增加用药时间进一步观察。
- 孙瑞坦朴翔宇蔡鸣梁倩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睡眠障碍米氮平抑郁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