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彦

作品数:27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护理
  • 7篇手术
  • 7篇脊柱
  • 6篇术后
  • 6篇静脉
  • 6篇骨科
  • 4篇微创
  • 4篇围手术
  • 4篇围手术期
  • 4篇膝关节
  • 4篇关节
  • 4篇干预
  • 4篇病人
  • 3篇外科
  • 3篇微创手术
  • 3篇护理干预
  • 3篇脊柱微创
  • 2篇血栓
  • 2篇血糖
  • 2篇腰椎

机构

  • 2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27篇朱红彦
  • 10篇左建容
  • 9篇宁宁
  • 7篇李佩芳
  • 6篇刘晓艳
  • 5篇陈佳丽
  • 5篇廖霞
  • 4篇宁倩
  • 4篇邱娅茜
  • 3篇廖灯彬
  • 3篇刘欢
  • 3篇屈俊宏
  • 2篇何凌霄
  • 2篇张淑彬
  • 2篇袁丽
  • 2篇屠重棋
  • 2篇熊真真
  • 2篇李晔
  • 2篇欧青
  • 2篇杨雪

传媒

  • 8篇华西医学
  • 6篇第二届海峡两...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骨科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2015现代...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保肢技术应用后的生存质量,进一步完善此技术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月行膝关节恶性肿瘤切除后人工肿瘤膝关节置换保肢术及截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9例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保肢组20例,截肢组9例。于术后6个月用国际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术后6个月,无死亡。2例发生肺部转移,27例无瘤生存。保肢组在生理、社会功能,生理、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的得分值均高于截肢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变化的得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患者与行截肢术患者相比,可获得更为满意的生存质量。
张淑彬左建容段宏屠重棋朱红彦付海英廖海英刘晓燕朱红
关键词:骨肉瘤保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髋/膝关节置换术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髋/膝关节置换术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疫情爆发后2020年1月20日至1月31日在华西医院骨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34例病人纳入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同时将2019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34例病人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延续管理模式。出院当天、出院后2周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组病人髋/膝关节恢复情况,华西心晴指数量表(HEI)评价病人情绪障碍程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病人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在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下,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情绪亦未受疫情影响。出院后2周和1个月,观察组的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与髋/膝关节置换术相关的并发症。观察组病人延续护理满意度为100%,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7,P=0.02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互联网+延续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促进了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且病人心理状况未受疫情影响,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提高了延续管理满意度。
廖霞廖霞宁宁周宗科石小军陈佳丽李佩芳陈佳丽屈俊红左建容王瑞珍姚梅袁秀容左建容李晔朱红彦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3月,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62例椎间盘突出症行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包括:术前体位训练,术后尽早进食,超前镇痛,术...
宁倩刘欢朱红彦刘晓艳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文献传递
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脊柱矫形术的病人58例。男18例,女40例;年龄为(15.14±3.39)岁(7~22岁);脊柱侧凸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凸3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12例;Cobb角为54.87°±14.26°。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脊柱侧凸类型、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和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分析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58例脊柱侧凸病人矫形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5.34±1.19)d;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是否呕吐为影响脊柱侧凸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因素(P均<0.001)。结论在对脊柱侧凸病人进行术后护理时,要根据病人的身体体质、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确定病人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适时适当地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加速病人康复。
钟尚洁宁宁李佩芳陈佳丽朱红彦左建容
关键词:脊柱侧凸影响因素
脊柱术后患者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患者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行脊柱手术腹胀患者81例。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12-68岁。胸椎前路手术23例,腰椎前路手术28,脊柱矫形手...
朱红彦
关键词:脊柱术后腹胀
导航下经皮S1、S2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分离和骶骨2区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在导航下对2例患者进行S和S经皮骶髂螺钉固定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例骶髂关节分离和骶骨2区骨折的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术前2 d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前1 d进食流质饮食、中午进行肠道准备、补液1 000 500...
朱红彦
关键词:骨盆骨折计算机导航微创手术
文献传递
骨科医务人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信行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调查骨科医务人员对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相关知识、预防态度及预防实施现状,初步探讨DVT知信行的薄弱环节。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04名医务人员中抽取15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及DVT学习基本情况、DVT相关知识、预防态度及预防实施4个部分。调查对象涉及医生、护士、康复师及营养师4类医务人员。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58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9%。150名骨科医务人员DVT基础知识得分为(6.45±1.83)分,危险因素得分为(13.29±3.38)分,干预态度得分为(9.57±0.78)分,预防实施情况得分为(23.33±5.85)分。结论骨科医务人员DVT预防知、行水平中等,DVT干预态度水平较好,知、行方面各有特点及薄弱环节,有必要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DVT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防治DVT的专业水平。
朱娟宁宁陈康朱红彦朱红彦李晔李晔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知信行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患者腕带佩戴正确率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腕带佩戴的正确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在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将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所有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现状把握、分析原因...
廖霞邱娅茜朱红彦
多学科护理团队在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在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中的作用。方法组建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进行培训,培训时间1年。培训前后调查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组建糖尿病多学科护理管理团队,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培训,可提高其血糖管理知识水平,使糖尿病患者能得到及时和专业的指导及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治疗效果。
熊真真袁丽贺莉朱红彦马丽杨雪欧青
关键词:护理团队护士
项目管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防控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析项目管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防控的效果。方法:采取历史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整群抽样,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的13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8-12月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3-7月的7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栓防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学科血管通路项目管理方案。对比两组的血栓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满意度以及医护合作态度、感受。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血管通路项目管理方案实施后,医护人员的医护合作态度及医护合作程度略高于实施前,但实施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血管通路项目管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加强医护合作。
宁宁李佩芳屈俊宏张月儿陈佳丽朱红彦曾建成
关键词:脊柱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项目管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